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4479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粘合剂和贴合在玻璃四周的塑胶层,所述玻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分别与塑胶层的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贴合,且所述玻璃的侧面与塑胶层的侧壁贴合,所述粘合剂位于玻璃和塑胶层之间,其中,所述玻璃制品还包括在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的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与塑胶层呈一体化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玻璃与塑胶层结合的玻璃制品的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一,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玻璃是一种透明度、强度及硬度较高且不透气的材料。玻璃主要分为普通平板玻 璃和特种玻璃,其中,特种玻璃品种众多,且各自的性能不同,因此用途相当广泛。玻璃主要 应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目前,将玻璃与塑胶层结合的方法主要为点胶贴合工艺。点胶贴合工艺是通过在 塑胶层与玻璃的结合位置涂敷胶水,然后将加工后的玻璃片材与涂胶后的塑胶层结合起 来。现有的玻璃与塑胶层结合得到的玻璃制品易被污物腐蚀,而影响产品的美观性和手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由玻璃与塑胶层结合的玻璃制品易被污物腐蚀,影响 产品的美观性和手感等缺陷,提供一种不会对制品造成腐蚀,使制品具有良好的美观性和 手感的玻璃制品。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一般来说,现有技术中,在将玻璃与塑胶层结合后,外观面 不再进行后期的处理。当将玻璃与塑胶层结合后,外观面上可看到、摸到玻璃与塑胶层之间 有明显的结合缝,因而,当将所述玻璃与塑胶层结合得到的玻璃制品用于制备数码产品的 屏幕时,很容易造成污物,如汗液、手指印迹等脏污、灰尘等堆积并由玻璃与塑胶层之间的 结合缝进入内部,对结构件造成腐蚀,此外,由于塑胶层和玻璃有明显色差,从而也会影响 产品的美观性和手感,破坏产品的整体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制品,该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粘合剂和贴合在玻璃四周的 塑胶层,所述玻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 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 下表面的边缘处分别与塑胶层的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贴合,且所述玻璃的侧面与塑胶 层的侧壁贴合,所述粘合剂位于玻璃和塑胶层之间,其中,所述玻璃制品还包括在与塑胶层 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的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 与塑胶层呈一体化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玻璃制品的制备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玻璃和塑胶层之 间涂覆粘合剂使玻璃四周与塑胶层贴合,所述玻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 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相对的两个 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分别与塑胶层的两个相对的底壁贴合,且所述 玻璃的侧面与所述塑胶层的侧壁贴合,然后在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 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形成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与塑胶层呈一体化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得到的玻璃制品具有平整一体化的外观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玻 璃与塑胶层结合的玻璃制品不但可以防止污物堆积或进入结构件内部,解决该结构件易被腐蚀的缺陷,而且还可以使该结构件的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一,消除塑胶层与玻璃存在色 差的问题,还能达到完全一体的美观效果,解决了传统工艺产品外观整体性差,手感整体性 差的问题,而大大提高产品的美观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玻璃制品可以用于制备各种数码产品 的屏幕,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数码相机等。具体实施例方式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粘合剂和贴合在玻璃四周的塑胶层,所述玻 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 边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 处分别与塑胶层的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贴合,且所述玻璃的侧面与塑胶层的侧壁贴 合,所述粘合剂位于玻璃和塑胶层之间,其中,所述玻璃制品还包括在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 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的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与塑胶层呈 一体化结构。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是指玻璃上表面或下表面与塑胶层底壁 贴合处的塑胶层台阶面区域,即包覆塑胶层边框区域。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其中,所述玻 璃的侧面一般理解为与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垂直的玻璃的三个侧面。与之对应的,塑胶 层包括侧壁和相对的两个底壁,其中,塑胶层的侧壁一般理解为与塑胶层的相对的两个底壁垂直的三个侧壁。按照本专利技术,一般情况下,所述透光涂层的厚度可以为100-200微米,透光率可以 为 70-90% ο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涂层由内到外可以依次包括底漆层、金属镀层和面漆层。优选情况下,所述底漆层的厚度可以为60-160微米;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可以为 2-20纳米;所述面漆层的厚度可以为20-80微米。