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22049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基材,其所述的基材上设有主轴和3-5个凸轮,从左至右数,最后一个凸轮上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基材上进行整体加工,取消了六方轴及六方孔,加工工序比常用凸轮中主轴及凸轮的加工工序简单,且不用进行分组装,无凸轮松动、公差配合等问题,不需要进行修挫及反复试装,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更可靠,采用铝棒,质量更轻。安装时只需将凸轮上的安装孔与安装凸轮轴的侧板上相应位置的孔对齐即可,简单可靠。避免组装差错和累积误差的产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是由多个不同形状的凸轮安装于同一根主轴上形成凸 轮组,以实现司机控制器不同闭合表输出。这种结构容易使组装件产生累积误差、加工难度 大、组装时间长且容易出错。凸轮主要由主轴、开口挡圈、凸轮和调整垫片组装而成。主轴 为圆钢加工成的六方轴,组装时凸轮缺口方向根据凸轮上小圆孔的位置来确定(如统一朝 上或统一朝下),当遇上缺口位置与圆孔位置重合时,只能通过主轴六方轴与凸轮六方孔配 合来确定凸轮安装方向,组装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由于零部件加工存在误差,使得组装时产 生累积误差,因此需要在组装时加数量不等的调整垫片进行反复调整,才能使凸轮紧凑,无 松动。此外,由于加工主轴六方轴及凸轮六方孔时留下了隐患,组装时可能需要对六方轴及 六方孔进行修挫并且反复试装,这样将增加组装难度进而延长工时,使得司机控制器的制 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所存在缺点,提供一种加工和组装简单,结构可 靠的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本技术包括圆柱形的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上设有主轴和3-5个凸 轮,所述的凸轮的间距为10-15mm,从左至右数,最后一个凸轮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基材为Φ50-65πιπι的铝棒。本技术在基材上进行整体加工,取消了六方轴及六方孔,加工工序比常用凸 轮中主轴及凸轮的加工工序简单,且不用进行分组装,无凸轮松动、公差配合等问题,不需 要进行修挫及反复试装,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构更可靠,采用铝棒,质量更轻。安装时只需将 凸轮上的安装孔与安装凸轮轴的侧板上相应位置的孔对齐即可,简单可靠。避免组装差错 和累积误差的产生。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轴,2、凸轮,3、安装孔,4、基材。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圆柱形的基材4,该基材4采用Φ 55mm铝棒进行整体加工,取消了 六方轴及六方孔,在基材4上直接加工主轴1和3个凸轮2。凸轮2的间距为10mm,从左至 右数,最后一个凸轮上设有安装孔3。本技术可根据司机控制器电路逻辑关系的需要增减凸轮数量,设计凸轮缺口,安装时只需将凸轮上安装孔3与安装凸轮轴的侧板上相应位置的孔对齐即可,简单可 靠,对组装工人的技能要求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基材(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4)上设有主轴(1)和3-5个凸轮(2),所述的凸轮(2)的间距为10-15mm,从左至右数,最后一个凸轮(2)上设有安装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司机控制器凸轮装置,包括圆柱形的基材(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4)上 设有主轴⑴和3-5个凸轮(2),所述的凸轮(2)的间距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群芳林平李诚钱世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