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都智伟专利>正文

微型旋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字型结构的微型旋耕机,它包括动力机,传动轮,离合器,变速箱,行进轮,旋耕轮,操作架,其特点在于变速箱为人字型结构体,整机以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为联接主体,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由主体和臂体组成,主体和臂体呈较规则的几何形状体,从而使制造工艺性得以提高,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并使旋耕机结构小型紧凑,行走通过能力也得以提高,并实现一机多能。(*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型旋耕机本技术涉及农业土地耕整机械。我国已有与拖拉机配套,以耕作水田为主,水旱通用的系列旋耕机及其变型产品和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其结构是旋耕机配置联接在拖拉机的后端,由拖拉机拖带并驱动旋耕轮旋转对土壤进行耕整作业。按其旋向分类为正转顺铣和反转逆铣两大类,正转顺铣旋耕机主要用于对土壤的旋耕作业,反转逆铣旋耕机主要用于浅耕并覆盖绿肥(埋青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1、受配套拖拉机宽大的机体和重量的限制,行走通过性差,需有进入田间作业的机耕道,不能爬坡上坎,不适应山地、坡地、丘陵土地的耕整,实用性受到限制。2、整机制造成本高,制造工艺繁杂,无法实现一机多能(顺铣旋耕和逆铣埋青)。3、维修保养及存放保管不便。在现有土地旋耕机技术中,还有一种独轮式小型旋耕机,它包括动力机,离合器,传动轮,变速箱,旋耕轮等,变速箱直立在中,上端和动力机联接,下端和旋耕轮联接,后端和操作架联接,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旋耕深度浅且不易控制,对土质变化适应性差,操作不平稳,不适应黄土、粘土土地的旋耕,实用性受到限制,整机由旋刀触地而行,震动冲击大,易损伤旋刀和路面,行走条件受到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爬坡越坎,行走田埂,重量轻,体积小,制造工艺性好,成本低,实用性好的小型旋耕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先将变速箱简化设计为主体和臂体两部份,再通过联接件将主体和臂体按人字型结构互联为一体组成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并使其成为整机的联接主体,其中变速箱的主体为中心联接体,动力机,传动轮,行进轮,臂体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的四周,旋耕轮通过联接件联接在臂体的下端,操作架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或臂体的上端。具体结构是将主体向后斜立在前,臂体向前支撑在后,主体和臂体之间按人字型结构通过联接件互联为一体组成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并同时成为整机的联接主体,动力机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的中上端,行进轮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前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轮、离合器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的后上端,操作架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或臂体的上端,旋耕轮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臂体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动力由动力机通过皮带、传动轮、离合器输入进变速箱中,经变速后通过主体和臂体传递于行进轮和旋耕轮,由行进轮控制旋耕机的行进状态,由旋耕轮在动力作用下旋转通过重力实现对土壤的耕整作业。通过将变速箱简化设计为主体和臂体两部份,使变速箱动力传递路线得以简化,其主传递路线自上而下由传动轮输入直至行进轮输出,而旋耕动力则通过臂体从主传动路线中按需求分取一部份后传递于旋耕轮,从而使主体和臂体之间的动力传递不发生相互干扰而使其结构呈较规则的几何形状体,不仅便于变速换向,实现一机多能,而且便于采用板料冲压焊接成型工艺和铸造成型工艺,提高其制造工艺性,同时其主体的宽度在满足动力传动需要后不受耕宽和其它条件的限制而可大幅减小,从而使行进轮间的轮距得以减小,降低路面宽度通行条件,使旋耕机能行走于田埂之间,提高行走通过能力。通过以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为联接主体,省去联接机架,使旋耕机结构小型紧凑,并减轻整机重量,降低制造成本,便于存放保管。