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200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主要由烧嘴砖(1)、蓄热室(5)、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空气或煤气导管(7)、烧嘴外板(6)组成,其特征在于: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内的气流通道组合为渐缩正方孔,高温段蓄热体(2)最热端的通道面积是低温段蓄热体(4)最冷端的通道面积的3.5~5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原有技术出现的炉内压力高,烟气排出困难的问题,稳定了炉内压力,保证了蓄热烧嘴的换热效果,同时降低了引风机压力,节约了电耗,避免了烧嘴与炉体安装缝处冒火现象,提高了炉体及烧嘴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冶金炉窑加热及铁水罐、钢包烘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以稳 定轧钢加热炉炉压的蓄热烧嘴。
技术介绍
随着蓄热燃烧技术在冶金炉窑的应用,采用蓄热烧嘴的燃烧方式在轧钢加热炉 上普遍应用。具体的方法为在炉体的两侧墙上对应安装多对蓄热烧嘴,每一个烧嘴内 装有蜂窝蓄热体,蓄热体内气流通道一般为2mm*2mm的方形孔,壁厚为1mm。每一对 烧嘴为一个燃烧换向系统,当其中的一个烧嘴进行燃烧时,冷煤气或空气通过蓄热体被 快速预热到1000°C,然后通过前面的烧嘴砖喷入炉内进行燃烧。同时,对面的烧嘴关闭 煤气或空气管路的切断阀,打开烟气管路的快速切断阀,该烧嘴就变成排烟通道。在引 风机的吸力下高温烟气进入烧嘴,将热量快速的转换到蓄热体,然后烟气温度降到150°C 以下排出。蓄热烧嘴由于换热性能高、单体控制灵活,适合在轧钢加热炉上推广应用。蓄热烧嘴关键技术为其中蓄热室内的蓄热体结构,其直接影响供入炉内的煤 气、助燃空及炉内高温烟气排出的顺畅,从而决定整个加热炉的蓄热和换热效果以及炉 压稳定。现有蓄热烧嘴技术大都采用内孔为2ιηιη*2_的方形孔、壁厚为Imm的蜂窝状 蓄热体,将蓄热体小块摆满蓄热室。加热炉采用现有技术存在蓄热体堵塞、炉压大烧嘴 处冒火、炉内压力不稳等问题。经常被迫停炉检修,无法满足大型加热炉连续生产,而 且换热效果也无法保证。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蓄热体结构设计不合理,由于蓄热室热 端和冷端温差很大,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大,而现有技术没有考虑这一特点,冷端和热 端的蓄热体内气流孔尺寸是一样的,因此,导致高温烟气由于体积增加而难以排出炉 外,造成烧嘴蓄热效果不好、炉内压力增高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合理设计蓄热室进出口 端的气流通道结构,提供一种可以保证高温烟气顺行、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装置。考虑到蓄热烧嘴既为煤气和助燃空气供入装置同时也为烟气排出装置,而且烟 气进入蓄热室和出蓄热室的温差很大,同样空气(或煤气)进出蓄热室的温差也很大的特 点,一般烟气入口温度为1250°C,出口温度为150°C;空气(或煤气)入口温度为30°C, 出口温度1000°C。根据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原理,将蓄热烧嘴内的蓄热体气流通道按 照气体温度对应设计为从冷端到热端为渐扩孔结构,即高温段气流通道截面大,低温段 气流通道截面小,高温段与低温段通道面积比在3.5 5之间。冷端采用现有的气流通 道尺寸,为方形孔尺寸2mm*2mm,增加热端蓄热体的气流通道面积,为冷端的3.5 5 倍,即方形孔尺寸为3.75mm*3.75mm 4.45mm*4.45mm之间。蓄热室内的三段蓄热体 各自为一块整体,而且在相邻两块蓄热体接触面的四周边部设置为凹凸结构,保证各块之间蓄热体的气体通道对齐,避免了以往蓄热体自由摆放或振动造成气流通道错位、增 加气流阻力的现象。由于蓄热烧嘴既为空气(或煤气)的喷入装置又为炉内烟气的排出装 置,其烧嘴砖内的喷口设计流速应比其它烧嘴低,由以往的12 15m/s降低到8 IOm/ S,所以喷口面积比以往的增加了 1.25 1.5倍。通过上述方案保证了气流顺畅流动,特 别是烟气的顺畅排出,稳定了炉压。在换热效果方面,由于设计的高温烟气额定流量可 以顺利的进入蓄热室,才能将高温的热量传递给蓄热体,将冷的空气(或煤气)预热到 IOOO0C以上的高温,真正实现了蓄热烧嘴的高效换热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装置,主要由烧嘴砖、蓄热 室、高温段蓄热体、中温段蓄热体、低温段蓄热体、空气(或煤气)导管、烧嘴外板组 成。