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低功率损耗的移位寄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8114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低功率损耗的移位寄存器,包含多级。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级皆包含一第一输出端、一第二输出端、一上拉电路,电性耦接于一节点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一上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节点、一下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第一输出端之间,以及一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节点与第一输出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特别是有关一种具有相互串接的多级的移位寄存 器。每一级皆使用薄膜晶体管,其以一直流(DC)电压信号来予以驱动,进而降低动态功率 损耗并且改善移位寄存器于操作中的可靠度。
技术介绍
一液晶显示器(IXD)包含一液晶显示器面板以及像素单元,其中液晶显示器面板 由液晶单元所形成,而每一像素单元与其所对应的液晶单元具有相关联。像素单元依序配 置以形成一矩阵,其于列方向上具有栅极线,并且于行方向上具有数据线。LCD面板由一驱 动电路来予以驱动,然而,驱动电路包含一栅极驱动器与一数据驱动器。栅极驱动器产生 多个栅极信号(扫描信号),且依序施加于栅极线上,进而有次序地一列一列的启动像素单 元。数据驱动器产生多个源极信号(数据信号),例如连续的取样影像信号,依序施加于 数据线上,并且会同施加于栅极线上的栅极信号,来校准液晶显示器面板上的液晶单元,以 控制其光线穿透率,从而显示影像于IXD上。在此驱动电路中,一移位寄存器使用于栅极驱动器中,以产生多个栅极信号而依 序驱动栅极线。然而,为了降低成本,其相关技术研发推展无不致力于,将移位寄存器以 及栅极驱动器整合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举例来说,其中的一方法以将移位寄存器与栅 极驱动器,制造形成于液晶显示器面板的玻璃基材上,换句话说,即为栅极阵列(gate on array ;G0A)的配置,并且使用非晶硅(a_Si)薄膜晶体管(TFTs)。为了有效地驱动液晶显示器面板上的栅极线,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TFTs)通 常设计以具有大尺寸(通道宽度),其中乃因非晶硅材料的载体移动率相当低。然而,当非 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尺寸愈大时,非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寄生电容值极亦愈高,而这将导致液 晶显示器面板上的数据线的功率损耗大幅度地上升。因此,迄今为止,本领域技术人员无不穷其努力寻找解决之道,以改善上述的问题症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态样是有关于一种移位寄存器。在一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包含多级, {SJ,η = 1,2,. . .,N,N为一正整数。每一级包含一第一输出端,用以输出一栅极信号、一 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一级载信号(Stage Carry Signal)、一上拉电路,电性耦接于一节点 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一上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节点、一下拉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第 一输出端之间、一下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下拉电路之间、以及一控制电路,电性 耦接于节点与第一输出端之间。控制电路包含一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节点、 一源极,用以接收一直流电压信号、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Sn级的上拉控制 电路更是电性耦接至节点与Slri级的第二输出端,并且其中Sn级的下拉电路更是电性耦接 至S n+1级的第二输出端。在一实施例中,上拉电路包含一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一源极, 用以接收多个控制信号其中之一,{HCj},j = 1,2,...,M,M为一正整数、以及一漏极,电性 耦接至第二输出端。上拉电路可更包含一电容,电性耦接于晶体管的栅极与漏极之间。在一实施例中,上拉控制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以及一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 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Slri级的第二输出端,用以从中接收级载信号,漏极则电性耦接至输 入节点。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Slri级的节点、一源极,用以接收多个控制信 号{HCj}其中之一、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在一实施例中,下拉控制电路包含一第一下拉控制电路以及一第二下拉控制电 路。每一第一下拉控制电路与第二下拉控制电路,皆具有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一 第三晶体管以及一第四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用以接收一第一时序信号或一第 二时序信号、一源极,电性耦接至栅极、以及一漏极。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节 点、一源极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一漏极,用以接收一供应电压。第三晶体管 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一源极,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以及 一漏极,电性耦接至一节点。第四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一源极,电性耦接至 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以及一漏极,用以接收一供应电压。在一实施例中,下拉电路包含一第一下拉电路以及一第二下拉电路。第一下拉电 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以及一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第一下拉控 制电路的节点、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二晶体管 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第一下拉控制电路的节点、一源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以及 一漏极,用以接收供应电压。第二下拉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一第三晶体 管以及一第四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第二下拉控制电路的节点、一源 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 接至第二下拉控制电路的节点、一源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以及一漏极,用以接收供 应电压。第三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Sn+1级的第二输出端、一源极,电性耦接至节 点、以及一漏极,用以接收供应电压。第四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Sn+1级的第二输 出端、一源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出端、以及一漏极,用以接收供应电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态样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器(IXD),其包含一液晶面板、多个扫描 线以及一栅极驱动器。液晶面板具有多个像素,依序配置以形成一矩阵。扫描线则是沿着 一列方向依序配置,其中每两相邻扫描线界定出一像素列。一栅极驱动器用以产生多个栅 极信号,来驱动像素。栅极驱动器包含一移位寄存器,其具有相互串接的多级{Sn},η = 1, 2,...,N,N为一正整数。每一级包含一第一输出端、一上拉电路、一上拉控制电路、一下拉电路以及一控制 电路。第一输出端电性耦接所对应的栅极线,进而输出一栅极信号。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 一级载信号。上拉电路电性耦接于一节点与第二输出端之间。上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节 点。下拉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第一输出端之间。下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下拉电 路之间。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节点与第一输出端之间。