由于,所述玻璃与塑胶层的复合结构件,即所述玻璃制品通常作为各种数码产品 的外壳或显示屏使用,因此,各涂层的厚度优选要满足各涂层透光率的要求,优选情况下, 所述底漆层的透光率为90-100%;所述金属镀层的透光率为70-90%;所述面漆层的透光率 为 90-100% ο所述金属镀层的透光率取决于金属镀层的厚度,为了满足金属镀层的透光率要 求,所述金属镀层的厚度一般为2-20纳米,优选为5-10纳米。所述面漆层的厚度一般可以为20-80微米;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一般可以为60-160 微米。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在未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四周边缘 还包括不透光涂层,所述不透光涂层位于玻璃表面与透光涂层之间。所述不透光涂层的透 光率一般可以为0-5% ;所述不透光涂层的厚度一般可以为50-200微米;所述不透光涂层 的宽度可以为4-8毫米,优选为4-6毫米。所述在未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 或下表面的四周边缘指位于与玻璃的四周贴合的塑胶层的内侧与塑胶层紧邻的玻璃表面 的四周边缘。按照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各种常规的方法测定涂料的透光率以满足涂层透光率的要求,如,采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玻璃制品中,所述塑胶层可以由各种常规的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 的的塑料形成。通常情况下,所述塑料可以为热塑性塑料,所述热塑性塑料例如可以为聚乙 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尼龙、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 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情况下,本专利技术选择收缩率小、透明的塑 料,例如可以为聚碳酸酯和/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本专利技术中对所述粘结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能够粘结玻璃与塑胶曾的各种常 规的粘结剂,例如可以为UV胶、快干胶和热熔胶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UV胶、快干胶和热熔 胶均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产品,如安士澳及汉高乐泰的粘合剂。所述粘结剂的 用量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保证所述玻璃与塑胶层之间涂有粘结剂而使玻璃与塑胶层紧密 贴合即可,所述玻璃与塑胶层之间可以包括玻璃与塑胶层的贴合处,例如玻璃的侧面与塑 胶层的侧壁之间和/或与塑胶层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四周边缘与塑胶层 底壁之间。通常,相对于玻璃与塑胶层粘接区域,其每平方厘米面积,所述粘结剂的用量可 以为2-5克。然而,粘结剂的用量不宜过多,过多时会导致粘结剂溢出,从而引起玻璃表面 不平整;粘结剂的用量也不能过少,过少时粘结力不够,从而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边缘处的大小与玻璃大小的比值可以为0.005-0. 2 1,优选为 0.01-0. 1 1。例如,当所述玻璃的大小为长100毫米、宽60毫米、厚10毫米时,按照上述 优选范围获得的所述边缘的大小则为长度方向为100X (0. 01-0.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制品,该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粘合剂和贴合在玻璃四周的塑胶层,所述玻璃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分别与塑胶层的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贴合,且所述玻璃的侧面与塑胶层的侧壁贴合,所述粘合剂位于玻璃和塑胶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制品还包括在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的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与塑胶层呈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制品,该玻璃制品包括玻璃、粘合剂和贴合在玻璃四周的塑胶层,所述玻璃 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和侧面,所述玻璃四周为玻璃的侧面以及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 缘处,所述塑胶层包括侧壁和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所述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边缘处 分别与塑胶层的所述彼此相对的两个底壁贴合,且所述玻璃的侧面与塑胶层的侧壁贴合, 所述粘合剂位于玻璃和塑胶层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制品还包括在与塑胶层的底壁 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以及玻璃与塑胶层的接合处的透光涂层,以使得玻璃与塑胶 层呈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透光涂层的厚度为100-200微米,透光 率为 70-90% 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透光涂层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底漆 层、金属镀层和面漆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底漆层的厚度为60-160微米,所述 金属镀层的厚度为2-20纳米,所述面漆层的厚度为20-80微米;所述底漆层的透光率为 90-100%,所述金属镀层的透光率为70-90%,所述面漆层的透光率为90-10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在未与塑胶层的底壁贴合的玻璃的上表面 或下表面的四周边缘还包括不透光涂层,所述不透光涂层位于玻璃表面与透光涂层之间, 所述不透光涂层的透光率为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不透光涂层的厚度为50-200微米,所述 不透光涂层的宽度为4-8毫米。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塑胶层的厚度为0.1-1毫米;所述边缘 处的大小与玻璃大小的比值为0.005-0. 2 1 ;相对于每平方厘米的玻璃和塑胶层之间的 面积,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2-5克。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玻璃制品,其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志孙立刚毛定文王发根邓陶勇常明珠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