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41553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包含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第一模具设置有成型沟,第二模具设置有成型凸块,第一模具包含有本体与一对成型爪,本体设置有一对第一结合部,各成型爪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各第二结合部是用以与第一结合部结合,当一对成型爪结合于本体后,一对成型爪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与成型沟,各成型爪与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一对成型爪具有一对第一导引边,一对第一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成型凸块具有一对第二导引边,一对第二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二宽度,第二宽度不大于第一宽度,且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差距不大于第一缝隙的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可分离成型爪的端 子压着模具组成。
技术介绍
各式各样的传输线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各项产业以及各种机电设备上,使用 者可通过各种传输线来快速传递所需的数据、信号与电力,传输线的出现加快信息接收 的速度,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制作传输线的过程中,需将导线与连接端子压合以便通过连接端子与其它机 电设备或传输线连接,在压合导线与连接端子的过程中,是将导线放置于固定件91 (请 参考图1)的成型沟93中,再利用压合件92将导线与连接端子压合,然而,利用传统的 固定件91与压合件92压合导线与端子,往往在压合后会发生导线卡在成型沟93中的问 题,必须再以人力甚至配合其它的工具才能将压合后的导线自固定件91中取出,不仅耗 费许多生产的时间,也使得这样的生产方式无法利用全自动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此外,由于固定件91与压合件92在反复进行操作后,固定件91接触的成型沟 93,容易因材料疲劳而产生裂痕,一旦固定件91产生裂痕,会使导线与接触端子的压合 不够紧密,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更换固定件91,使得生产成本增加。由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因此业界亟需提出一种便于取放导线以及使固定件91不 易破裂的端子压着模具组成。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种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主要包含第一模具 与第二模具,第一模具设置有成型沟,第二模具相对于成型沟的位置,设置有成型凸 块,用以插入成型沟内。第一模具包含有本体与一对成型爪,本体设置有一对第一结 合部,各成型爪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各第二结合部是用以结合于第一结合部,使各成型 爪结合于本体,当一对成型爪结合于本体后,一对成型爪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与成型 沟,各成型爪与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一对成型爪的外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导引边, 一对第一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一宽度。成型凸块的两侧,自第二模具的顶边各自延伸,形 成一对第二导引边,一对第二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二宽度,第二宽度不大于第一宽度,且 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差距不大于第一缝隙的宽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由于具有一对成型 爪,且成两成型爪间具有第一宽度,故可避免导线卡在成型沟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由于导线取放方便,因此 可与全自动生产机台结合,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由于具有可分离的一对成 型爪,因此可针对成型爪进行材料强化,以延长成型爪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由于具有可分离的一对成 型爪,因此当成型沟两侧产生裂痕时,可仅更换成型爪以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先前技术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端子压着模具组成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结合部及第二结合部另一实施样态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体局部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本体另一实施样态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包含夹持件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模具1本体11第二缝隙110第一基准边1101第二基准边1102第一结合部111圆弧状凹陷部1111圆弧状凸出部1112成型爪12第一缝隙120第二结合部121圆弧状凸出部1211圆弧状凹陷部1212第一导引边122第一导引角123成型沟13第二模具2成型凸块21第二模具顶边22第二导引边23第二导引角24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端子压着模具组成 5固定件91压合件92成型沟93第一宽度Wl第二宽度W2第一缝隙宽度 a夹角θ具体实施例方式由于本专利技术主要是揭露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其中所利用的端子与导线加工 基本原理,已为相关