通过主体和臂体间人字型联接结构,使旋耕机的操作稳定性得以提高,同时因主体向后斜立而使行进轮突出在前,从而使旋耕机具备较强的爬坡翻坎能力。图面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A-A剖视图。图3本技术人字型单臂结构体变速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B-B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人字型单臂结构体变速箱的上联接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人字型单臂结构体变速箱的下联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人字型单臂结构体变速箱的全联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行进轮组合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所示,人字型变速箱由主体3和左右双臂体11组成,动力机1通过螺杆和机板20活动定位联接,机板20焊接在主体3的中上部,松开螺杆可移动动力机1,用于调整整机的重心位置,左右行进轮5通过联接件-->(螺母、键轴、卡圈等)联接在主体3前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传动轮2和操作架7通过联接件(螺杆、螺母、花键轴等)联接在主体3的后上端,主体3动力传动可采用齿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双臂体11的上端通过左右联接管18用螺杆19活动定位联接或固定焊接在主体3的中部,旋耕轮9通过联接件(键轴、定位联接板、螺杆、螺母等)联接在双臂体11后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主体3和双臂体11按人字型结构互联为一体组成人字型双臂结构体的变速箱,并同时成为整机的联接主体。主体3的宽度尺寸在满足传动需求后应尽可能减小,从而使行进轮5获得较小的轮距,双臂体11的动力传递可采用侧边齿或侧边链传动,工具箱14用螺杆联接在操作架7上,挡泥板10和挡草网15用螺杆联接在操作架7的下端。胶轮17联接在操作架7的后下端。旋耕机行走时,将后端胶轮17放下垫高旋耕轮9使之脱离路面后用定位销16锁定,由行进轮5和胶轮17触地而行,行进轮5的轮距仅受主体3宽度的限制而得以大幅缩小,从而降低通行路面的宽度要求,使旋耕机能行走于田埂之间,提高整机的行走通过能力,同时因行进轮5突前联接在整机的前端,因而具备较强的爬坡翻坎能力。后端胶轮10的联接位置上也可联接压实棍、滑板、船形体等附件,以适应各类土壤的耕整。启动动力机1,动力经皮带、传动轮2、离合器输入进变速箱主体3中,变速后传递予行进轮5和通过双臂体11分速传递予旋耕轮9,操作离合器手柄8,通过调节变速手柄4,可使行进轮5获得不同的行进速度,通过联动变向手柄12、13,可调整行进轮5和旋耕轮9的相对转向以实现正转顺铣和反转逆铣的选择,加大油门6,把持操作架7前进实现耕整。耕整方向的调节可上提操作架7以行进轮5为支点左右摆动调整。当行进轮5逆时针转动前进和旋耕轮9逆时针转动旋耕实现正转顺铣耕整时,土壤被逆时针抛向后端,经挡泥板10阻挡后下落。当行进轮5逆时针转动前进和旋耕轮9顺时针转动旋耕实现反转逆铣耕整时,土壤和草本被顺时针卷起后抛向后方,草本被挡草网15阻挡下落在前,土壤越过挡草网15经挡泥板10阻挡下落在后并覆盖草本。参照图1所示,人字型变速箱主体3和双臂体11的外形呈较规则的几何形状体,其工艺制造性佳,推荐采用板料一次性高速精密冲压成型焊接工艺,避免翻砂、压铸等热加工艺后再进行精加工,从而缩合加工工序,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和减轻整机重量。-->参照图3、图4所示,主体3和单臂体11通过联接板21按人字型结构用螺杆互联为一体组成人字型单臂结构体的变速箱,并同时为整机的联接主体,行进轮5为单轮联接在主体3前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旋耕轮9分左右联接在单臂体11后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操作架7联接在主体3的后上端,动力机1联接在主体3的中上部。为减小单臂体11的宽度对旋耕满宽要求的影响,在满足传动需要后其单臂体的宽度尺寸应尽可能缩小(一般小于50毫米)。其整机操作方法如双轮人字型双臂结构体。由于行进轮5偏置,在设计整机布局时需注意重心位置。参照图5所示,动力机1联接在主体3的中上部,左右行进轮5通过联接件联接在主体3前下端的动力输出轴上,单臂体11的前端通过联接板21用螺杆联接在主体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旋耕机包括动力机,传动轮,离合器,变速箱,行进轮,旋耕轮,操作架,其特征在于变速箱为人字型结构体,整机以人字型结构体的变速箱为联接主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微型旋耕机包括动力机,传动轮,离合器,变速箱,行进轮,旋耕轮,操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都智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