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纹环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862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螺纹环规,包含一本体,设一内环面及一外环面,该内环面设置有螺纹以形成一内量测表面,该内环面与外环面之间有一裂隙使该本体形成有一第一区块及一第二区块,且由该两区块的末端端面形成该裂隙,该第一区块至少设有一第一孔洞,该第二区块至少设有一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贯穿在该两区块的末端端面,及至少一孔洞贯穿该外环面;至少一调整元件,穿设在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用以分离或拉近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并加以固定;两定位槽,设置于该本体的两末端,以形成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一端深入并接近于该内环面,另一端朝向该外环面延伸形成一开口;及至少一块规,容置于该两定位槽之间。(*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螺纹环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用以縮小该内量测表面内径的螺纹环规。
技术介绍
现有螺纹环规由环规本体所设内量测表面的量测螺纹来检测螺丝或螺杆的螺纹 是否符合规格,因此,该螺纹环规的精密度极高,而该现有螺纹环规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分成 固定尺寸方式和可以縮小该内量测表面内径方式。 其中,该固定尺寸方式的螺纹环规,由一本体上攻制一预定尺寸的内量测螺纹,由于该固定尺寸方式的螺纹环规,其内量测螺纹为无法改变,因此,该内量测表面的螺牙、内径会因长时期使用而形成磨损,导致该螺纹环规内径变大无法继续使用。 另外,该可以縮小该内量测表面内径方式的螺纹环规,如美国公告第1, 447, 448号《thread ring gauge with flush pin》专利案。该现用螺纹环规包含一可调整的裂隙本体及一套筒,该裂隙本体具有一内量测表面,该内量测表面用于与待测物接触,该套筒设置且紧密结合于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的两孔洞中,以避免该孔洞产生相对的横向移动,该螺纹环规另包含一装置与该套筒对齐排列,且该装置部份伸入该套筒,以便分离或拉近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 上述现有螺纹环规于使用时,通常必须先透过调整该调整螺杆以校正该螺纹环规 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直至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符合欲量测的尺寸后,再 于该裂隙灌蜡,借助该固化的蜡以确定该调整螺杆于一预定位置,当该固化的蜡发生裂痕 时,即可用以判断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已非预定的尺寸,因此,就需重新校正 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 由于该固化的蜡极为脆弱,或因碰撞、掉落、温度变化,导致该固化的蜡裂痕时,即 需重新校正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否则所产制的螺丝、螺杆即有不符规格的 问题。 —般而言,上述现用固定尺寸方式螺纹环规,其使用寿命有限,导致该固定尺寸方 式螺纹环规成本较高。而该可以縮小该内量测表面内径方式的螺纹环规,由于用以判断该 螺纹环规本体内量测表面内径是否符合校正尺寸的固化蜡极为脆弱,导致该固化的蜡一有 裂痕时,即需再次校正、确认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而且,由于校正该螺纹环 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公差极小,通常约为8ym左右,因此,该调整十分困难。基于上述 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现有螺纹环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该螺纹环规可以方便的校正该螺纹环 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 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该螺纹环规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可3以固定在校正后的尺寸。 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可以重复校正该螺纹环规的内量测表面内径,使该螺纹环规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以降低使用该螺纹环规的成本。 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可以使该螺纹环规的调整元件易于调动。 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可以避免该螺纹环规的两端产生 轴向偏移者。 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纹环规,可以使该置入的块规有效定位于 预定位置,以防止该块规偏离或脱落。 为达到前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包含一本体,设一内环面及一外环面,该内环面设置有螺纹以形成一内量测表面,该内环面与外环面之间有一裂隙使该本体形成有一第一区块及一第二区块,且由该两区块的末端端面形成该裂隙,该第一区块至少设有一第一孔洞,该第二区块至少设有一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位于同一轴心线上且贯穿该两区块的末端端面,及至少一孔洞贯穿该外环面;至少一调整元件,穿设在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用以分离或拉近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并加以固定;两定位槽,设置于该本体的两末端,以形成一容置槽,该容置槽一端深入并接近于该内环面,另一端朝向该外环面延伸形成一开口 ;及至少一块规,容置于该两定位槽之间。 上述的螺纹环规,其中该两个定位槽各由成一个夹角的两个平面构成。 上述的螺纹环规,其中该块规为圆形柱。 上述的螺纹环规,其中该块规有一个预定的轴向长度,该长度小于该容置槽深度。 