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训樵专利>正文

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9993 阅读:6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使其易损件的使用周期延长、并消除混在粉体中的铁粉末,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它包括有喂料装置、粉料装置、动力装置,其特征是:还设置有旋流卸料装置,其进料腔道的入料口与分离腔上的返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联结;同时,其排料口与喂料腔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联结。该旋流卸料装置使未能被有效打散的假性颗粒、铁粉末及时排出后另作他用;同时使得打散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对煅烧后的高岭土粉料进行 解聚打散的设备。二
技术介绍
目前,高岭土、石英、重质碳酸钙等非金属矿在湿法超细加工过程中,达到产品细 度要求的粉体,在喷雾干燥或煅烧的工艺过程中,会出现重新团聚而形成假性颗粒的现象, 如不消除,就会影响最终产品的粒度与使用;因此,使用打散设备将这些重新团聚而形成的 假性颗粒,进行解聚,使其粉体粒度恢复到合格产品的标准要求。对于煅烧后的高岭土来说 由于其硬度较高,现有的打散设备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由于打散机腔体内 易损零部件衬板的磨损,其相配间隙变大,使得高岭土产品在喷雾干燥或煅烧的生产过程 中,所出现的硬度较大的假性颗粒,未能被有效打散与解聚时,以及衬板被磨损产生的“铁 粉末”或者“铁粉末”与假性颗粒粘合产生的“硬状混合颗粒”均在打散机的喂料装置与粉 料装置的粉料腔内多次重复运行,直至混入粉体中或者是一直重复运行直到停止工作。其 打散机的解聚效果与生产效率不高、并影响高岭土的产品质量。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使其打散机腔体 内易损零部件的使用周期得到延长;并消除或者减少混在高岭土粉体中的“铁粉末”,提高 高岭土的产品质量;同时提高打散机的解聚效果及生产效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包括有喂料 装置1、粉料装置2和动力装置3,其特点是还设置有旋流卸料装置4,其旋流卸料装置4上 设置的平行的凸出的进料腔道402的入料口与粉料装置2的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之 间用返料管道401联结;同时,在喂料装置1的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有回料口 ;其旋 流卸料装置4的顶部设置的排料口 4032与所述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 用返料管道404联结。所述旋流卸料装置4的结构,它包括一个圆桶形状的桶身403、一个外购标准件 卸料阀405和一个矩形台阶形状的卸料机座406 ;所述卸料阀405设置在卸料机座406的 上部;所述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上部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平行的凸出的矩形进料腔道 402,并且,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031,其顶盖4031的外端表面的中部设 置有凸起的排料口 4032,同时,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下部设置有斜锥体形状的联体仓,其联体仓与外购标准件卸料阀405的进口端联结,其卸料阀405的出口端与卸料 机座406的前端面上设置的取料口相通。并且,所述外购标准件卸料阀405,与外购标准件变速器407、外购标准件马达408设置在一起。该旋流卸料装置4在工作运行时,未能被有效打散与解聚剩余的硬度较大的假性 颗粒,以及衬板被磨损产生的“铁粉末”或者“铁粉末”与假性颗粒粘合产生的“硬状混合颗 粒”均经过打散机粉料装置2的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并通过返料管道401进入旋流 卸料装置4的圆桶形状的桶身403内随气流一起旋转,由于离心力和重力作用,其被置于斜 锥体形状的联体仓的底部,并经过卸料阀405后,从机座406的取料口排走,另作他用。而 部分未与“铁粉末”粘合上的假性颗粒,因其质量较小,均通过排料口 4032与喂料腔103的 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联结的返料管道404吸入喂料腔103内,随后又进入粉料装置 2内被打散或解聚,从而,形成合格粉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打散机腔体内易损零部件衬板的磨损,其相配间隙变大, 使其硬度较大的假性颗粒,未能被有效打散与解聚时,以及衬板被磨损产生的“铁粉末”或 者“铁粉末”与假性颗粒粘合产生的“硬状混合颗粒”均在旋流卸料装置4的作用下,被及 时脱离“打散或解聚”工序,使得打散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粉料装置2的解聚腔203内设置的衬板205的材料更 换为陶瓷材料后,其衬板205耐磨损、使用周期得到延长,并且不产生“铁粉末”与“硬状混 合颗粒”,也使得打散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延长打散机腔体内 易损零部件的使用周期,并消除或减少了混在高岭土粉体中的“铁粉末”,提高了产品质量, 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其结构简单。