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扇的限位结构,其在扇框表面开设有一开孔,并于扇框内部设有一轴承座。将一叶轮收纳于扇框内并且与轴承座相互枢接。再将一限位件设置在扇框且对应于开孔,使得限位件与叶轮之间的距离小于叶轮叶片与扇框之间的距离。当叶轮相对于轴承座移出时,使其叶轮受限位件的挡止,而避免叶片与扇框相互干涉,并在叶轮的轴心位置上产生一反作用力,使得叶轮的轴杆于复位时保持与轴承座的同一中心轴线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限位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的限位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其电子设备中的芯片电子元件的体积趋于微小化,而且单位面积上的密集度也愈来愈高,其效能更是不断增强,在这些因素之下,其电子元件的总发热量则几乎逐年升高,倘若没有良好的散热方式来排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这些过高的温度将縮短电子元件本身的寿命,因此如何排除这些热量以避免电子元件的过热,一直是不容忽视的的问题。 为了解决电子元件的散热问题,最常使用的是以散热风扇移除电子元件的热能。举例来说,在笔记型电脑之中,通常会在主机板上的电子元件(如芯片、中央处理器、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上装设有一散热风扇,通过散热风扇的运转来达成一热交换的空气流动,而使电子元件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保持其运作效率。同时为了考量散热风扇的散热效率,以及笔记型电脑体积的薄形化设计,通常会采用一侧吹式的离心式风扇(BlowerFan),以提供一压力较高的气流而发挥较佳的散热效果。 此种现有的离心式风扇大致包含一壳体,以及收纳于壳体内的风扇,并于壳体的其中一侧边开设有一出风口。而风扇则装设在壳体内的一轴筒上,且轴筒内具有一含油轴承,使其风扇以一旋转轴枢设在轴承之中,并在旋转轴穿设于轴承后,在轴筒底部对应旋转轴的末端扣设有一 C型扣环,通过C型扣环的重量,防止扇叶自含油轴承中脱出。 然而,此种C型扣环的结构设计,需要在轴筒内部额外设计有一定的空间,方能容置C型扣环的体积,而使得离心式风扇的整体结构无法再薄形化。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运转后,其C型扣环容易因弹性疲乏而耗损,仍然具有松脱之虞。 此外,随着笔记型电脑内部空间的薄形化发展,其离心式风扇的高度也大幅的縮短。所以,便有一种不采用C型扣环的离心式风扇结构的现有技术。主要在离心式风扇的壳体的上、下表面开设有一入风口 ,并通过扇叶运转将空气由入风口吸入至壳体中,并且导引气流至出风口吹送。为了导引气流由壳体内部送至出风口外,其离心式风扇会将轴筒及风扇结构设置在一偏心位置上,而所指的偏心位置并非在壳体的正中央。换句话说,轴筒与风扇设置在偏心位置后,使其风扇的扇叶的一侧边与壳体相距较宽,而扇叶的另一侧边与壳体相距较短,并以较宽的距离形成一导引气流的通道。 为了防止扇叶自轴承中脱出,通常这种离心式风扇在结构设计上,会将入风口设计成一较小的口径,并使得入风口的口径小于扇叶的外径,如此一来,可使得扇叶受壳体的止挡,而限制扇叶的旋转轴脱出轴承外。然而,此种风扇的体积小型,其重量也相对的轻量化,若以壳体本身限制风扇的旋转轴自轴承脱离,势必会使得扇叶去碰撞壳体。因为扇叶相对于壳体两侧边的距离不同,其碰撞壳体时的力臂也会不同,而使得扇叶两侧边所受的反作用力也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之下,重量过轻的风扇非常容易因扇叶相对两侧边所受的反作用力差异,而导致旋转轴在复位时偏移、晃动甚至于卡止在轴承内,使得旋转轴与轴承无3法保持在同一轴心上,进而造成旋转轴与轴承相互干涉而引发异音、旋转不顺畅等情况发生,甚至更严重时将引起风扇旋转的功能失效,进而使得风扇整体的使用寿命大幅縮短。 故,要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者。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的限位结构,以改善离心式风扇以壳体本身限制风扇的旋转轴自轴承脱离,而导致重量过轻的风扇容易因扇叶相对两侧边所受的反作用力不同,造成旋转轴在复位时偏移、晃动,使得旋转轴与轴承摩擦损耗甚至于卡止在轴承内的情况发生。 根据本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其包括一扇框、一叶轮及一限位件。其中,扇框表面设有一开孔,并于扇框内部设有一对应开孔的轴承座。并将叶轮设置在扇框的内部,且叶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环设于轮毂周缘的叶片,轮毂设有一用以枢设于轴承座内的轴杆。再将限位件设置于扇框且对应开孔,并使限位件与轮毂之间相距有一第一距离,而叶片则与扇框之间相距有一第二距离,使得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当叶轮相对轴承座移出时,使得轮毂受限位件的止挡,而防止叶片与扇框相互干涉,并在轮毂的轴心位置上产生一反作用力,令轴杆复位时与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 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限位件止挡叶轮的轮毂,防止轮毂周缘的多个叶片在运转过程中碰撞扇框,并且限位件在止挡轮毂的过程中,在轮毂的轴心位置上产生一反作用力,使得轴杆复位时,可与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以有效增进叶轮转动的稳定性与顺畅度。