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辐射效率微型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3221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微型天线,其包括有至少一基体、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和至少一第三电极,其中,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并行排列设置,第三电极设置于第一电极的上方或下方且其部分区域与第一电极相互重叠并保持一设定间距。通过变更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的几何形状、相对距离或位置,或变更第一电极与第三电极相互重叠区域的形状、尺寸或间距,可以调整天线的阻抗、频率或其他天线特性,以达到缩小天线体积及增加天线频宽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辐射效率微型天线
本技术关于一种微型天线,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增加频宽并缩小天线尺寸的 微型天线。
技术介绍
由于通信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都开始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早期 因受限于技术问题,使用于大多数通信产品的天线或多或少会暴露于产品之外,但是随 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手机、无线区域网路(WLAN)和卫星导航(GPS)这类个 人化电子产品因为市场需求量大,使得相关产品制造商在提升该些产品的品质和性能之 余,更致力追求于外观的设计,使用于这些通信产品的天线开始被要求可以被隐藏在产 品内部,除了增加产品外观设计的多元性之外,更使得这些产品具有轻薄、短小的特 性,希望能藉此吸引普罗消费者的目光。一般线性天线大部分以单极天线(monopole)或PIFA(planar inverted-Fantenna)天线原理设计,当这类天线放置于手持式产品时,容易受人体的干扰而造成天线功能的下 降,导致接收能力变差。相对而言,回路(Loop)天线的特性比较不易受到人体等外界环 境的影响,然而利用回路天线原理设计的天线,容易有体积过大或频宽较窄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人针对上述缺失提出改善对策,本技术的微型天线具有体积 小、频宽较大且较不易受到使用者人体干扰等优点。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天线,此一微型天线具有可以增加频宽,又具有容 易调整阻抗和共振频率的优点,十分适合应用于手持式电子产品,以提升无线传输的效 能。本技术的微型天线包括有至少一基体、至少一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二电极 和至少一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连结于一信号馈入端,第二电极连接于一接地端并 与第一电极并行排列设置,第三电极亦连接于一接地端且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 相对一侧,设置在第一电极的上方或下方的位置以与第一电极产生部分区域相互重叠的 状态,并保持一设定间距,以便由第一电极的上方或下方与第三电极在基体上产生一夹 层空间,通过所形成的夹置空间大小便会产生不同的电容效应以显著缩小天线体积,并 且通过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间的相对位置或距离调整,更可调整存在于电极 间的等效电容值,因此,可以达到增加频宽、缩小天线体积的效果。实施时,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该第三电极分别设置于该基体的表面或内 部。实施时,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该第三电极为平面几何图形。实施时,该第二电极包括有至少一向该第一电极的方向凸出且与该第一电极至 少部分重叠的延伸部。实施时,该基体的侧面设有多个端电极,该端电极分别与该第一电极或第二电 极或第三电极相连。实施时,该端电极分别与该信号馈入线或该接地线相连。实施时,该微型天线设置于一电路板净空区的表面或内部,净空区内的电路板 视同天线的基体。实施时,该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导通孔或导通体。实施时,该第一电极、该第二电极和该第三电极透过该导通孔或导通体分别与 设置于该电路板上的该信号馈入线或该接地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体积小、频宽较大且较不易受到使用者人体 干扰,容易调整阻抗和共振频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一的回波损耗图。图4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三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五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六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七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八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九的俯视图。图12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九的立体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微型天线实施例十的立体示意图。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IOA-基体;IOB-第二基体;IOC-第三基体;101-第一表面; 102-第二表面;103-第一侧面;104-第二侧面;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12A-延 伸部;13-第三电极;14-端电极;2-电路板;21-净空区;22-信号馈入线;23-接地 线;M导通孔或导通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以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微型天线,在下述实施例中,为了说明上的方 便及使审查员得以更容易了解本专利技术创作的精神,所有电极以长条形的形状为例,但在 实际应用时,该些电极并不一定限定为长条形,而系可为各种几何形状或是不规则的形 状。实施例一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型天线设置于一电路板2上,此微型天线 包括有一基体10A、一第一电极11、一第二电极12、一第三电极13和三端电极14。其中基体IOA是介电材料,并具有一第一表面101、一第二表面102、一第一侧 面103和一第二侧面104;第一电极11是导电材质并设置于第一表面101,并与信号馈入 线22连结;又第二电极12是与第一电极11并行设置于第一表面101并与接地的导线23 连结;而第三电极13设置于基体11上第二表面102靠近第二侧面104的一端,且第三电 极13与第一电极11有部分区域重叠,在基体IOA中产生一相互重叠而具有电容效应的区 域。端电极14设置于第一侧面103和第二侧面104,并分别与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 和第三电极13相连,而各该电极11、12和13也经由端电极14分别与电路板2上的信号 馈入线22与接地线23连结,通过端电极14的设置也可提升微型天线固定于电路板2时 的稳定度。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表面101分别设置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两个电极 11、12间会产生电容效果,可以增加微型天线的等效电容量,来增加微型天线的频宽。 而经由第一电极11与第三电极13相互重叠区域的设置,产生电容的效果,可以降低天 线的共振频率或缩小天线的体积。改变第二电极12与第三电极13的大小、形状与相对 位置,可以决定两个电极12、13间是否重叠,或是重叠区域的大小、形状与间距,可以 调整天线的特性。总而言之,通过变更各该电极11、12和13的尺寸、形状或各该电极 11、12和13间的相对位置或间距,即可调整天线的共振频率与阻抗,得到所需的天线特 性。本实施例天线的回波损耗(Return Loss)如图3所示,此天线的频宽约为天线共 振频率的6%。一般而言,根据回路天线原理设计的天线的频宽,通常小于天线共振频 率的3%。通过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可以增加天线的频宽,天线的频宽值可以因此增加 至 128MHz。实施例二请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中最大不同在于,第一电 极11和第二电极12具有不同的长度与形状,且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没有重叠区域,以产 生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等效电容值,因此可以更进一步产生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天线特性。实施例三请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本技术微型天线的另一实施态样图,其与 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其中最大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在基体IOA上更堆叠有第二基体 10B,使得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夹置于基体IOA和第二基体IOB之间,第三电极13 如同实施例一设置于第二表面102上。在本实施例中,基体IOA可与第二基体IOB为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当基体IOA 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天线,连结至少一信号馈入线及至少一接地线,以收发无线电信号,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天线包括:  至少一介电材质的基体;  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该信号馈入线连结;  至少一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并行排列设置并与该接地线连结;及  至少一第三电极,与该接地线连结,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上方或下方,且第三电极部分区域与第一电极相互重叠并保持一设定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天线,连结至少一信号馈入线及至少一接地线,以收发无线电信号,其 特征在于,该微型天线包括至少一介电材质的基体;至少一第一电极,与该信号馈入线连结;至少一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并行排列设置并与该接地线连结;及 至少一第三电极,与该接地线连结,并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的上方或下方,且第三电 极部分区域与第一电极相互重叠并保持一设定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该第三电极 分别设置于该基体的表面或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该第三电极 为平面几何图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天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极包括有至少一向该第一电 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伸
申请(专利权)人:咏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