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及其固定方法,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包括:支撑座椅,包括乘坐部及椅背部;及第一固定轨及第二固定轨,第一固定轨与第二固定轨分别于支撑座椅的左、右两侧由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支撑座椅的背面由椅背部的后侧平行延伸至乘坐部的底侧,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背对椅背部的第一侧端与位于乘坐部下方的第二侧端。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卡合槽及第三卡合槽,第一卡合槽与第三卡合槽上、下相距设置,第二侧端中开设有第二卡合槽。当汽车安全座椅于后向状态使用时,第二卡合槽接受腰带的卡合,第一固定轨的第一卡合槽与第二固定轨的第三卡合槽接受肩带的卡合,肩带以倾斜角度绕椅背部的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汽车安全座椅,特别是关于一种婴幼儿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及其 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房车内在前座与后座处均设置有汽车安全带供乘坐者使用以维护行车 安全,安全带通常包括由乘坐者的一侧肩膀朝斜下方延伸的肩带部分、及延伸于乘坐者之 下腹部上的腰带部分。行车之间因刹车或碰撞等原因而造成震动或颠簸时,汽车安全带可 及时提供一反向施力,因此可减少其内乘坐者的乘坐位置变动幅度。然而,当乘坐者是年幼的婴幼儿时,因考量到婴幼儿的体型与负荷能力不宜直接 使用汽车安全带,因此大多是透过一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连结,即可使坐卧其中的 婴幼儿得到相当的保护。唯现今的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之间的稳固方式都是透过 提供乘坐空间的支撑部与其下的底座共同达成,但当汽车安全带因为震动或颠簸产生施力 时,此力常会影响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结合状态,故而使得婴幼儿处在一个不稳定的空间 当中。当震动过于突然并且力道猛烈时,这样的结构有可能会危及其中的婴幼儿。有鉴于此,目前的需求为一种能改善上述缺失,提供使用上更具安全性的婴幼儿 用汽车安全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汽车安全 座椅在其前向使用状态或后向使用状态时,可借由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的卡合设 计,供较稳定的固定状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 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 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用 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一具有乘坐部及椅背部的支撑座椅,及一第一固定轨、一第二固定轨,该 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 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 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则开设有一第二卡合 槽,该固定方法包括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将一安全带扣合,其中该安全带包括一腰带及一肩带;将该腰带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二卡合槽;及将该肩带绕经该椅背部的后侧,并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依据本专利技术之一实施例,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支撑座 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 固定轨分别于该支撑座椅的左、右两侧由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该支撑座椅的背面 由该椅背部的后侧大约平行延伸至该乘坐部的底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 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 表面上开设有至少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其中该第一卡合槽 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亦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包括一具有乘坐部及椅背部的支撑座椅,及一第一固定轨、一第 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 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 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面向后侧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则开设有 一第二卡合槽,该固定方法包括以后向状态置放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将一安全带 扣合,其中该安全带包括一腰带及一肩带;将该腰带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 轨的该第二卡合槽;及将该肩带绕经该椅背部的后侧,并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 合槽。借由前述的,使汽车安全座椅与安全带的固 定更稳定,能改善习知的缺失。附图说明图1为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图2为绘示图1汽车安全座椅的后视部分放大图。图3为绘示图1汽车安全座椅的侧视部分放大图。图4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前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相对视角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前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相对视角绘示汽车安全座椅的后向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8为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的示意图。1、2安全座椅11支撑座椅12底座13乘坐部14椅背部15固定轨15AU5B 侧端16 凸缘17 凹口18 垫体151 通孔152、153、156、157、158 卡合槽154,155 突肋156AU57AU58A 侧缘158B 间隙192腰带194肩带196 带扣 198 母扣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汽车安全座椅可设为前 向使用状态或后向使用状态,其中安全座椅在后向使用状态时的座椅倾斜角度比前向使用 状态时的座椅倾斜角度大,并可借由汽车安全座椅与汽车安全带的卡合设计,供较稳定的 固定状态。请参考图1,其显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1的示 意图。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1包括一支撑座椅11及一底座12,支撑座椅11是可移动地 卡合于底座12上,使支撑座椅11不可分离地与底座12连接。支撑座椅11包括一乘坐部 13、一椅背部14、及设置于支撑座椅11背面的二固定轨1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2包括两 凸缘16,椅背部14上对应凸缘16处则是形成配合的二凹口 17 (示于图2),这些凸缘16是 滑合于凹口 17中。乘坐部13及椅背部14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供婴幼儿乘坐或躺卧其上,乘坐部13及 椅背部14之间的角度可依照人体工学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乘坐部13及椅背部14上方更 设置有一垫体18,垫体18是由弹性体形成,其一剖面形状可为大约L字型,以对其中的婴幼 儿在头部及躯体分别提供较佳的包覆性与缓冲能力来吸收车行当中可能造成的震动。固定轨15分别一体成形于支撑座椅11的左、右两侧且由支撑座椅11的背面突 出,且沿支撑座椅11的背面曲线由椅背部14的后侧平行延伸至乘坐部13的底侧。各固定 轨15包括位于椅背部14后方的第一侧端15A与位于乘坐部13下方的第二侧端15B。如图 2及图3所详述,各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及第二侧端15B分别设有卡合槽。当使用座 椅1时,可将汽车安全带卡合于卡合槽内,借以固定座椅1的位置。图2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1的后视部分放大图,图3为绘示汽车安全座椅1的侧 视部分放大图。如图3所示,固定轨15的第一侧端15A中开设有通孔151、位于通孔151下 方的卡合槽152、及位于通孔151上方的卡合槽153。依据此实施例,卡合槽152与通孔151 的部分边界可借由突肋154界定。突肋154并非完全封闭卡合槽152,使卡合槽152可与通 孔151相通。除前述突肋154外,可借由其它机构使卡合槽152与通孔151选择性导通,诸 如转动式关闭件(未示)等等。此外,卡合槽153与通孔151的部分边界可借由突肋155 界定。突肋155并非完全封闭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座椅,其包括一乘坐部及一椅背部;及一第一固定轨及一第二固定轨,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分别平行地设置于该支 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轨各包含位于该椅背部的一第一侧端与位 于该乘坐部下方的一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在其一表面上开设有一第一卡合槽,该第二侧端中开设有一第二卡合槽,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皆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端的该表面上 开设有一第三卡合槽,该第三卡合槽亦可接受一安全带的卡合,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三卡 合槽为上、下相距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 固定轨由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突出,且沿该支撑座椅的背面由该椅背部的后侧大约平行延伸 至该乘坐部的底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椅以活动式固定于一底座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轨与第二固 定轨各包括该第一卡合槽及该第二卡合槽,为对称地设置于该支撑座椅背面的左、右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各该第一固定轨及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二 卡合槽。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并呈倾斜角 度绕经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一侧端的外侧。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当该婴幼儿用汽车安全 座椅在一朝后向状态使用时,该安全带可分别卡合于该第一固定轨的该第一卡合槽与该第 二固定轨的该第三卡合槽,使该肩带呈倾斜角度穿过该第一固定轨与该第二固定轨的该第 一侧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汽车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端中还开设有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