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磨机磨辊的液压加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44332 阅读:3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磨机磨辊的液压加压装置。涉及立磨机磨辊加压装置的改进。进给控制精度高,能量转换、利用率高,且结构更轻巧。包括磨头、磨盘;磨辊呈圆锥形台状,活动连接在磨头的前端面上,磨头通过转销连接在机体上,使得磨辊的圆锥形辊面位于磨盘的上方,它还包括双进给液压装置;双进给液压装置包括加压油缸、缓冲油缸、底部拉杆和顶部拉杆,加压油缸与缓冲油缸通过连接件形成加压油缸在上、缓冲油缸在下的同轴结构,缓冲油缸的下部通过底部拉杆连接在机体上;加压油缸上部固定连接于顶部拉杆的下端,顶部拉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磨头中段的底部;磨头后段的底部通过转销连接在机体上。压力相同下,液压缸直径变小,或在直径相同下,压力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磨机磨辊加压装置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水泥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水泥工业的日益大型化,辊式立磨被广泛运用于 水泥行业已成为趋势,辊式立磨之所以被人们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它在工作原理、研磨机 理、设备结构、系统工艺性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优点;如它工艺系统简单,便于控制,可以大 量利用预热器窑的窑尾废气,而且节省能耗,粉磨效率高,与球磨系统相比,具有占地面积 小,工艺系统简单,基建投资省,能耗低,金属消耗少,噪音低,无论是系统还是单机相对于 球磨机而言重量都小,可节省大量的金属材料。近年来辊式磨在国内、外水泥生产中被广泛 应用,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厂家都采用辊式磨来粉磨水泥生料、原煤、水泥熟料以及矿渣等物 料,并得到充分的肯定。辊式立磨是一种料床挤压粉碎设备,磨盘由电动机(或液压马达)通过减速器来 驱动使其围绕中心旋转,被粉磨的物料通过喂料装置喂到磨盘的中心点后随旋转着磨盘做 螺旋线式运动向外扩散铺开,由液压加压系统驱动磨辊向磨盘盘面的物料进行施压,使物 料被挤压、粉碎;同时磨盘通过这被加压物料带动磨辊做旋转运动,这使得磨辊挤压物料作 业变为连续过程。被挤压过的物料继续随磨盘的旋转向外运动,当其溢出磨盘遇到穿过风 环的高速气流,较细的物料就被气流吹上去,而气流吹不动的很粗的物料就掉入环形风道 由刮料装置刮出磨体,并喂入循环提升机再回到磨内进行挤压粉碎。被气流吹上去的物料, 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气流速度的降低,较粗的物料也重新掉落到磨盘上再次被挤压粉碎,继 续被气流带上去的物料就随气流到动静态组合式选粉机的选粉区内,在旋转的笼形转子的 作用下实现粗细粉的分离,粗粉掉落磨盘再次被挤压粉碎,细粉随气流到旋风筒进行细粉 和气体分离。分离出的细粉就成为立式辊磨挤压粉碎作业的成品,部分气体被循环使用,其 余气体则通过除尘设备净化后排放。目前的立磨机的磨辊加压系统为辊式立磨最重要的功能组件之一,其可靠性、先 进性和稳定性对辊式立磨的安全、连续运行是极其重要的。磨辊加压系统由液压系统、磨辊 装置、摇臂装置及磨盘装置组成。一般立磨磨辊加压系统如图3所示,液压缸6提供的压力 通过杠杆式的摇臂装置(上摇臂12、下摇臂11)驱动磨头,再传递到磨辊1上,转变成对料 床上粉料的粉磨力,料床随着磨盘2做定心回转运动,物料在磨辊1和磨盘2之间被粉磨。 摇臂装置是由上摇臂12和下摇臂11通过锥销连接的,座于两个轴承座10之间的转销4上, 摇臂能围绕转销4中心摆动,上摇臂12和磨头3固定连接,下摇臂11和液压缸6通过销轴 联结在一起。前述液压缸6—般布置是有杆腔65向上,无杆腔63向下,有杆腔65连通加压液 压油和蓄能器,无杆63连通缓冲液压油和蓄能器。在正常情况下,加压力是缓冲力的2 4倍,物料越难粉磨,此倍数越大。根据液压理论,液压油提供的是压强,其作用力F = P X S,P为压强,S为作用面积,液压缸6有杆腔65的作用面积S有=S活-S杆,S活为液压缸活塞的面积,S杆为液压缸活塞杆64的面积;液压缸无杆腔63的作用面积S无=S活。正 常液压缸的无杆腔的作用面积S无约有杆腔的作用面积S有的1. 5倍,因此,上述磨辊加压 系统的加压油压强约为缓冲液压油压强的3 8倍,在产量较大或研磨易磨性较差的物料 时,必须采用高压液压系统和大直径液压缸才能满足粉磨力的要求。此外,前述结构中上摇臂12、下摇臂11的结构尺寸大,消耗材料多,使得设备整体 重量、能耗也大。