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者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前述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的侧视剖面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于翻转倒置的侧视剖面图及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的侧视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扇框11底板12侧板121出风口13 盖板131开孔14容置空间15轴承座151轴承152线圈153磁铁20叶轮21轮毂211凸块22叶片23轴杆30限位件31连接肋32凸块Dl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所揭露风扇的限位结构,其中所指的风扇可为一轴流式风扇(Axial Fan)或一离心式风扇(Blower Fan),并且将风扇应用于如显示卡芯片组、存储器模块或主机板芯片组等需要散热的电子装置上。然而,在本技术以下的实施例中,以离心式风扇为例,当然本技术的应用产品及范围并不以下述实施例为限。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的限位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根据本技术所揭露风扇的限位结构包括有一扇框10、一叶轮20及一限位件30。其中,扇框10的结构大致具有一底板11、矗立在底板11周缘的多个侧板12,以及盖合在这些侧板12上的盖板13所构成。并在这些底板11、多个侧板12及盖板13之间构成有一容置空间14。另外,在底板11上设置有一位于容置空间14的轴承座15,且轴承座15与底板11可为一体成形所制成。并于轴承座15内部设有一轴承151,而外部则环绕有一线圈152,相对于线圈152设有至少一磁铁153。然而,上述的线圈152、磁铁153所产生的电动交互作用已属一般现有的既有技术,非属本技术技术特征,故不再赘述其详细的结构组成。 此外,扇框10的其中一侧板12开设有一出风口 121,用以导引叶轮20转动所产生的气流由出风口 121吹出。另外,盖板13开设有一开孔131,并使开孔131的开设位置与轴承座15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 叶轮20收置于扇框10的容置空间14内部,并且叶轮20具有一轮毂21及多个环设于该轮毂21周缘的叶片22。并于轮毂21内设有一轴杆23,使得轴杆23对应穿设在轴承座15的轴承151内。通过轴杆23与轴承151的相互枢接的转轴结构,以此带动轮毂21及多个叶片22形成一旋转运动。 限位件30设置在扇框10且对应于盖板13的开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限位结构包括有:扇框,表面具有开孔,并于扇框内部设有一对应该开孔的轴承座;叶轮,设置在该扇框内部,该叶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环设于该轮毂周缘的叶片,该轮毂内具有一用以枢设于该轴承座内的轴杆;以及限位件,设置在该扇框且对应该开孔,该限位件与该轮毂相距有一第一距离,而该叶片则与该扇框相距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当该叶轮相对该轴承座移出时,该轮毂受该限位件的止挡,以防止该叶片与该扇框相互干涉,并在该轮毂的轴心位置上产生一反作用力,令该轴杆复位时与该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风扇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的限位结构包括有扇框,表面具有开孔,并于扇框内部设有一对应该开孔的轴承座;叶轮,设置在该扇框内部,该叶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环设于该轮毂周缘的叶片,该轮毂内具有一用以枢设于该轴承座内的轴杆;以及限位件,设置在该扇框且对应该开孔,该限位件与该轮毂相距有一第一距离,而该叶片则与该扇框相距有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当该叶轮相对该轴承座移出时,该轮毂受该限位件的止挡,以防止该叶片与该扇框相互干涉,并在该轮毂的轴心位置上产生一反作用力,令该轴杆复位时与该轴承座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2. 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祥兴,吕国煌,陈正隆,廖廷伦,
申请(专利权)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