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现有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近一步描述实施例1在图2、图3、图4、图5中,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包括有喂料装置 1、粉料装置2、动力装置3和旋流卸料装置4,其喂料装置1、粉料装置2、动力装置3为现有 技术部分;其旋流卸料装置4为本技术新的技术改进部分。所述旋流卸料装置4的结构,它包括一个圆桶形状的桶身403、一个外购标准件 卸料阀405和一个矩形台阶形状的卸料机座406 ;所述卸料阀405设置在卸料机座406的 上部;所述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上部外侧表面上设置有平行的凸出的矩形进料腔道 402,并且,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顶部设置有顶盖4031,其顶盖4031的外端表面的中部设 置有凸起的排料口 4032,同时,圆桶形状的桶身403的下部设置有斜锥体形状的联体仓,其联体仓与外购标准件卸料阀405的进口端联结,其卸料阀405的出口端与卸料4机座406的前端面上设置的取料口相通。并且,所述外购标准件卸料阀405,与外购标准件变速器407、外购标准件马达408设置在一起。所述旋流卸料装置4上设置的平行的凸出的进料腔道402的入料口与粉料装置2 的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1联结;同时,在喂料装置1的喂料腔103 的前壁面上设置有回料口 ;其旋流卸料装置4的顶部设置的排料口 4032与所述喂料腔103 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4联结。本技术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在生产运行时,喷雾干燥或煅 烧后的高岭土粉体,经过构成喂料装置1的物料仓101、下料关风器102、喂料腔103和螺旋 推进器104进入构成粉料装置2的打散仓203内,由于构成动力装置3的电机301通过主 动皮带轮303、皮带304、从动皮带轮207,使设置有解聚刀206的鼠轮装置旋转,其进入打散 仓203内的粉体,通过设置于打散仓203内衬板205的内表面与解聚刀206的外表面之间 构成的间隙,进行对假性颗粒的打散作业;随后,被作业过的粉体进入分离腔202内进行分 离,其经打散作业后,合格部分将进入分级仓201内,并通过输送管道204进入下道工序。而经打散作业后,不合格部分,即未能被有效打散与解聚剩余的硬度较大的假性 颗粒,以及衬板被磨损产生的“铁粉末”或者“铁粉末”与假性颗粒粘合产生的“硬状混合颗 粒”均经过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返料管道401进入旋流卸料装置4的圆桶形状的桶 身403内随气流一起旋转,由于离心力和重力作用,其被置于斜锥体形状的联体仓的底部, 并经过卸料阀405后,从机座406的取料口排走,另作他用。而部分未与“铁粉末”粘合上的假性颗粒,因其质量较小,均通过排料口 4032与喂 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联结的返料管道404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包括有喂料装置(1)、粉料装置(2)和动力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流卸料装置(4),其旋流卸料装置(4)上设置的平行的凸出的进料腔道(402)的入料口与粉料装置(2)的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1)联结;同时,在喂料装置(1)的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有回料口;其旋流卸料装置(4)的顶部设置的排料口(4032)与所述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4)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包括有喂料装置(1)、粉料装置(2)和动力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流卸料装置(4),其旋流卸料装置(4)上设置的平行的凸出的进料腔道(402)的入料口与粉料装置(2)的分离腔(202)上设置的返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1)联结;同时,在喂料装置(1)的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有回料口;其旋流卸料装置(4)的顶部设置的排料口(4032)与所述喂料腔(103)的前壁面上设置的回料口之间用返料管道(404)联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粉 料装置(2)的解聚腔(203)内设置的衬板(205)的材料为陶瓷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一种煅烧高岭土工艺中使用的打散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训樵丁顺祥
申请(专利权)人:罗训樵丁顺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