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包括主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底部的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所述颈部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后部,并通过第一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所述下颌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前部,并通过第二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设有可调节高度及牵引力的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以针对不同体型的病人调节高度及牵引力,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可以更精确的配合用户,以提高支撑的可靠性。而且通过第一二横向调节机构按肩部宽度任意调节,从而使用于各年龄段病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在紧急事故处置、外伤治疗颈部疾病等领域都会用到颈部固定装置以固定牵引颈椎,起到颈部疾病的治疗防止在移动病人时造成的颈部损伤。现有的颈部固定装置一般有三种:一种是可拆卸的环状硬质固定装置,将装置打开套在病人颈部后再装配。另一种是采用充气结构,即将气囊套在病人的颈部后充气。第三种为颈部支具矫形器,即先做石膏模型,后制作器械。目前只有成人型号。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这三种结构的颈部固定装置都无法随病情需要调节固定的位置及向上牵引力,而病人的颈部长度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固定效果不好。而且颈部支具矫形器有规格的器具只有成人型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颈部固定装置固定效果不好无牵引力及型号不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包括主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底部的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所述颈部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后部,并通过第一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所述下颌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前部,并通过第二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颈部支架上的第一调节架,该第一调节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所述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调节架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定于下颌支架上的第二调节架,该第二调节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所述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架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底座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主支架包括前横向调节机构和后横向调节机构,所述前横向调节机构为两个横向设置的调节杆,所述两个调节杆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并贯通调节杆的开口,且所述两个调节杆叠加设置以使两个调节杆的开口重合;所述两个调节杆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调长;所述后横向调节机构为两个横向设置的调节杆,所述两个调节杆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并贯通调节杆的开口,且所述两个调节杆叠加设置以使两个调节杆的开口重合;所述两个调节杆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调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肩架为两个,且成倒U形;所述每一肩架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横向调节机构和后横向调节机构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肩架的一端设有排孔,所述主支架上设有与该孔相适配的凸起以连接排孔并调节肩架长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两个下固定带,所述两个下固定带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支架的两端;所述每一下固定带包括固定在主支架上的两条带子,所述两条带子的通过搭扣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的两个上固定带,所述每一上固定带包括两条带子,所述两条带子分别与所述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并通过搭扣连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设有可调节高度的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以针对不同体型的用户调节高度及牵引力,使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可以更精确的配合用户,以提高支撑的可靠性。而且适用于未成年人及老年病人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机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其结构可以如图1和图2所示的,包括主支架1,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底部的肩架2。还包括颈部支架3和下颌支架4;所述颈部支架3设置于所述主支架1后部,并通过第一纵向调节机构31与所述主支架1固定;所述下颌支架4设置于所述主支架1前部,并通过第二纵向调节机构41与所述主支架1固定。如图2所示的,所述第一纵向调节机构31包括定于颈部支架3上的第一调节架32,该第一调节架3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33;所述所述主支架1上设有第一底座34,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35;所述第一调节架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35固定在第一底座34上。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纵向调节机构41也可以为与第一纵向调节机构31相同的结构。即:所述第二纵向调节机构41包括固定于下颌支架4上的第二调节架42,该第二调节架4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43;所述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二底座44,所述第二底座44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45;所述第二调节架42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45固定在第二底座44上。本技术实施例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不仅可以使颈部支架3和下颌支架4可调节,还可以使主支架可调节。-->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主支架1可以包括前横向调节机构和后横向调节机构,所述前横向调节机构为两个横向设置的调节杆13,所述两个调节杆13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并贯通调节杆的开口131,且所述两个调节杆叠加设置以使两个调节杆的开口131重合;所述两个调节杆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调长。其中,该固定装置可以为前述的第二底座44,及设置在第二底座44上的固定螺栓46,以降低结构复杂度。所述后横向调节机构的结构与前横向调节机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包括两个横向设置的调节杆14,所述两个调节杆14分别设有沿周向延伸并贯通调节杆的开口141,且所述两个调节杆叠加设置以使两个调节杆的开口141重合;所述两个调节杆141之间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以调长。其中,该固定装置可以为前述的第一底座34,及设置在第一底座34上的固定螺栓36,以降低结构复杂度。这样还可以使主支架的宽度可调,以针对不同肩宽的病人。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肩架2为两个,且成倒U形;所述每一肩架2两端分别与所述前横向调节机构和后横向调节机构连接。所述肩架2的一端设有两排排孔21,所述主支架上设有与该孔相适配的凸起(图中未示出)以连接排孔21并调节肩架长度。这样还可以使肩架长度可调,以提高支撑效果。为了使本技术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可以稳固的固定在病人身上,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还包括两个下固定带5,所述两个下固定带5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支架1的两端;所述每一下固定带包括固定在主支架上的两条带子,所述两条带子的通过搭扣连接。这两个下固定带分别设置在两侧,可以穿过腋窝并固定。或是将两端的袋子横向连接,以同时在胸前和背后固定。为了使头部支撑更稳,如图1所示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的两个上固定带6,所述每一上固定带包括两条带子,所述两条带子分别与所述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并通过搭扣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包括主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底部的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所述颈部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后部,并通过第一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所述下颌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前部,并通过第二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包括主支架,以及固定于所述主支架底部的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颈部支架和下颌支架;所述颈部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后部,并通过第一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所述下颌支架设置于所述主支架前部,并通过第二纵向调节机构与所述主支架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颈部支架上的第一调节架,该第一调节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调节架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一底座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调节机构包括定于下颌支架上的第二调节架,该第二调节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表面设有排孔;所述主支架上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开口及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调节架从所述开口穿过并通过所述固定螺栓固定在第二底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颈部固定及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包括前横向调节机构和后横向调节机构,所述前横向调节机构为两个横向设置的调节杆,所述两个调节杆分别设有沿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筴彦雷,
申请(专利权)人:筴彦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