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4614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包括一个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一个-deltaV模拟模块、一个充电速率模拟模块、一个电池内阻模拟模块,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终止电压调节的可调电阻VR1,所述充电速率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速率调节的可调电阻VR2,电池内阻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电池内阻调节的可调电阻VR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具有充电器生产实现100%在线全性能测试、测试时间短、无电池损耗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及充电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池外特性模拟器。技术背景通常可充电电池充电器的全性能测试必须用电池实际接入才能完成,测试过程 长,电池损耗大。适用的检查方法只能抽检。质量没有保障。电池充电完成识别锂电池/铅酸电池一充电终止电压值;镍镉/镍氢电 池-—充电电压回落值即-deltaV以及电池温升和温升速率即T和deltaT。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充电器100%在线全 性能测试以及测试时间短,无电池损耗的电池外特性模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 外特性模拟器,包括一个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一个-deltaV模拟模块、一个充电速率模拟 模块、一个电池内阻模拟模块,所述-deltaV模拟模块连接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所 述-deltaV模拟模块连接所述充电速率模拟模块,所述的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和充电速率 模拟模块分别通过电阻Rl和R2连接至一运放OPl的同相端,所述运放OPl的输出端连接 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3和R4的 另一端连接后连接一运放0P2的同相端,所述运放0P2的输出端连接一分流电阻R5,所述分 流电阻R5的两端获得电流采样,通过串联电阻R6将电流信号连接至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 块的一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一可充电容Cl的正极,所述可充电容Cl的负极接地,所述可充 电容Cl的正极引出一极端作为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正极B+,所述可充电容Cl的负极引出 一极端作为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负极B-。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终止电压调节的可调电 阻VRl,所述充电终止电压调节可软件实现。进一步的,所述充电速率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速率调节的可调电阻VR2, 所述充电速率调节可软件实现进一步的,电池内阻模拟模块还连接有一用于电池内阻调节的可调电阻VR3,所述 电池内阻调节可软件实现。通过上述技术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充电器生产实现100%在线全性能测试。2、测试时间短。3、无电池损耗。4、数据准确。5、便于全自动数据采集,分析和判断。6、也可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外特性模拟器作电路负载的电池适应性分析。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电路原理框图。图中标号说明1、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2、-deltaV模拟模块,3、充电速率模拟模 块,4、电池内阻模拟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过程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所示,一种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包括一个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一 个-deltaV模拟模块2、一个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一个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所述-deltaV 模拟模块2连接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所述-deltaV模拟模块2连接所述充电速率模 拟模块3,所述的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和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分别通过电阻Rl和R2连接 至一运放OPl的同相端,所述运放OPl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 块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3和R4的另一端连接后连接一运放0P2的同 相端,所述运放0P2的输出端连接一分流电阻R5,所述分流电阻R5的两端获得电流采样,通 过串联电阻R6将电流信号连接至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的一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一可充 电容Cl的正板,所述可充电容Cl的负极接地,所述可充电容Cl的正极引出一极端作为电 池外特性模拟器的正极B+,所述可充电容Cl的负极引出一极端作为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 负极B-。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终止电压调节的可调 电阻VRl,所述充电终止电压调节可软件实现。进一步的,所述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还连接有一用于充电速率调节的可调电阻 VR2,所述充电速率调节可软件实现进一步的,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还连接有一用于电池内阻调节的可调电阻VR3,所 述电池内阻调节可软件实现。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 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 是根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包括一个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一个-deltaV模拟模块(2)、一个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一个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其特征在于:所述-deltaV模拟模块(2)连接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所述-deltaV模拟模块(2)连接所述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所述的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和充电速率模拟模块(3)分别通过电阻R1和R2连接至一运放OP1的同相端,所述运放OP1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3和R4的另一端连接后连接一运放OP2的同相端,所述运放OP2的输出端连接一分流电阻R5,所述分流电阻R5的两端获得电流采样,通过串联电阻R6将电流信号连接至所述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的一输入端,输出端连接一可充电容C1的正极,所述可充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可充电容C1的正极引出一极端作为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正极B+,所述可充电容C1的负极引出一极端作为电池外特性模拟器的负极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外特性模拟器,包括一个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一个-deltav模拟模块 (2)、一个充电速率模拟模块C3)、一个电池内阻模拟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deltaV模 拟模块( 连接所述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所述-deltaV模拟模块( 连接所述充电 速率模拟模块(3),所述的电池电动势模拟模块(1)和充电速率模拟模块C3)分别通过电 阻Rl和R2连接至一运放OPl的同相端,所述运放OPl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3的一端;所述 电池内阻模拟模块(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3和R4的另一端连接后连 接一运放0P2的同相端,所述运放0P2的输出端连接一分流电阻R5,所述分流电阻R5的两 端获得电流采样,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高新区禾云设备设计事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