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附式冷水机,包括:冷凝腔、吸附腔、蒸发腔、储液器、增压泵和喷淋管;腔与腔之间设有密闭翻板,密闭翻板下方设有风机;增压泵位于储液器与喷淋管之间,通过管道与储液器、喷淋管相连接;喷淋管位于蒸发器上方;增压泵位于密封腔内;一组吸附床共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附式冷水机体积小、制冷快、制造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水机,具体是一种工作效率高、制冷好的吸附式冷水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冷水机采用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它由冷凝腔1、吸附腔2、蒸发 腔3和储液器4构成;冷凝腔1中设有冷凝器11 ;吸附腔2中设有吸附床21 ;蒸发腔3中 设有蒸发器33和存放制冷剂的储液槽36,蒸发器33浸泡在储液槽36的制冷剂中;冷凝腔 1和吸附腔2之间,吸附腔2和蒸发腔3之间都设有隔板6,隔板6上设有通道7 ;储液器4 通过管道与冷凝腔1、蒸发腔3相连接,每一个吸附床都配有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冷 水机工作流程中分为吸附过程和解吸过程;吸附过程为储液槽36中的制冷剂液体吸收 蒸发器33表面的热量蒸发为蒸汽,制冷剂蒸汽通过吸附腔2与蒸发腔3之间的通道进入吸 附腔2,进入吸附腔2的制冷剂蒸汽被吸附床21上的吸附剂吸附;解吸过程为吸附床解吸 出的制冷剂蒸汽通过吸附腔2与冷凝腔1之间的通道进入冷凝腔1中,再经过冷凝器11冷 却成液体,落入冷凝腔积水盘12中,经管道流入储液器4中,储液器4中的制冷剂流入蒸发 腔3中的储液槽36中。上述冷水机具有以下缺点1、制冷剂蒸汽在冷水机中流动速度慢,热交换速率低,制冷效率差;2、每个吸附床都需配制一个冷凝器和蒸发器,导致冷水机体积庞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效率高,体积 小的吸附式冷水机。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附式冷水机,其结构如下一种吸 附式冷水机,包括冷凝腔、吸附腔、蒸发腔和储液器;所述冷凝腔内设有冷凝器;所述吸附 腔内设有吸附床;所述蒸发腔内设有蒸发器;所述冷凝腔和吸附腔之间,吸附腔和蒸发腔 之间都设有隔板,隔板上设有通道;储液器分别与冷凝腔、蒸发腔相连接;冷凝腔和吸附腔 之间的通道上设有一组第一密闭翻板,吸附腔和蒸发腔之间的通道上设有一组第二密闭翻 板;所述第一密闭翻板和第二密闭翻板下方设有风机;所述吸附式冷水机还设有增压泵和 喷淋管;增压泵位于储液器与喷淋管之间,并通过管道与储液器、喷淋管相连接;喷淋管位 于蒸发器上方;所述增压泵位于密封腔内;所述吸附腔中吸附床为一组,该组吸附床可以 为一台也可以为多台,当吸附床为多台时,吸附床与吸附床之间采用隔板隔开;冷凝腔内冷 凝器为一个;蒸发腔内蒸发器为一个;一组吸附床共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附式冷水机具有以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密闭翻板和第二密闭翻板的设置对吸附式冷水机中流动的制冷剂蒸 汽起到了止回的作用;在使用时,第一密闭翻板和第二密闭翻板呈两种使用状态1、当蒸 发腔与吸附腔之间的第二密闭翻板打开时,吸附腔与冷凝腔之间的第一密闭翻板闭合;由于蒸发腔与吸附腔之间的第二密闭翻板处于打开状态,蒸发腔中的制冷剂蒸汽能够进入吸 附腔,又因为吸附腔与冷凝腔之间的第一密闭翻板处于闭合状态,冷凝腔中的制冷剂蒸汽 不会回流进入蒸发腔;2、当蒸发腔与吸附腔之间的第二密闭翻板闭合时,吸附腔与冷凝腔 之间的第一密闭翻板打开;由于蒸发腔与吸附腔之间的第二密闭翻板处于闭合状态,蒸发 腔中的制冷剂蒸汽不能进入吸附腔;而吸附腔与冷凝腔之间的第一密闭翻板处于打开状 态,吸附腔中的制冷剂蒸汽进入冷凝腔。第一密闭翻板和第二密闭翻板的设置有效起到了 止回的作用,同时加快了制冷剂蒸汽在整个吸附式冷水机中的循环速度,提高了热交换速 率。2、本专利技术中风机的设置,强制性的加快了吸附式冷水机内制冷剂蒸汽的流动速 度,对吸附式冷水机各个腔内的气体进行扰动,进一步提高了吸附式冷水机内的热交换速 率;同时风机的设置对风机下方的腔体形成一定负压,提高了制冷剂解吸和吸附速率。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了增压泵和喷淋管;使用时,增压泵对储液器中流出的制冷剂液 体进行增压,增压后的制冷剂经管道压入喷淋管,然后通过喷淋管的喷头喷出雾滴状的制 冷剂,由于喷淋管位于蒸发器的上方,从喷淋管喷出的雾滴状制冷剂落到蒸发器表面,然后 再顺沿蒸发器表面流淌滴落,整个过程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加快了蒸发器与制冷剂的热交 换速度,同时也增大了制冷剂换热面积,提高了制冷的效果,加快了制冷剂在整个冷水机中 的循环速率。4、本专利技术中,将增压泵放入一个密封腔内,密封腔起到了防渗漏的作用。