其特征在于高温段蓄热体、中温段蓄热体、低温段蓄热体内的气流通道组合为渐 缩正方孔,高温段蓄热体最热端即靠近烧嘴砖侧的通道面积是低温段蓄热体最冷端即空 气(或煤气)导入管侧的通道面积的3.5 5倍。冷端采用现有的气流通道尺寸,为方形 孔尺寸2mm*2mm,热端蓄热体的气流通道面积增大,为冷端的3.5 5倍,即方形孔尺 寸为 3.75mm*3.75mm 4.45mm*4.45mm 之间。蓄热室内的三段蓄热体各自为一块整体,而且在相邻两块蓄热体接触面的四周 边部设置为凹凸结构。使相邻的两块蓄热体可以牢固连接,并且气流通道对齐,安装后 不受现场外力振动影响,解决了由于蓄热体通道错位造成堵塞、增大阻力问题。烧嘴砖 喷口处气流空气(或煤气)喷出速度由以往设计的12 15m/s降低到8 lOm/s。烧嘴 外板的一侧及底侧不焊死,采用螺栓连接方式的可拆卸结构,便于蓄热室内蓄热体的安 装和更换。本技术与现有的蓄热烧嘴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考虑了烟气入口与出口之 间温差大、蓄热的空气(或煤气)的入口与出口之间温差大的特点,通过改进蓄热体热 端和冷端的气流通道面积,完全符合了气流流动规律。解决了原有技术出现的炉内压力 高,烟气排出困难的问题,稳定了炉内压力。保证了轧钢加热炉正常生产操作,提高了 炉内钢材的加热质量。由于高温烟气顺畅地从烧嘴排出,保证了蓄热烧嘴的换热效果, 同时降低了引风机压力,节约了电耗。由于炉压稳定,避免了烧嘴与炉体安装缝处冒火 现象,提高了炉体及烧嘴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以下优点1、蓄热体气流通道根据不同气流温度采用合理的减缩结构,符合气流流动特 性,降低了炉压,稳定了正常生产。2、烟气排出顺畅,保证了蓄热量,提高了换热效果,真正实现蓄热式加热炉的 大幅度节能。降低引风机压力,降低电耗。3、烧嘴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 :本技术蓄热烧嘴的结构示意图;图2 蓄热体内气流通道结构I放大图;图3:蓄热体之间四周边部凹凸结构II放大图。图中1.烧嘴砖2.高温段蓄热体3.中温段蓄热体4.低温段蓄热体5.蓄热室 6.烧嘴外板7.空气(或煤气)导管8.蓄热体内渐缩型气流通道9.蓄热体间壁10蓄热体之间凹凸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装置,主要由 烧嘴砖1、蓄热室5、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空气(或煤气) 导管7、烧嘴外板6组成。其特征在于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 体4内的气流通道8组合为渐缩正方孔,蓄热体间壁9厚度不同,高温段蓄热体2最热端 即靠近烧嘴砖侧的通道面积是低温段蓄热体4最冷端即空气(或煤气)导管7侧的通道面 积的3.5 5倍。蓄热室内的三段蓄热体各自为一块整体,而且在相邻两块蓄热体接触面的四周 边部设置为凹凸结构10,使相邻的两块蓄热体可以牢固连接,并且气流通道对齐,安装 后不受现场外力振动影响,解决了由于蓄热体通道错位造成堵塞、增大阻力问题。烧嘴 砖喷口处气流空气(或煤气)喷出速度由以往设计的12 15m/s降低到8 lOm/s。烧 嘴外板6的一侧及底侧不焊死,采用螺栓连接方式的可拆卸结构,便于蓄热室内蓄热体 的安装和更换。当采用低热值煤气,空煤气需要双预热时,空气和煤气均采用上述相同结构的 蓄热室结构,烧嘴砖结构可以根据加热要求采用多流孔或带夹角等结构,组成一个空煤 气双蓄热烧嘴。当采用热值较高煤气,只预热空气时,空气通道采用上述结构,煤气通 道可以根据加热要求,放入空气蓄热室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主要由烧嘴砖(1)、蓄热室(5)、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空气或煤气导管(7)、烧嘴外板(6)组成,其特征在于: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内的气流通道(8)组合为渐缩正方孔,高温段蓄热体(2)最热端的通道面积是低温段蓄热体(4)最冷端的通道面积的3.5~5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稳定炉压的蓄热烧嘴,主要由烧嘴砖(1)、蓄热室(5)、高温段蓄热体 (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空气或煤气导管(7)、烧嘴外板(6)组成, 其特征在于高温段蓄热体(2)、中温段蓄热体(3)、低温段蓄热体(4)内的气流通道 (8)组合为渐缩正方孔,高温段蓄热体(2)最热端的通道面积是低温段蓄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丽娣马光宇徐烈山张天赋贾振刘常鹏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