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以及装置,其是在建筑物如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逃生通道的至少一侧壁面和/或顶面上设置至少一喷流式烟控装置,用来喷出斜向气流,当火灾发生时,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喷出的斜向气流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形成一遮烟区间,以将火灾浓烟阻隔在所述的遮烟区间外方,而使相对的内方形成一无烟空间供作为逃生者的避难空间,并使逃生者能自由通过所述的遮烟区间进入所述的无烟空间中,进而使各楼层的无烟空间可形成连通的逃生通道,以增加逃生时间,并增进建筑物的避难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防中使用的烟控方法以及装置,尤指一种用于防火、防烟,在发 生火灾时可阻隔火场、避免形成障碍,并且形成具有遮烟区间的防护区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的防火构件仍以防火门、防烟门为主,而在火灾发生时,产生的大量浓 烟会沿着通道流窜,经常是造成民众逃生不及与消防人员伤亡,根据统计,在火灾现场当 中,未及时逃出而被浓烟呛死的死亡人数远大于被烧死人数。依照现行消防法规中,在安全梯的楼梯间、地下走道以及避难室,应装设具有防火 以及遮烟性能的防火门,就是了阻隔火势蔓延,降低灾害损失。由于现今都市建筑采用大型化设计,传统规范已不足以保障消防安全,而在消防 安全上不应只是着重灭火,更应该注意如何使位处在火场内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来 进行逃生,以降低人员的伤亡。以国内目前现有的消防系统大部分着重于灭火功能,而忽略了隔离浓烟功能,而 火场中的浓烟通常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故,如何在火灾发生时,能使用隔烟设备 来形成一隔烟逃生空间并防止浓烟窜入隔烟逃生空间中,并将火场区隔开,进而加以降温, 有助于减缓火灾时的浓烟流窜,并延长救援时间,以减少火灾中的伤亡以及损失。因此,有业者设计适用于一般建筑物的消防装置,以达到降温、隔烟以及阻止火势 蔓延的目的。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1305498号「水雾式隔烟系统」内容,其是设置在天 花板下方,包含至少二水雾喷洒装置,并凭借一供水系统将水输送至水雾喷洒装置,而使第 一、二水雾喷洒装置分别形成不同角度大小的水雾,以分别用于涤烟(smoke scrubbing)与 隔烟使用;然,上述结构利用水雾以对火灾浓烟进行隔离,但对于火灾现场或环境压力的变 化无法确实控制,使得浓烟仍然到处流窜,无法在火灾现场形成一隔烟且安全的避难区域, 让逃生者有充足的逃生时间离开火灾现场。如中国台湾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1275407号「水雾幕分区消防灭火的方法以及装置」 内容,其是利用喷雾器向下向外两种喷射角,且设有数层环状排列的数子喷头,以形成一种 内层紧密、外层疏松的包围状水雾墙排列,利用内层实心细水雾以深入火羽(fire plume) 内部,外围疏松水雾围绕火羽,以阻绝辐射热、防止火势蔓延且具涤烟的灭火方法;然而,水 雾灭火原理是凭借喷雾器将液体雾化成团状小水滴进入火羽内部以进行灭火,而水雾的形 成需利用高压泵同时耗费较大电力,而火场现场往往不能充分供应电力,此外,火羽会产生 热气流造成对流运动(heat convection),而使细粒径水雾随气流飘离火场降低灭火、隔烟 的效果。上述现有技术中,是利用高压泵输送水液,并通过喷头使水分子细小化,在凭借微 小水分子团来形成水雾幕以阻隔火灾浓烟。对于多层建筑物而言,现有技术提供许多喷头 的设置点,当火灾发生时,虽可产生许多水雾幕以防止烟扩散,但却无法利用水雾幕来形成一可供逃生者避难以及增加逃生时间的防护空间,甚至形成逃生者在逃离火场的避难障 碍,例如遮蔽目视能力,再者,对于阻隔烟的流动扩散而言,水雾粒径越细效果越好,但所使 用的高压泵同及其电力耗费同时加大,使其产生水雾的设备建置所费不赀,而细粒径的水 雾又容易随气流飘离火场降低隔烟的效果。又,在现有的防烟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揭示凭借一加压防烟系统并利用反向气流以防止 烟的入侵,如图1所示,在多层建筑物1的梯间2设置风机3以作为对梯间2加压使用,用 来防止烟进入梯间2内,并且提供逃生者安全的逃生空间,其中,所述的风机3可设置在梯 间2的任何位置,如屋顶、地面或任一楼层上,并以单送风口(图未示)或多送风口对梯间 2进行送风加压;然而,当火灾发生时,启动风机3将空气送入梯间2 (如箭头A所示)并对 梯间2加压至可维持阻烟的压力,但在逃生者通过防火门4逃生时,使防火门4呈打开状态 造成梯间2泄压而无法维持可阻烟的压力,降低阻烟效果,再者,上述所组成结构,所使用 设备的设计容量很大,设置费用昂贵,并不容易被广泛地使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形成具无障碍的避难防护空间的烟控装置,并且可 降低设备建置成本,当多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立即自动形成可防止烟入侵并将烟阻隔在外 的防护空间,以供逃生者逃生使用且能增加逃生时间;本专利技术即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而 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以及装置,当 多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立即自动形成可防止烟入侵并将烟阻隔在外的防护空间,以供逃生 者逃生使用且能增加逃生时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上设置至少一喷流式烟 控装置,供在火灾发生时可朝向有浓烟的一方喷出高速气流,以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 形成一遮烟区间,使逃生者自由通过所述的遮烟区间进入无浓烟的一方,使浓烟受所述的 遮烟区间阻隔而无法进入无浓烟的一方。