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4395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泳镜结构,其包括一对挠性框体、一对挠性镜片、一对框套及一对扣件。所述一对挠性框体之间以一结合部连接成一体,而所述一对挠性镜片分别嵌设于所述一对挠性框体内,复以所述一对框套框设所述一对挠性框体,所述扣件则扣设于所述一对框套的开口部;得依使用者的需要更换不同透光率的镜片,通过所述一对框体及镜片弯曲变形后的弹性回复力达到防水效果,且能有效降低组装时的困难度及所述镜片的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泳镜结构,尤指一种结合具挠性的框体及镜片,复以硬质的框套作固定的泳镜结构。
技术介绍
游泳是一种可提高肺活量、运动全身肌肉的休闲运动,对于身体保健有很大的助益,进行游泳运动时,因身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相对给予身体的负担也大大地减少,因此相当适合病患复健之用。但,人类的眼睛构造在水中也会有酸痛、视线模糊等问题,因此无法长时间于水面下活动,而必须藉由泳镜作为辅助器具,以享受到潜水或游泳时的乐趣。 对于一般的泳镜结构而言,请参阅图l,所述泳镜10包括一眼罩11、两镜片12及一头带13,其中,所述眼罩11具有两框体111供以嵌设所述镜片12,且沿着所述框体111分别向外延伸设有一套接部112,以供穿戴时保持与脸部的密接;所述两镜片12以塑钢玻璃(Polycarbonate, PC) —体成型而制成,且在所述两镜片12的前侧设有一平面部121,沿所述平面部121的周缘环设有一包罩122,而使所述两镜片12的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头带13连接设于所述眼罩11的对称端部,所述头带13以具有弹性的硅胶材质而制成,供以套设于使用者头部,且能随着使用者头部尺寸改变尺寸及松紧度。 然而,这类泳镜10的镜片12采用塑钢玻璃而制成,由于镜片12必须注意前侧平面部的平整度,且塑钢玻璃必须注意塑胶内应力的产生,其由于塑胶在熔融加工过程中,会因为受到大分子链的取向和冷却收縮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种内在应力,如塑胶制品无法承受这种内应力时,则有可能产生应力开裂及翘曲变形等现象,因此在加工时必须相当注意,无形中则提高了加工时的困难度。再者,所述眼罩11与所述两镜片12间以硅胶接着的方式作固定,易产生变质损坏的缺陷,且在组装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有鉴于上述泳镜构造10在制造及组装时的缺失,本创作人潜心设计一种全新的 泳镜结构,利用具有挠性的框体及镜片结合后,复以硬质的框套框设于框体外周缘而完成 组装,由于具有挠性的镜片是一种全新的产品,不仅可减少塑胶内应力的产生,也能增加组 装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泳镜结构,能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以降低组 装时的困难度而减少组装不良率。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泳镜结构,能减少镜片进行加工的制造成 本。 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泳镜结构,主要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其间以 一结合部作连接,在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的内周缘具有一第一及第二沟槽;一第一及 第二挠性镜片,对应所述第一及第二沟槽的形状,供以嵌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一 第一及第二框套,对应框设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再分别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相对于所述结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及第二开口 ;以及一第一及第二扣件,分别扣设于 所述第一框套及第二框套的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位置,用于套扣所述第一及第二框 套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之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及第二扣件间更设有一头带,所述头带两端分别扣设于 所述第一及第二扣件上。所述第一挠性框体、所述第二挠性框体以及所述结合部是一体成 形,且所述第一挠性框体、所述第二挠性框体以及所述结合部为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述的泳镜结构,能增加组装时的便利性,以降低组 装时的困难度而减少组装不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泳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图4中A-A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视角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泳镜;11-眼罩;111-框体;112_套接部 部;122-包罩;13-头带;20-第一挠性框体;20' _第二挠性框体;21 槽;22' _第二沟槽;30-第一挠性镜片;30' _第二挠性镜片;40-第 套;41-第一开口 ;41'-第二开口 ;42-弯折部;42' _弯折部;50-第 件;51-第一压键;51'-第二压键;60-头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的内容,仅以下列说明搭配附图,敬请参阅。 请参阅图2-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组装后的立体外观图 及其剖视图。