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时使用的导线针,具有可减少疝囊手术局部创伤,节约手术时间的特点。该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与针尾的针体,在针头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在针头上还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通过在针头上设置的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当手术线的线头位于腹腔后,只需将针头回退至皮肤处切口内侧的腹膜前间隙处即可,不用退出到切口外,从而防止了导线针手术时两次从切口穿入而加重对病人的损伤,可使操作步骤减少,过程变得连贯,进而节约手术时间,尤其适合在疝囊手术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针,尤其是涉及一种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时使用的导线针。
技术介绍
目前,腹腔镜因其微创优势,在小儿外科领域应用愈来愈广泛和深入。但是腹腔镜 技术性强,设备要求较高,存在许多技术难点,阻碍了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腹腔镜小 儿疝囊高位结扎缝线的留置就是其中难点之一。目前,使用的几种置线装置如下 GraNee针GraNee针是Grasp和Needle的縮写,是特制的弹簧套线针。在腹腔镜 引导下用GraNee针经皮肤切口将4号丝线引入腹膜前间隙(肌肉与腹膜之间的间隙),穿 过内环口的一边,剌入腹腔,将线头留在腹腔。将针退出体外后,再次经皮肤切口穿剌进入 腹膜前间隙,穿过内环口的另外一边,张开套线针,抓住留置在腹腔内的线头,将其引出体 外,打结后,线结留在皮肤切口内, 一般套2针后可将内环口完全关闭。该针要求器械特殊, 价格较贵,需要两次皮肤穿剌,不但费时,而且由于两次穿剌不太可能从同一针道进入腹膜 前间隙,导致结扎过多疝囊被盖组织,加重损伤。 国内范承岗等应用自制缝合针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该方法要点是 利用自制带线针和针钩,采用腹膜外内环口上方于体表投影处进针,缝线一端留在体表,从 内环口上方内侧缘腹膜下潜行分离缝扎内半周,缝线留在腹腔内,退出缝针,再经同一切口 剌入不带线针钩,沿内环口外半周腹膜前间隙潜行分离缝扎,利用针钩牵引出留置在腹腔 内的缝线至体表,收紧两端线尾,将内环口一周完整封闭打结,线结埋藏于皮下。该法需要 带线针和针钩,同样需要两次皮肤穿剌,较费时,并且容易结扎过多疝囊被盖组织外。同时, 针钩在行进过程中还有勾伤组织的可能。 带线雪橇针和Endoclose取线钩针配合置线法也不同程度存在上述缺点。 另外,广大学者在临床工作中设计改进了许多器械如观音针、特质勾式雪橇针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疝囊手术局部创伤,节省手术 时间的导线针。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与针尾 的针体,在针头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在针头上还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为设置在针头上的第一穿线孔,第一穿 线孔内穿插手术线。 进一步的是,在针尾上设置有将手术线紧固在针尾上的手术线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手术线固定结构采用橡皮筋制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为设置在针头上的第二穿线孔,在第二穿线孔内穿插有引导线。 进一步的是,在针尾上设置有将引导线紧固在针尾上的引导线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引导线固定结构采用橡皮筋制作。 进一步的是,所述针尾呈环状结构。 进一步的是,针头为弯头并呈扁状。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针头上设置的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当手术线 的线头位于腹腔后,只需将针头回退至皮肤处切口内侧的腹膜前间隙处即可,不用退出到 切口外,从而防止了导线针手术时两次从切口穿入而加重对病人的损伤,可使操作步骤减 少,过程变得连贯,进而节约手术时间,尤其适合在疝囊手术中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导线针未穿套手术线与引导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穿套上手术线与引导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针头1、针尾2、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手术线5、引导线6、手术线固定结构7、引导线固定结构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的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1与针尾2的针体,在针 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在针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手术时,将手 术线5套在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上,在疝囊手术内环口对应的皮肤处开设切口,将导线针 的针头1从切口穿入,于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潜行缝合内半圈(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剌 破腹膜,采用抓钳抓住手术线5退出针头1,使手术线5的线头留置在腹腔内,沿内半圈回退 针头1至皮肤处切口内侧的腹膜前间隙处,使针头1于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沿外半圈潜行,将 手术线5套在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上,绕腹膜前间隙沿外半圈并从皮肤处切口退出体外, 将手术线5的线头与线尾在体外打结,线结埋于腹膜前间隙,完成手术。