具有通常知识者所能明了,故以下文中的说明,不再作完 整描述。同时,以下文中所对照的图式,是表达与本专利技术特征有关的结构示意,并未亦 不需要依据实际尺寸完整绘制,合先叙明。请参考图2Α,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主要结构示意图,端子压着模具组成5 主要包含第一模具1与第二模具2,第一模具1设置有成型沟13,第二模具2相对于成型 沟13的位置设置有成型凸块21,用以插入成型沟13内。第一模具1包含有本体11与一 对成型爪12,本体1设置有一对第一结合部111,一对成型爪12为相互对称且设置有第 二结合部121,各第二结合部121是用以结合于第一结合部111,第一结合部111较佳为 圆弧状凹陷部1111,第二结合部121较佳为圆弧状凸出部1211,使各成型爪12可结合于 本体11。一对成型爪12的外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导引边122,一对第一导引边122之间具 有第一宽度W1。成型凸块21的两侧,自第二模具顶边22延伸出一对第二导引边23, 一对第二导引边23之间具有第二宽度W2,第二宽度W2不大于第一宽度W1,更进一步 地,第二宽度W2则以小于第一宽度Wl为较佳。此外,各第一导引边122与各成型爪12 的相交部位形成有第一导引角123,各第二导引边23与第二模具2的顶边22形成有第二 导引角24,第一导引角123与第二导引角24可依设计需求为圆弧角构型或为直角构型。请参考图2Β,第一结合部111可依需求设计为凸出部,第二结合部121可为凹 陷部;更进一步地,第一结合部111可为圆弧状凸出部1112,第二结合部121可为圆弧 状凹陷部1212。又,第一结合部111与第二结合部121的构型,虽较佳为圆弧形,但仍可依设计 需求设置其它构型,例如尖角形或楔形。请参考图3Α,当一对成型爪12结合于本体11后,一对成型爪12之间形成有第 一缝隙120与成型沟13,第一缝隙120具有宽度a,第二宽度W2与第一宽度Wl的差距 不大于第一缝隙120的宽度a,更进一步地,第二宽度W2与第一宽度Wl的差距则以小于 第一缝隙120的宽度a为较佳。再者,各成型爪12与本体11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110, 第二缝隙110在本体的一侧为第一基准边1101,第二缝隙110在成型爪12的一侧为第二 基准边1102,第一基准边1101与第二基准边1102为相互平行。请参考图3B,第一基准 边1101与第二基准边1102亦可设计形成夹角θ。请参考图4,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端子压着模具组成5可进一步包含第一夹持件3与 第二夹持件4,使第一模具1被夹持于第一夹持件3与第二夹持件4之间;且在较佳的设 计上,第一夹持件3与第二夹持件4是夹持本体11的第一结合部111与成型爪的第二结 合部121。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同时以 上的描述,对于相关
的专门人士应可明了及实施,因此其它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申请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主要包含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设置有一成型沟,该第二模具相对于该成型沟的位置,设置有成型凸块,用以插入该成型沟内,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包含有本体与一对成型爪,该本体设置有一对第一结合部,各成型爪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各第二结合部是用以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使各成型爪结合于该本体,当该一对成型爪结合于本体后,该一对成型爪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与该成型沟,各成型爪与该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该一对成型爪的外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导引边,该一对第一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一宽度;以及该成型凸块的两侧,自该第二模具的顶边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导引边,该一对第二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不大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差距不大于该第一缝隙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压着模具组成,主要包含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该第一模具设置有一成 型沟,该第二模具相对于该成型沟的位置,设置有成型凸块,用以插入该成型沟内,其 特征在于该第一模具包含有本体与一对成型爪,该本体设置有一对第一结合部,各成型爪 设置有第二结合部,各第二结合部是用以结合于该第一结合部,使各成型爪结合于该本 体,当该一对成型爪结合于本体后,该一对成型爪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缝隙与该成型沟, 各成型爪与该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缝隙,该一对成型爪的外侧形成有一对第一导引边, 该一对第一导引边之间具有第一宽度;以及该成型凸块的两侧,自该第二模具的顶边延伸形成一对第二导引边,该一对第二导 引边之间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不大于该第一宽度,且该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的差 距不大于该第一缝隙的宽度。2.依据权利要求1的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第一结合部为凹陷部 时各第二结合部为凸出部,或各第一结合部为凸出部时各第二结合部为凹陷部。3.依据权利要求2的端子压着模具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第一结合部为圆弧状 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保兴
申请(专利权)人: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