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04240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将二元羧酸与胺接触进行缩合反应,所述胺为伯胺和/或仲胺,其中,所述催化剂为五氧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吡啶,且所述催化剂与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为1∶10-30。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可以使伯胺和/或仲胺在常压下即可充分以制得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自从Leugering于1967年发现加入、晶型染料喹吖啶酮可使α晶型聚丙烯转化为β晶型以来,世界上对β晶型成核剂的研究已经展开了 40余年。1995年,Wolfschwenger Johannes等人使用一种庚二酸盐成核剂在聚丙烯的造粒 过程中来获取β晶型聚丙烯,但是该成核剂改性效果不明显,结晶温度没有显著提高,反 而使弯曲模量有所下降,同时由于有部分二羧酸盐受热分解,使得在最终产品中形成沉淀。 在此基础上,A. L贝森等人使用亚氨酸与含有元素周期表中的II a族金属脂肪酸盐反应, 制备β晶型成核剂。伴随着世界上对于β晶成核剂的研究热潮,我国近年来也不断涌现新产品,1986 年,史观一等人研制出一种双组分β晶型成核剂,该成核剂混合添加到聚丙烯中时,其β 晶型含量可达到85%以上。因此可以应用于抗冲制品、微孔膜、纤维等领域。2002年,冯嘉春等人利用镧、铈、镨等轻稀土元素与有机化合物混合形成配合物, 以此使聚丙烯以β晶型结晶。加入聚丙烯时,所测得的β晶型相对含量可达到90%。中国纺织大学研究了 β晶型成核剂对聚丙烯纺丝工艺和初生纤维中β晶型结构 的影响。南京化工大学用自制的β晶型成核剂在均聚聚丙烯和共聚聚丙烯体系中进行了 成核剂添加量和聚丙烯力学性能相关性试验。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用庚二酸和硬脂酸钙配制 了 β晶型成核剂,研究了 β晶型成核剂含量对聚丙烯结晶和熔融行为的影响。在商业产 品上山西化工研究所开发出高效的β晶成核剂(取代芳酰胺类)β晶型可达到90% ;广 东炜林纳功能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高效稀土 β晶型成核剂系列等。US 6235823Β1公开了由二元羧酸和一元胺制备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 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惰性溶剂中,在约60-200°C的温度下,使二元羧酸和一元胺反应2-8 小时,在该反应中使用活化剂来加速反应,所述活化剂包括五氧化二磷、多磷酸、五氧化二 磷-甲磺酸、亚磷酸酯(如亚磷酸三苯酯)_吡啶、亚磷酸-金属盐(如氯化锂)、三苯膦-六 氯乙烷,活化剂与一元胺的用量为等摩尔量,所述惰性溶剂包括苯、甲苯、二甲苯、氯仿、氯 苯、二氯苯、四氢呋喃、二恶烷、乙腈、N,N- 二甲基甲酰胺、N, N- 二甲基乙酰胺和N-甲基吡 咯烷酮。然而,通过实验发现,采用上述专利方法制备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需要在 高压条件下(在IMPa以上)进行反应,因而对生产设备具有很高的要求,从而不能进行大 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备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需要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从而对生产设备具有严格要求而不能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在常压下 即可制备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溶 剂的存在下,将二元羧酸与胺接触进行缩合反应,所述胺为伯胺和/或仲胺,其中,所述催 化剂为五氧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吡啶,且所述催化 剂与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为1 10-30。通过实验发现,在制备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过程中,吡啶不仅可以促进 二元羧酸与胺反应,而且能够很好地溶解催化剂如五氧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苯酯以 及反应原料如二元羧酸和胺。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意外地发现,当采用吡啶作为制备酰胺 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过程中的溶剂时,其反应体系中二元羧酸与胺的反应在常压下即 可充分进行,从而实现了在常压下制备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另外,当采用吡啶兼作溶剂 和催化剂时,避免了现有的制备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方法中惰性溶剂的使用,从 而有利于吡啶的回收和重复利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 将二元羧酸与胺接触进行缩合反应。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催化剂和所述溶剂的选择,综合考虑 了溶剂对催化剂和反应原料如二元羧酸、胺的溶解性能和所述二元羧酸与胺的反应体系的 反应活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所述催化剂选用五氧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 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多磷酸可以为二磷酸、三聚磷酸和四聚磷酸(也称为多聚磷酸) 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选用吡啶,从而保证所述二元羧酸与所述胺的反应体系在常压下 即可充分反应。