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607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学透镜,包括: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的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出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入光面和出光面均由多个曲面所组成。前述入光面包括第一入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入光椭圆曲面;前述出光面包括位于中间区域具有较大面积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出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出光椭圆曲面,及两边对称的外侧连接面;当发光元件为发光角度为90°至135°间的发光二极管时,通过前述入光面和出光面折反射的光学配光,可达到LED道路照明灯具的光度角要求值在垂直角为60°,且水平角为65°至95°的范围内,光强度会大于等于300光度(cd)/灯具光通量(klm)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光学透镜,尤指一种可提供发光二极管通过光学透镜折反射 后,可达到照度均勻度大于国家规定,且横向照射范围更广的光学透镜。
技术介绍
申请人:先前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098108328的“LED照明用透镜”专利技术专 利申请,其独立权利要求揭示一种LED照明用透镜,包括透镜平台于相对外端面设 有入光光学面和出光光学面,该入光光学面为凹曲面,该出光光学面为凸曲面,其特征 在于该入光光学面与出光光学面的曲面形状均为椭圆表面积的一部分所组成。上述专利技术专利虽然尚停留在审查阶段,但是,申请人并不满足于上述专利申 请,期能提供具有更臻完善、机能性更佳的光学透镜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光的穿透率,且使光强度 会大于等于300光度(Cd)/灯具光通量(klm)的光学透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其主要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 该入光面和出光面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的对应位置,入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 为凹曲面,出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其中,入光面和出光面均由多个曲面 所组成。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其包括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且相对于光 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的入光面,以及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且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 为凸曲面的出光面;入光面包括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入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入光椭圆曲面;出光面包括 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出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出光椭圆曲面,以及位于第一、二出光椭圆曲面 相对外侧且呈对称状态的外侧连接面。该入光面主要由多个曲面组成,其中主要包含有两个位于中间区域具有较大面 积,且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入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入光椭圆曲面,该第一、二入光椭圆曲面 呈相切状态,且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以供容置安装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为 一种发光二极管,且为一种发光角度介于90°至135°之间的发光二极管,前述角度定 位为全幅半角(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此外,在入光面两侧设有对称的 内侧连接面,可修正横向方面的配光,以符合对横向光线配光的需求。该出光面由多个椭圆曲面组成,包括位于中间区域具有较大面积呈相切状态的 主要的第一出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出光椭圆曲面,以及位于两边呈对称状态的外侧连接 面,该第一、二出光椭圆曲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且出光面尺寸大于入光再者,该透镜平台更设有固定机构,可供连接于预组设的发光装置,该固定机 构可根据发光装置的造型变化进行对应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在透镜平台四端角设 有的呈相互对称状态的内凹弧形缺角,以及位于面向入光面端设有的至少两个脚柱,前 述两个脚柱分布在入光面开口端斜对角处。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透镜可让发光角度的全幅半角(FWHM)介于90°至135°之间的 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经过光学透镜的入光面和出光面的折反射后,具有可达到扩增照明 角度的效益,且能增加光的穿透率,可达到LED道路照明灯具的光度角要求值在垂直角 为60°,且水平角为65°至95°的范围内,光强度会大于等于300光度(cd)/灯具光通 量(klm)的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沿图6中B-B线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入光面 10 第一入光椭圆曲面11第二入光椭圆曲面12 内侧连接面 13出光面 20 第一出光椭圆曲面21第二出光椭圆曲面22 外侧连接面 23透镜平台 30 固定机构 31内凹弧形缺角 311脚柱312发光元件 4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再配合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进一步说明如后,以便能使熟悉本发 明相关技术的人士,依照本说明书的陈述据以实施。首先,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8所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透镜结构较佳实施例,光 学透镜包括入光面10和出光面20,入光面10和出光面20设于透镜平台30相对外侧 端面的对应位置。其中,入光面10主要由多个曲面组成,其中主要包含有两个位于中间区域具有 较大面积,且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入光椭圆曲面11和第二入光椭圆曲面12,该第一、二入 光椭圆曲面11、12呈相切状态,且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以供容置安装发光元 件40(如图7所示);再者,在入光面10两侧设有对称的内侧连接面13,可供修正横向 方面的配光,以符合对横向光线配光的需求,该内侧连接面13在本实施例中为一种椭圆凹曲面。值得补充说明的是,前述发光元件40是采用一种发光二极管配合实施说明,且 为一种发光角度的全幅半角(FWHM)介于90°至135°之间的发光二极管。出光面20由多个曲面组成,如椭圆曲面,出光面20主要包括两个位于中间区域 具有较大面积呈相切状态的第一出光椭圆曲面21和第二出光椭圆曲面22,该第一、二出 光椭圆曲面21、22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且出光面20尺寸大于入光面10 ;该 出光面20还包括有位于第一、二出光椭圆曲面21、22相对外侧呈对称状态的外侧连接面 23。借由上述入光面10和出光面20的特殊设计,可让上述发光元件40的光束经过 光学透镜后,能得到以下的配光结果1.当发光元件40的光束通过本专利技术光学透镜的入光面10导入,经出光面20折反 射导出后,具有增加光穿透率的功能,可达到经CNS(ChinaNationalStandards,中国台湾质量标准)认证的LED道路照明灯具的光度角要求值在垂直角为60°,且水平角为65° 至95°的范围内,为光强度最大的分布所在的效能,其光强度会大于等于300光度(cd)/ 灯具光通量(klm)。2.本专利技术的光学透镜设计,能让灯具的发光均勻度大于国家标准规定,且横向 照射范围更广。继续说明,该透镜平台30更设有固定机构31,其可供连接于预组设的发光装 置(图中未示出),该固定机构31可根据发光装置的造型变化进行对应设计,在本实施 例中,固定机构31包括,在透镜平台30四端角设有的呈相互对称状态的内凹弧形缺角 311,以及位于面向入光面10端的平面设有的至少两个脚柱312,前述两个脚柱312分布 在入光面10开口端的斜对角处。综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 即凡是依照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透镜,其包括有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所述出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由多个曲面所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透镜,其包括有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的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 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曲面,所述出光面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凸曲面,其特征 在于所述入光面和所述出光面均由多个曲面所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区域具 有大面积的第一入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入光椭圆曲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光椭圆曲面和所述第二入 光椭圆曲面呈相切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两侧设有对称的内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连接面为椭圆凹曲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包括两个位于中间区域具 有大面积的第一出光椭圆曲面和第二出光椭圆曲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光椭圆曲面和所述第二出 光椭圆曲面呈相切状态。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二 出光椭圆曲面相对外侧呈对称状态的外侧连接面。9.一种光学透镜,其包括设于透镜平台相对外侧端面且相对于光路行进方向为凹 曲面的入光面,以及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彦纬柯佩雯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