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其中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所喷出的气流与所述的逃生通道的壁面的法线方向 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90度。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上通往逃生梯的逃生通道。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大厅。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走道。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上室间通往室间的通道或室间通往 公共空间的通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喷流式烟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出口单元,设置在建筑物的逃生通道的至少一侧壁面和/或顶面上,所述的出 口单元具有多个喷口供喷出高速气流;以及一送风单元,连接于所述的出口单元,并可提供高速气流;其中,当火灾发生时,凭借所述的送风单元运转产生高速气流,并经由所述的出口 单元的多个喷口朝向有浓烟的一方喷出高速气流,以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形成一遮烟 区间。其中通过所述的喷口喷出的高速气流与所述的侧壁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约 为0度至90度。其中进一步包含一控制单元,火灾发生时,该控制单元可控制启动所述的送风单 元运转,以由所述的出口单元喷出高速气流。其中所述的控制单元与建筑物中所设的各感测器之间连接有供传送火灾信号 的电子线路,并且所述的控制单元与所述的送风单元之间连接有供传送动作信号的电子线 路;当火灾发生时,通过传送火灾信号的电子线路进行火灾信号确认,以得知火灾浓烟发生 区域,再通过传送动作信号的电子线路控制所述的送风单元运转。其中所述的感测器为烟感测器或热感测器。其中所述的出口单元上的多个喷口是由上到下依次间隔排列且形成多数列配置。其中所述的出口单元上的多个喷口是由以多数列排列且错位方式配置。其中所述的出口单元上的多个喷口是由以多数列排列且间差方式配置。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上通往逃生梯的逃生通道。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大厅。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的电梯走道。其中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物的各楼层上室间通往室间的通道或室间通往 公共空间的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其是在多层建筑的各楼层的逃生通道上,利用 喷出斜向气流汇流形成一遮烟区间,供在相对远离火源的一方形成一无烟空间,使火灾浓 烟被阻隔在所述的遮烟区间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上设置至少一喷流式烟控装置,供在火灾发生时可朝向有浓烟的一方喷出高速气流,以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形成一遮烟区间,使逃生者自由通过所述的遮烟区间进入无浓烟的一方,使浓烟受所述的遮烟区间阻隔而无法进入无浓烟的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筑物的逃生通道上设置至少一喷流式烟控 装置,供在火灾发生时可朝向有浓烟的一方喷出高速气流,以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形 成一遮烟区间,使逃生者自由通过所述的遮烟区间进入无浓烟的一方,使浓烟受所述的遮 烟区间阻隔而无法进入无浓烟的一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通道的两个相对 的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所喷 出的气流与所述的逃生通道的壁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90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 物的各楼层上通往逃生梯的逃生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 物的各楼层的电梯大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 物的各楼层的电梯走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流式烟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逃生通道是多层建筑 物的各楼层上室间通往室间的通道或室间通往公共空间的通道。8.一种喷流式烟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出口单元,设置在建筑物的逃生通道的至少一侧壁面和/或顶面上,所述的出口单 元具有多个喷口供喷出高速气流;以及一送风单元,连接于所述的出口单元,并可提供高速气流;其中,当火灾发生时,凭借所述的送风单元运转产生高速气流,并经由所述的出口单 元的多个喷口朝向有浓烟的一方喷出高速气流,以在所述的逃生通道上汇流形成一遮烟区 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流式烟控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的喷口喷出的高速 气流与所述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乾,
申请(专利权)人:陈耀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