当手术线5的线头 位于腹腔时,由于在针头1上设置了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只需将针头1回退至皮肤处切口 内侧的腹膜前间隙处即可,不用退出到切口外,从而防止了导线针手术时两次从切口穿入 而加重对病人的损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可以是设置在针头1上与手术线5大小 相适配的卡口,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为设置在针头1上的第一穿线孔 3,第一穿线孔3内穿插手术线5。第一穿线孔3的设置,利于手术线5的穿线操作,并利于 采用抓钳将手术线5脱离针头1。为防止手术线5在手术过程中弯曲缠绕,在针尾2上设置 有将手术线5紧固在针尾2上的手术线固定结构7。则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线固定结构 7将手术线5的尾部固定,就有效防止了手术线5的弯曲缠绕。该手术线固定结构7也可以 是设置在针尾2上与手术线5大小相适配的卡口,或采用胶布进行粘附,作为优选方式,所 述手术线固定结构7采用橡皮筋制作。即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将手术线5固定在针尾2上, 利于固定,同时也利于将手术线5撤出。 同样地,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也可以是设置在针头l上与手术线5大小相适配的4卡口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为设置在针头1上的第二穿线孔4,在第二 穿线孔4内穿插有引导线6。引导线6穿过第二穿线孔4后,使引导线6作成双股,将其线 头与线尾同时置于针尾2处,手术过程中,可用手握住该引导线6的线头与线尾进行手术, 但不利于操作。因此,在针尾2上设置有将引导线6紧固在针尾2上的引导线固定结构8。 采用该引导线固定结构8将引导线6固定后,可防止引导线6形成双股后缠绕,同时,也利 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该引导线固定结构8也采用橡皮筋制作。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为便于医生对本技术的导线针的把持,所述针尾2呈 环状结构,其结构如图l中所示。 而为了便于手术作业,针头1为弯头并呈扁状,其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形状在手 术过程中,可使针头1对人体组织的损伤较小,同时,也利于手术作业。 实施例本技术的导线针采用不锈钢制作,长15cm,粗1. 5mm,针尖端弯头弧 (R= 5cm),呈扁状略钝,距尖端2mm和3mm处各有一直径为lmm的穿线孔(第一穿线孔3 与第二穿线孔4),采用0号涤纶线作为手术线5,采用1号丝线作为引导线6。针尾2制成 环状手柄。0号涤纶线经第一穿线孔3内弧侧穿过,线头超过针头1约5cm,线尾用橡皮筋 固定于针体尾端近环状针尾2处。1号丝线从第二穿线孔4穿出后,其线头与线尾用另一 橡皮筋固定于针体2尾端。其手术工作过程为手术时,将手术线5穿过第一穿线孔3,在 疝囊手术内环口对应的皮肤处开设切口,将导线针的针头l从切口穿入,于内环口腹膜前 间隙潜行缝合内半圈(跨过输精管及精索血管),剌破腹膜,采用抓钳抓住手术线5退出针 头1,使手术线5的线头留置在腹腔内(此时,针头l上就只有引导线6),沿内半圈回退针 头1至皮肤处切口内侧的腹膜前间隙,然后使针头1于内环口腹膜前间隙沿外半圈潜行,将 手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1)与针尾(2)的针体,在针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其特征是:在针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导线针,包括具有针头(1)与针尾(2)的针体,在针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其特征是在针头(1)上设置有手术线线头引出结构。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导线针,其特征是所述手术线线头引入结构为设置在针头(1)上的第一穿线孔(3),第一穿线孔(3)内穿插手术线(5)。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针,其特征是在针尾(2)上设置有将手术线(5)紧固在针尾(2)上的手术线固定结构(7)。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线针,其特征是所述手术线固定结构(7)采用橡皮筋制作。5. 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汪树林,祝东强,张勇,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