还有,采用杠杆原理实现加压,一般是下摇臂11长于上摇臂12的长度,方 能获得更大的工作压力,带来的问题是进给量难以实现精度控制,在物料尺寸不均勻的情 况下,对系统能形成具有破坏性的反作用力,损伤机械部件和液压阀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进给控制精度高,能量转换、利用率高,且结构 更轻巧的立磨机磨辊的加压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立磨机包括磨头、水平活动连接在机体上的磨盘;所 述磨辊呈圆锥形台状,活动连接在磨头的前端面上,所述磨头通过转销连接在机体上,使得 磨辊的圆锥形辊面位于所述磨盘的上方,它还包括双进给液压装置;所述双进给液压装置包括加压油缸、缓冲油缸、底部拉 杆和顶部拉杆,所述加压油缸与缓冲油缸通过连接件形成加压油缸在上、缓冲油缸在下的 同轴结构,缓冲油缸的下部通过底部拉杆连接在机体上;加压油缸上部固定连接于顶部拉 杆的下端,顶部拉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磨头中段的底部;所述磨头后段的底部通过所述转销连接在机体上。 所述加压油缸为柱塞油缸,其加压腔一设于上部;所述缓冲油缸为柱塞油缸,其加 压腔二设于下部。所述顶部拉杆为长度可调式拉杆。本专利技术中加压(柱塞)油缸、缓冲(柱塞)油缸和联结组件“串接”形成一双进给 驱动装置,其中加压油缸、缓冲油缸在工作中使用的都是无杆腔,均为单向作用力油缸(加 压油缸施加向下的工作压力;缓冲油缸施加向上的“抬磨头”力,及吸收工作中物料的反作 用力)。加压油缸提供的压力通过摇臂装置(即磨头)传递到磨辊上,转变成对料床的粉磨 力,料床随着磨盘做定心回转运动,物料在磨辊和磨盘之间被粉磨。摇臂装置由磨头兼作, 其尾部(后段)座于两个轴承座的转销上,使得磨头能围绕转销摆动;其中部与拉杆铰接。 由于两油缸均采用无杆腔,即均采用活塞面积S活作为作用面积S,在同等粉磨力要求的情 况下,大幅的缩小了油缸直径和液压站系统压力,降低了液压站油泵电机的功率,在节省用 电的同时,因液压系统在中低压工况下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在同等条件下,因为液压力相对转轴中心的垂直距离及力臂基本相同,在液压 系统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液压缸的直径缩小了 30 40%,或者在液压缸的直径相同的情况 下,液压系统压力降低了 30 40%。或者适当的同时缩小液压缸的直径和降低液压系统压 力,可节约设备成本、减少空间布置难度、降低电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二、采用了一个倾向磨盘的单独的摇臂,而不是采用上、下两个摇臂,节省了材料 消耗和布置空间,同时摇臂的自重也大部分加在了磨辊上,起到了增加粉磨力的效果,减轻了液压系统的负荷。三、双级进给。在压料前,由缓冲油缸作向上抬起磨头的动作,以及向下接触粉料 的动作,无需过大的油压。压力开始时,启动加压油缸,由于拉杆位于“支点”(转销)的前 部,使得动作的精度的可控性更高。在出现物料中有异常尺寸颗粒时,反作用力通过缓冲油 缸吸收,避免对系统机械结构和液压部件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2是图1中A-A剖视中1是磨辊,2是磨盘,3是磨头,4是转销,5是拉杆,6是加压油缸,7是联接组 件,8是缓冲油缸,9是机体,10是轴承座,61是加压腔一,62是加压油缸柱塞杆,81是缓冲 油缸柱塞杆,82是加压腔二 ;图3是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示意中11是下摇臂,12是上摇臂,63是无杆腔,64是活塞杆,65是有杆腔。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立磨机包括磨头3、水平活动连接在机体9上的磨盘2 ;磨 辊1呈圆锥形台状,活动连接在磨头3的前端面上,磨头3通过转销4连接在机体9上,使 得磨辊1的圆锥形辊面位于磨盘2的上方,它还包括双进给传动装置;双进给传动装置包括加压油缸6、缓冲油缸8、底部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立磨机磨辊的液压加压装置,所述立磨机包括磨头、水平活动连接在机体上的磨盘;所述磨辊呈圆锥形台状,活动连接在磨头的前端面上,所述磨头通过转销连接在机体上,使得磨辊的圆锥形辊面位于所述磨盘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双进给液压装置;所述双进给液压装置包括加压油缸、缓冲油缸、底部拉杆和顶部拉杆,所述加压油缸与缓冲油缸通过连接件形成加压油缸在上、缓冲油缸在下的同轴结构,缓冲油缸的下部通过底部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宇霆徐会龙蔡亚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