其中,本技术的主要包括下列构造 —第一挠性框体20及第二挠性框体20',所述第一及第二挠性框体20、20'分别 以橡胶材质一体成型而制成,且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与所述第二挠性框体20'间以一结合 部21作连接,如图中所示,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所述第二挠性框体20'及所述结合部21 是一体成型的橡胶框体,因此,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所述第二挠性框体20'及所述结合部 21均具有可弹性挠曲的特性,随着实际使用状态的不同而会改变其形状,以符合使用者在 使用上的需求;再者,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20'的内周缘,分别环设 有一第一沟槽22及一第二沟槽22'。 —第一挠性镜片30及第二挠性镜片30',制成对应所述第一沟槽22及所述第二 沟槽22'的形状,供以嵌设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及第二挠性框体20'内;再者,如图5所 示,所述第一挠性镜片30及所述第二挠性镜片30'嵌设于所述第一沟槽22及所述第二沟 槽22'时,由于所述挠性镜片30、30'具有可弹性挠曲的特性,以改变其曲率符合所述挠性 框体20、20'的形状,也增加了嵌设后的密接效果。 —第一框套40及第二框套40',以硬质塑胶材料一体成型而制成,如第5图所示,;12-镜片;121-平面 -结合部;22-第一沟 一框套;40'-第二框 一扣件;50'-第二扣所述框套40、40'由剖面观之呈倒U字形,其组装时,所述框套40、40'对应框设于所述第一 挠性框体20及第二挠性框体20'的外部,利用所述框套40、40'的材料属于硬质材料,而提 供夹持所述挠性框体20、20'及所述挠性镜片30、30'所需的夹固力,使所述挠性框体20、 20'与所述挠性镜片30、30'更加密接;再者,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20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 20'相对于所述结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开口 41及一第二开口 41',且邻近所述第一开口 41及所述第二开口 41'处设有一向内的弯折部42、42',以供穿戴时更加服贴于使用者的脸 部曲线。 —第一扣件50及第二扣件50',分别扣设于所述第一框套40及第二框套40'的 所述第一开口 41及第二开口 41'的位置,用于套扣所述第一框套40及第二框套40'于所 述第一挠性框体20及第二挠性框体20'之外,以卡固所述第一框套40的第一开口 41,及 所述第二框套40'的第二开口 41',以将所述第一框套40的第一开口 41,及所述第二框套 40'的第二开口 41'完全封闭,以免于使用时会有脱落的情况发生。另外,于所述第一扣件 50及第二扣件50'间更设有一头带60,所述头带60两端分别扣设于所述第一扣件50及所 述第二扣件50'上,且所述第一扣件50及所述第二扣件50'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压键51及 一第二压键51',供以卡掣所述头带60而便于按压调整所述头带60的松紧度。 综上所述,本技术据以组装时,首先将具有挠性的镜片及框体予以结合后,再 利用硬质的框套将其结合的半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泳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第一挠性框体及第二挠性框体,所述第一挠性框体与所述第二挠性框体间以一结合部作连接,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的内周缘具有一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    一第一挠性镜片及第二挠性镜片,对应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形状,供以嵌设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第二挠性框体;    一第一框套及第二框套,对应框设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并各别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相对于所述结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    一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各别扣设于所述第一框套及所述第二框套的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的位置,用于套扣所述第一框套及所述第二框套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泳镜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挠性框体及第二挠性框体,所述第一挠性框体与所述第二挠性框体间以一结合部作连接,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的内周缘具有一第一沟槽及第二沟槽;一第一挠性镜片及第二挠性镜片,对应所述第一沟槽及所述第二沟槽的形状,供以嵌设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第二挠性框体;一第一框套及第二框套,对应框设于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并各别在所述第一挠性框体及所述第二挠性框体相对于所述结合部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及一第一扣件及第二扣件,各别扣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盈如
申请(专利权)人:冠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