控制电路包含一晶体管,其具有一 栅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一源极,用以接收一 DC电压信号、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输 出端。S1^l的上拉控制电路更是电性耦接至节点以及Slri级的第二输出端,并且其中SJk 的下拉电路更是电性耦接至Sn+1级的第二输出端。在一实施例中,上拉电路包含一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节点、一源极, 用以接收多个控制信号其中之一,{HCj},j = 1,2,...,M,M为一正整数、以及一漏极,电性 耦接至第二输出端。上拉电路可更包含一电容,其电性耦接于晶体管中的栅极与漏极。 在一实施例中,上拉控制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以及一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 具有一栅极、一源极,电性耦接至Slri级的第二输出端,以接收级载信号、以及一漏极,电性 耦接至输入节点。第二晶体管具有一栅极,电性耦接至Slri级的节点、一源极,用以接收多 控制信号{HCj}其中之一、以及一漏极,电性耦接至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在一实施例中,下拉控制电路包含一第一下拉控制电路与一第二下拉控制电路。 每一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18/201010528620.html" title="具低功率损耗的移位寄存器原文来自X技术">具低功率损耗的移位寄存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相互串接的多级{S↓[n]},n=1,2,...,N,N为一正整数,其中每一级S↓[n]包含:一第一输出端,用以输出一栅极信号G(n);一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一级载信号ST(n);一上拉电路,电性耦接于一节点Q(n)与该第二输出端之间;一上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n);一下拉电路,电性耦接于该节点Q(n)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以及一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该节点Q(n)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其中该控制电路包含一晶体管,其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并且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n),该源极用以接收一直流(DC)电压信号(VGH),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10-3-24 12/730,576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相互串接的多级{Sj,n = 1,2,...,N,N为一正 整数,其中每一级Sn包含一第一输出端,用以输出一栅极信号G(n); 一第二输出端,用以输出一级载信号ST(η); 一上拉电路,电性耦接于一节点Q(n)与该第二输出端之间; 一上拉控制电路,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 (η); 一下拉电路,电性耦接于该节点Q(n)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以及 一控制电路,电性耦接于该节点Q(n)与该第一输出端之间,其中该控制电路包含一晶 体管,其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并且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n),该源极 用以接收一直流(DC)电压信号(VGH),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Sn级的该上拉控制电路更电性 耦接至该节点Q(n-l)与该Slri级的该第二输出端,并且其中该Sn级的该下拉电路更电性耦 接至该Sn+1级的该第二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拉电路包含一晶体管(T21)具 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n),该源极用以接收多控制 信号其中之一,{HCj},j = 1,2,...,M,M为一正整数,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输出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拉电路更包含一电容,电性耦 接于该晶体管(T21)中的该栅极与该漏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上拉控制电路,包含 一第一晶体管(Tll)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Slri级的该第二输出端,并用以从中接收该级载信号ST(Π-1),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输入节点 Q (η);以及一第二晶体管(Τ12),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Slri 级的该节点Q(n-l),该源极用以接收多控制信号{HCj}其中之一,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 一晶体管(Tll)的该栅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下拉电路包含一下拉控制电路, 其具有一第一下拉控制电路以及一第二下拉控制电路,其中每一该第一下拉控制电路与第 二下拉控制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T51/T61),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用以接收一第 一时序信号(LCl)或一第二时序信号(LC2),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栅极;一第二晶体管(T52/T62),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 节点Q(n),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T51/T61)的该漏极,该漏极用以接收一供应 电压(VSS);一第三晶体管(T53/T63),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 第一晶体管(T51/T61)的该漏极,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晶体管(T51/T61)的该源极,以 及该漏极电性耦接至一节点P(n)/K(n);以及一第四晶体管(Τ54/Τ64),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 节点Q(n),该源极电性耦接该第三晶体管(T53/T63)的该漏极,该漏极用以接收一供应电 压(VSS)。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该下拉电路更包含一第一下拉电 路与一第二下拉电路,其中该第一下拉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T31)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 下拉控制电路的该节点P(n),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n),该漏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 出端;以及一第二晶体管(T32)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 下拉控制电路的该节点P (η),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该漏极用以接收该供应电 压(VSS);以及其中该第二下拉电路包含一第一晶体管(Τ41)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 下拉控制电路的该节点Κ(η),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ri),该漏极电性耦接该第一输出 端;以及一第二晶体管(T42)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二 下拉控制电路的该节点K(n),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该漏极用以接收该供应电 压(VSS);一第三晶体管(Τ43)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Sn+1级 的该第二输出端,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节点Q (η),该漏极用以接收该供应电压(VSS);以及一第四晶体管(Τ44)具有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其中该栅极电性耦接至该Sn+1级 的该第二输出端,该源极电性耦接至该第一输出端,该漏极用以接收该供应电压(VSS)。8.一种液晶显示器(IXD),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液晶面板,具有多个像素,依序配置以形成一矩阵;多个扫描线,沿着一列方向依序配置,其中每两相邻扫描线界定出一像素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欲忠陈勇志林致颖徐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