这样的方 案设计,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附式冷水机无需使用特定的防渗漏的增压泵,一般常规增压泵 都可以使用,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5、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个或多个吸附床共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这样的设计有 效的降低了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使用数量,有效的节约了成本,缩小了吸附式冷水机的体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吸附式冷水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 专利技术所述的吸附式冷水机相对体积小、制冷快效果好、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冷水机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吸附式冷水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 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 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实施例如图2所示的一种吸附式冷水机,它包括冷凝腔1、吸附腔2、蒸发腔3和储液器 4 ;腔与腔之间通过隔板6隔开,隔板上设有通道7 ;储液器4通过管道一端与冷凝腔1连接, 另一端与蒸发器3连接;冷凝腔1内设有冷凝器11 一个、冷凝腔积水盘12 —个和第一密闭翻板13两块;冷凝 腔积水盘12位于冷凝器11的正下方,用于收集经冷凝器11冷却后变成液态的制冷剂,冷凝腔积水盘12通过管道与储液器4连接;第一密闭翻板13位于冷凝腔1与吸附腔2之间 通道的上方;吸附腔2内设有吸附床21和第二密闭翻板22 ;第二密闭翻板22位于吸附腔2和蒸发 器3之间通道的上方;第二密闭翻板22为两块;蒸发腔3内设有增压泵31、喷淋管32、蒸发器33、密封腔34和蒸发腔积水盘35 ;增压 泵31位于密封腔34内,增压泵32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储液器4相连,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喷 淋器32相连,喷淋器32位于蒸发器33的上方,蒸发腔积水盘35位于蒸发器33的正下方; 第一密闭翻板13与第二密闭翻板22下方都设有风机5。 本实施例所述吸附式冷水机工作流程如下冷凝腔1中经冷凝器11冷凝后的制冷剂液体进入储液器4,再经管道进入增压泵31, 制冷剂液体经增压泵4增压后经管道压入喷淋管32,经喷淋管32上的喷头喷洒在蒸发器 33的表面,形成喷雾式蒸发,通过蒸发器33表面的热交换,制冷剂制冷了蒸发器33管道中 的冷冻水,而制冷剂热交换后变成制冷剂蒸汽;此时蒸发腔3和吸附腔2之间的第二密闭翻 板22打开,第二密闭翻板22下方的风机开启,同时吸附腔2与冷凝器1之间的第一密闭翻 板13闭合,蒸发腔3中的制冷剂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快速流入吸附腔2,制冷剂蒸汽进入吸 附腔2后吸附于吸附床21的吸附剂上;当吸附过程结束开始解吸时,将吸附腔2与蒸发腔 3之间的第二密闭翻板22闭合,打开吸附腔2与冷凝腔1之间的第一密闭翻板13,同时打 开第一密闭翻板13下方的风机,从吸附床21解析出的制冷剂蒸汽在风机的作用下快速通 过打开的第一密闭翻板13进入冷凝腔1中,进入冷凝腔1的制冷剂蒸汽经冷凝器11冷却 后变成制冷剂液体落入冷凝腔积水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附式冷水机,包括:冷凝腔(1)、吸附腔(2)、蒸发腔(3)和储液器(4);所述冷凝腔(1)内设有冷凝器(11);所述吸附腔(2)内设有吸附床(21);所述蒸发腔(3)内设有蒸发器(33);所述冷凝腔(1)和吸附腔(2)之间,吸附腔(2)和蒸发腔(3)之间都设有隔板(6),隔板上设有通道(7);储液器(4)分别与冷凝腔(1)、蒸发腔(3)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冷凝腔(1)和吸附腔(2)之间的通道上设有一组第一密闭翻板(13),吸附腔(2)和蒸发腔(3)之间的通道上设有一组第二密闭翻板(22);所述第一密闭翻板(13)和第二密闭翻板(22)下方设有风机(5);所述吸附式冷水机还设有增压泵(31)和喷淋管(32);增压泵(31)位于储液器(4)与喷淋管(32)之间,并通过管道与储液器(4)、喷淋管(32)相连接;喷淋管(32)位于蒸发器(33)上方;所述增压泵(31)位于密封腔(34)内;所述吸附腔(2)中吸附床(21)为一组;冷凝腔(1)内冷凝器(11)为一个;蒸发腔(3)内蒸发器(33)为一个;一组吸附床共用一个冷凝器和一个蒸发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建中,付忠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