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及其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12846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包括:端子外壳、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放置在所述端子外壳内的端子组合体,端子组合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第一沟槽和第一挤压柱,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端子放置在第一沟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和第二挤压柱,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第二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端子放置在第二沟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第一挤压柱对应于第二沟槽,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极连接结构的组装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器信号连接技术,具体说,涉及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及其组装方 法。
技术介绍
高清晰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Multimedia hterface,HDMI)是对基带信 号进行数字传输的接口,是基于数字视频接口技术(DVI)发展起来的,DVI技术可以将图像 和视频信号从个人电脑传输到家电显示器上。HDMI和DVI完全兼容,只需将线缆一头安装 上DVI连接器,另一头安装上HDMI,便可以实现旧的DVI设备和新型HDMI设备之间的互连。与DVI相比,HDMI有许多优点。第一,HDMI可以同时传输视频信号和音频信 号;HDMI既支持压缩音频信号,也支持未压缩音频信号,非常适合运载MPEG-2、Dolby Digital (AC-3)和DTS等普遍的音频格式,以及立体声和多频道PCM音频。第二,HDMI连接 接口相比DVI连接接口更适合消费电子产品;由于DVI同时承载模拟格式和数字视频格式, 因此接口体积相对较大;HDMI接口体积很小,通过摩擦连接,消费者可以轻易安装到DVD播 放机、机顶盒及电视机上。第三,HDMI还可以通过HDMI接口将目前音频和视频格式的信息 传输到演示设备上;演示设备可以利用这一信息自动调节视频解析度、画面比例和音频解 码格式,从而更好地配合输入信号。第四,只需要一条HDMI线,便可以同时传送影音信号, 而不需要多条线材来连接,并且能取得更高的音频和视频传输质量,对消费者而言,HDMI技 术不仅能提供清晰的画质,而且由于音频/视频采用同一电缆,大大简化了家庭影院系统 的安装。如图1至图3所示,是HDMI中的九极端子10。九极端子10在组装之前,包括端 子带11、接触端12、线端连接部13,九极端子10的九个接触端12通过连接板11固定,当九 极端子10被注塑固定后,端子带11被去掉。如图4至图6所示,是HDMI中的十极端子40。十极端子40在组装之前,包括端 子带41、接触端42、线端连接部43,十极端子40的十个接触端通过端子带41相连并固定, 当十极端子40被注塑固定后,连接板端子带41被去掉。目前,HDMI的结构及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模具分别注塑固定十极端子40与九极端子10。此处,注塑固定十极端子 40与九极端子10需要两个不同的模具。2、将注塑完毕的十极端子40与九极端子10进行嵌合,组成端子体。3、用模具注塑固定端子体的绝缘体,该绝缘体中设置有用于穿过十极端子40与 九极端子10的通孔。4、将端子体插入绝缘体的通孔。由于现有绝缘体自身的设计缺陷,十极端子40和九极端子10的接触端42和接触 端12不能顺利地穿过绝缘体自身的通孔,并且接触端42和接触端12不能与绝缘体进行很 好地结合。由于该步骤完全用手工进行操作,接触端12和接触端42都非常细长且易弯曲,导致了端子体插入绝缘体的通孔费时非常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并且产生了非常多的残 次品。5、将端子体和绝缘体的组合放入端子外壳中。6、用专门设计的治具放进绝缘体前端,对接触端12和接触端42进行扩充,同时再 次向前部挤压端子体,此时可以将接触端12和接触端42压入绝缘体最前面,从而使端子体 的接触端12和接触端42穿过通孔后外露。通过上述步骤就可以制造并组装一个HDMI接口,但是其缺陷在于1、需要使用三套模具,其中两套模具用来注塑固定十极端子0与九极端子10,第 三套模具用来注塑绝缘体;2、必须使用特殊的治具进行最后一次的扩充与向前挤压接触端12和接触端42 ;3、由于组装时工序较多,组装时工作效率低。4、由于端子体插入绝缘体的通孔费时非常费力,造成残次品多、成品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可以大幅提高组装效率。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包括端子外壳、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放置在所述端子外壳 内的端子组合体,所述端子组合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第一沟槽和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 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其接 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和第二挤压柱,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 闭,在所述第二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内,其接 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挤压柱对 应于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沟槽、第一挤压柱和第一通孔;所述第 二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沟槽、第二挤压柱和第二通孔。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为九极端子,第二端子为十极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九个第一沟槽和十个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九极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一沟 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十个第二沟槽和九个第二挤压柱,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二沟槽的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十极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二 沟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所述第 一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进一步,所述端子组合体的侧边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端子外壳设置有定位孔,所 述定位凸起和定位孔配合使用。进一步,在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有第一沟槽的一面设置嵌合凹陷;在所述第二绝 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的一面设置嵌合凸起;所述嵌合凹陷和嵌合凸起配合使用,用于将所述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连接组装成所述端子组合体。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极连接结构的组装方法,可以大幅 提高组装效率。一种多极连接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端子带将将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入第一绝缘体的第一通孔,延第一沟槽 向下压所述第一端子带,将所述第一端子放入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一端子带留在所述第 一绝缘体外面;通过第二端子带将将第二端子的接触端插入第二绝缘体的第二通孔,延第二沟槽 向下压所述第二端子带,将所述第二端子放入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端子带留在所述第 二绝缘体外面;将所述第二绝缘体的第二挤压柱对准所述第一绝缘体的第一沟槽,将所述第一绝 缘体的第二挤压柱对准所述第二绝缘体的第二沟槽,连接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 将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组装成端子组合体;将所述端子组合体插入外壳内,分别去掉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端子带,以及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一端子带。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沟槽、第一挤压柱和第一通孔;所述第 二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沟槽、第二挤压柱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 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为九极端子,所述第一绝缘体设置有九个第一沟槽和十个 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 通孔;所述第二端子为十极端子,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有十个第二沟槽和九个第二挤压柱, 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二沟槽的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通过第一端子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包括:端子外壳、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置在所述端子外壳内的端子组合体,所述端子组合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第一沟槽和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和第二挤压柱,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所述第二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极连接结构,包括端子外壳、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放 置在所述端子外壳内的端子组合体,所述端子组合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第一沟槽和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 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内,其接触端 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和第二挤压柱,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 所述第二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内,其接触端 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挤压柱对应于 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 一沟槽、第一挤压柱和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绝缘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沟槽、第二挤压柱和第 二通孑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九极端子,第二端 子为十极端子,其中,第一绝缘体,设置有九个第一沟槽和十个第一挤压柱,所述第一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 端封闭,在所述第一沟槽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九极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内, 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第二绝缘体,设置有十个第二沟槽和九个第二挤压柱,所述第二沟槽的一端开口另一 端封闭,在所述第二沟槽的的封闭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十极端子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 内,其接触端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挤压柱和第二挤压柱交错排列,所述第一挤 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挤压柱对应于所述第一沟槽。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组合体的侧 边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端子外壳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凸起和定位孔配合使用。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多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绝缘体设 置有第一沟槽的一面设置嵌合凹陷;在所述第二绝缘体设置有第二沟槽的一面设置嵌合凸 起;所述嵌合凹陷和嵌合凸起配合使用,用于将所述所述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连接组 装成所述端子组合体。6.一种多极连接结构的组装方法,包括通过第一端子带将将第一端子的接触端插入第一绝缘体的第一通孔,延第一沟槽向下 压所述第一端子带,将所述第一端子放入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一端子带留在所述第一绝 缘体外面;通过第二端子带将将第二端子的接触端插入第二绝缘体的第二通孔,延第二沟槽向下 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茂治英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茂治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