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00813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柴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主轴颈与连杆轴颈间隔排布,主轴颈上有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主轴颈孔与其一侧的连杆轴颈之间开设油路通孔,主轴颈轴线和连杆轴颈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油路通孔的轴线在垂直于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轴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39°±5°,油路通孔的轴线在主轴颈轴线和连杆轴颈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该平面内主轴颈的直径呈32°±5°。(*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柴油发动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
技术介绍
轴承的工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摩擦表面的润滑品质。因此,为了保证轴承 的可靠工作,柴油机曲轴的主轴颈和连杆轴颈都采用压力润滑,曲轴的润滑油道的设计,对 于曲轴轴承的润滑和强度都有重要影响。目前,多数内燃机采用分路供油,即机油从曲轴箱上的主油道并联进入各轴承,然 后通过曲轴的油道再进入相应的连杆轴承。曲轴的主轴颈上有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主 轴颈与连杆轴颈间隔排布,主轴颈孔同时与两侧的连杆轴颈有贯通的细长孔,主轴颈在转 动过程中,向两侧的连杆轴颈连续供油,保证连杆轴颈的润滑。但是,主轴颈孔与两侧连杆 轴颈之间相贯通的细长孔难于加工,而且主轴颈孔的孔口与细长孔的孔口在一条直线上, 这样就大大削弱了曲轴本身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在保证曲轴本身强度的前 提下,满足润滑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主轴颈与连杆轴颈间隔排布,主 轴颈上有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主轴颈孔只与其一侧的连杆轴颈之间开设油路通孔,主 轴颈轴线和连杆轴颈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油路通孔的轴线在垂直于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轴 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39° 士5°,油路通孔的轴线在主轴颈轴线和连杆轴颈轴线所在平 面上的投影与该平面内主轴颈的直径呈32° 士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主轴颈孔只与其一侧的连杆轴颈之间开设油路通孔,不仅缩 短了主轴颈与连杆轴颈之间贯通孔的长度,便于加工,而且大大降低了通孔对曲轴本身强 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D-D剖视图;图3是图2的M-M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主轴颈10与连杆轴颈20间隔排布,主轴颈10上有 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11,机油通过主轴颈孔11流向主轴颈对面一侧,润滑主轴颈。主轴颈孔11与其一侧的连杆轴颈20之间开设油路通孔30,油路通孔30 —端孔口 31靠近主轴颈孔11的一端孔口处,另一端孔口 32延伸至连杆轴颈20的轴颈面上,进入主3轴颈孔11的机油会有一部分通过油路通孔30流到连杆轴颈表面,润滑连杆轴颈。 由于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轴颈受力复杂且载荷很大,既要保证孔口没有过大 的应力集中,削弱曲轴的强度,又要保证供油充分,满足润滑需求,主轴颈孔11的孔径为 5-7mm,油路通孔30的孔径为4_6mm,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油路 通孔30的轴线在垂直于主轴颈10和连杆轴颈20的轴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39° 士5°, 油路通孔30的轴线在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该平面内主 轴颈10的直径呈32° 士5° ;主轴颈10的轴线和连杆轴颈20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主轴颈 孔11的轴线在垂直主轴颈10和连杆轴颈20的轴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75° 士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主轴颈(10)与连杆轴颈(20)间隔排布,主轴颈(10)上有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11),其特征在于:主轴颈孔(11)与其一侧的连杆轴颈(20)之间开设油路通孔(30),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油路通孔(30)的轴线在垂直于主轴颈(10)和连杆轴颈(20)的轴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39°±5°,油路通孔(30)的轴线在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该平面内主轴颈(10)的直径呈3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机曲轴的润滑油道,主轴颈(10)与连杆轴颈(20)间隔排布,主轴颈 (10)上有贯通主轴颈的主轴颈孔(11),其特征在于主轴颈孔(11)与其一侧的连杆轴 颈(20)之间开设油路通孔(30),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的平面与油 路通孔(30)的轴线在垂直于主轴颈(10)和连杆轴颈(20)的轴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呈 39° 士5°,油路通孔(30)的轴线在主轴颈(10)轴线和连杆轴颈(20)轴线所在平面上的 投影与该平面内主轴颈(10)的直径呈32士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炯炯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