所述催化剂与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可以为1 10-30,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 二元羧酸与胺的反应速度,所述催化剂和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优选为1 20-2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元羧酸与胺反应的生成物为酰胺类化合物,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 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为酰胺类化合物,也可称为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所述二元 羧酸与伯胺的反应机理如以下反应通式所示。HOOC-Ri-COOH + R2-NH2+R3-NH2 -^UR2-I^H-0C-S1-C0-NH-R3 + 2H02其中,所述礼、R2和R3可以为相同或不同,R1可以为含有3-2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 不饱和的烃基、含有6-3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环族烃基和含有8-20个碳原子的 饱和或不饱和的芳香族烃基;R2和R3各自分别可以为含有3-10个碳原子 的烷基或烯烃基 和含有5-10个碳原子的环基或芳烃基。即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二元羧酸可以为能够与胺发生缩合反应以制得聚丙烯β晶 型成核剂的各种二元羧酸,所述二元羧酸例如可以为含有3-2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 的脂族二元羧酸、含有6-3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环族二元羧酸和含有8-20个碳 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芳香族二元羧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含有3-20个碳原子的饱 和或不饱和的脂族二元羧酸例如可以为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 壬二酸、癸二酸、2,3_ 二甲基丁二酸、2,4_ 二甲基戊二酸、顺丁烯二酸、1,12-十二双酸、1, 14-十四双酸或1,18-十八双酸;所述含有6-3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环族二元羧 酸例如可以为1,2_环己烷二羧酸、1,4_环己烷二羧酸、1,4_环己烷二乙酸或1,1_环己烷 二乙酸;所述含有8-20个碳原子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芳香族二元羧酸例如可以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乙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4-叔丁基邻苯二甲酸、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1, 8_萘二甲酸、1,4_萘二甲酸、2,6_萘二甲酸或2,7-萘二甲酸。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胺为伯胺和/或仲胺,所述伯胺和仲胺各自分别可以为含有 3-10个碳原子的烷基胺或烯基胺和含有5-10个碳原子的环基胺或芳烃基胺中的一种或两 种。通常情况下,与仲胺相比,伯胺上的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较大,空间位阻较小,因而具有 较强的反应性。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优选使所述二元羧酸与伯胺进行接触,所述 伯胺例如可以为环戊胺、己胺、环己胺、苯胺、2,4_ 二甲基苯胺或2,6_ 二甲基苯胺。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所述胺与所述二元羧酸的用量的摩尔比可以为 2-3.5 1,为了进一步提高酰胺类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产率,优选使所述胺相对过量, 如所述胺与所述二元羧酸的用量的摩尔比为2. 5-3. 5 1。所述胺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的 摩尔比可以为1 0. 8-1. 2,优选为1 0.95-1.1。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所述二元羧酸和所述胺加到反应体系中的方法没有特别,通常优 选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将二元羧酸与胺接触进行缩合反应,所述胺为伯胺和/或仲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五氧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吡啶,且所述催化剂与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为1∶10-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催化剂和溶剂的存在下,将二 元羧酸与胺接触进行缩合反应,所述胺为伯胺和/或仲胺,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五氧 化二磷、多磷酸和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为吡啶,且所述催化剂与吡啶的 用量的摩尔比为1 10-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催化剂与吡啶的用量的摩尔比为 1 20-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胺与所述二元羧酸的摩尔比为2-3.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胺与所述催化剂的用量的摩尔比为 1 0. 8-1.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元羧酸与所述胺的接触温度为60-140°C, 接触时间为0. 5-10小时,接触的压力为0. 1-0. 2MPa。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二元羧酸与所述胺的接触温度为90-120°C, 接触时间为1-5小时,接触的压力为常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二元羧酸与所述胺接触 之后,将接触后所得混合物与清洗剂接触,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宏张毅李卫红张新军钟健丁京殷喜平郑建坡伊红亮蒋绍洋赵立红孟凡立刘波安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