上述的螺纹环规,其中该块规设一个径向贯穿孔,该贯穿孔对应在本体的第一孔 洞与第二孔洞,且该贯穿孔供调整元件通过。 上述结构的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可以很方便的更换该块规,使得本技术的螺纹环 规能够方便的校正该螺纹环规本体的内量测表面内径。 2、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可以将该螺纹环规的内量测表面内径固定在一校正尺 寸,使得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具有精准的内量测表面内径。 3、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可以重复校正该螺纹环规的内量测表面内径,使该螺 纹环规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使得该螺纹环规的使用成本降低。 4、本技术的螺纹环规,由于该块规可以沉设在该容置槽底部,使得本实用新 型的调整元件容易调动。 5、本技术的螺纹环规,由于该块规设有贯穿孔可以供调整元件的结合端通 过,使得本技术的螺纹环规可以避免该螺纹环规的两端产生轴向偏移,以及可以防止 该块规偏离或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环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环规侧视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环规组合侧视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面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环规立体图; 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环规侧视图; 图7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环规组合侧视图; 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环规立体图; 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环规组合侧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本体 10裂隙 ll第一区块 12第二区块 13内环面 14外环面 15第一孔洞 16第二孔洞 17缓冲狭缝2调整元件21结合端 22动作端 3容置槽3e、3f、3g定位槽4e、4f、4g、4g'块规 P间隙 D量测表面内径 A1、A2、A3直径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螺纹环规包含一本体1、一调整元件2、至少一定位槽3e及至少一块规4e。 该本体1设有一裂隙10、一第一区块11、一第二区块12、一内环面13、一外环面14、一第一孔洞15及一第二孔洞16。该本体1由该裂隙10形成有该第一区块11及第二区块12,该裂隙IO在该第一区块11及第二区块12的末端端面之间形成一间隙P ;该内环面13形成一内量测表面,该内环面13设置有螺纹用以供待测物接触检测;该外环面14位于该本体1的外周面;该第一孔洞15开设于该第一区块11的端面,该第二孔洞16开设于该第二区块12的端面,且该两孔洞15、16对应在同一轴心线上。本实施例的第一孔洞15较佳选择为一具有螺纹的盲孔,当然也可选择设置为通孔;该第二孔洞16开设于该本体1的第二区块12,并贯穿连通该第二区块12的端面及该外环面14。本实施例的本体1较佳另设有至少一缓冲狭缝17,该缓冲狭缝17由该本体1的内环面13向该外环面14径向延伸但不贯穿该本体l,且该缓冲狭缝17轴向贯穿该本体1。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本体1较佳选择设置两个缓冲狭缝17,当然也可选择设置其他数量的缓冲狭缝17,这样,当对该本体1施以径向收縮的力量时,该本体1的内量测表面内径作径向收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纹环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个本体,设一个内环面及一个外环面,该内环面设置有螺纹以形成一个内量测表面,该内环面与外环面之间有一个裂隙使该本体形成有一个第一区块及一个第二区块,且由该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的末端端面共同形成该裂隙,该第一区块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孔洞,该第二区块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位于同一个轴心线上且贯穿在该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的末端端面,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的至少其中之一贯穿该外环面;    至少一个调整元件,穿设在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该调整元件分离或拉近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并加以固定;    两个定位槽,设置于该本体的两末端,以形成一个容置槽,该容置槽一端深入并接近于该内环面,另一端朝向该外环面延伸形成一个开口;及    至少一个块规,容置于该两个定位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螺纹环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本体,设一个内环面及一个外环面,该内环面设置有螺纹以形成一个内量测表面,该内环面与外环面之间有一个裂隙使该本体形成有一个第一区块及一个第二区块,且由该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的末端端面共同形成该裂隙,该第一区块至少设有一个第一孔洞,该第二区块至少设有一个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位于同一个轴心线上且贯穿在该第一区块及第二区块的末端端面,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的至少其中之一贯穿该外环面;至少一个调整元件,穿设在该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该调整元件分离或拉近该裂隙本体的两末端,并加以固定;两个定位槽,设置于该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叁贵
申请(专利权)人:诠丰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