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正宇专利>正文

一种电接插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9013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涉及一种电接插件,它包括插套、插头,其结构是:插头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顶部为锥端、前部为粗端、后部为细端、中心部为空腔、纵向设有多个开口、壁体外翘的插体;所述的壁体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α,插套与插头插接前,夹角α>0,插套与插头插接后,夹角α=0;所述的夹角α=0时,插体前部的外径D1=套孔孔径D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中,由于插体前部粗端的外径D1=套体孔径D2,插体在套体孔中的接触面为面接触,因此这种电接插件通过强电流时,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偏小,不易发热、发烫,电能损耗明显降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涉及一种电接插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航模、车模、船模等器材上的强电流电接插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电接插件见图1、图2,包括插套l'、插头2',其结构是插套l'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ir,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设有套孔121'的套体12',用于插接插头2'。插头2'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 体21',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外表形状为非圆柱体、内腔是空心体、纵向设有多个开口的 插体22',插体22用于插入套孔12'孔。使用时由于插体22'在套孔12'中的接触面为局 部接触,因此这种电接插件通过强电流时,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偏大,易发热、发烫,导致电 能损耗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电接插件,在接触面径向尺寸 相同情况下,电接插件通过强电流时,不易发热、发烫。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接插件,包括插套、插头,其 结构是插套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 是设有套孔的套体,用于插接插头。插头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 体,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顶部为锥端、前部为粗端、后部为细端、中心部为空腔、纵向设 有多个开口、壁体外翘的插体。 所述的壁体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 ,插套与插头插接前,夹角a >0,插套与插 头插接后,夹角a =0。 所述的夹角a = 0时,插体前部的外径D工=套孔孔径D2。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中,由于插体前部粗端的外径D工=套体孔径02, 插体在套体孔中的接触面为面接触,因此这种电接插件通过强电流时,静态电阻和动态电阻偏小,不易发热、发烫,电能损耗明显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电接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另一种电接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电接插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N-N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插头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3、图4、图5所示, 一种电接插件,包括插套1 、插头2,其结构是插套1采用金 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ll,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设有套孔121的 套体12,用于插接插头2。插头2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21, 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顶部221为锥端、前部222为粗端、后部223为细端、中心部224为 空腔、纵向设有多个开口 225、壁体226外翘的插体22。 所述的壁体226与轴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 ,插套1与插头2插接前,夹角a >0; 插套1与插头2插接后,夹角a =0。 所述的夹角a = 0时,插体前部222的外径D工=套孔121的孔径D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接插件,包括插套(1)、插头(2),其特征是:插头(2)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21),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顶部(221)为锥端、前部(222)为粗端、后部(223)为细端、中心部(224)为空腔、纵向设有多个开口(225)、壁体(226)外翘的插体(22)。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接插件,包括插套(1)、插头(2),其特征是插头(2)采用金属圆杆整体制作而成,其一端是圆柱体的杆体(21),用于连接导线,另一端是顶部(221)为锥端、前部(222)为粗端、后部(223)为细端、中心部(224)为空腔、纵向设有多个开口(225)、壁体(226)外翘的插体(22)。2. 按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宇
申请(专利权)人:胡正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