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19632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循环泵、集分水器与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的进水口相连通;外设冷热源通过循环泵、进水管口与表冷器内腔相通,经出水管口回入外设的冷热源内;新风经过平板热交换器与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后经过表冷器与所述室内风出口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体现在:夏季冷水温度较高,冬季热水温度较低,机组效率高,运行稳定高效;运行能耗降低;输配能耗低,输送冷热量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轻柔安静;末端系统没有运动部件,具有制冷、制热、除湿和空气循环,满足室内一年四季新风供应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央空调系统,尤其是涉及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室内采暖空调普遍采用的是空气-水系统、全空气系统、冷剂系统以及全 水系统等形式;全水系统与其他形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1、输送能量低、占用空间小;2、 使用灵活方便;3、防止空气交叉感染;4、除冷热源机房外,无需其他机房,占用建筑面积 小。然而,目前,全水系统仅限于热水采暖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使用,风机盘管系统能耗大, 风机噪音大,占用室内空间,又影响室内装修,在冬季采暖时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并极易 产生空气中细菌的交叉感染,房间空气品质差,舒适性低。另一方面,传统制冷时使用侧进 出水温度为12 7°C,制热时使用侧进出水温度为4(T45°C,蒸发温度低,冷凝温度高,耗功 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耗低、噪音小、健康安全的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 央空调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它包括水源热泵机组、毛细管网 辐射循环系统、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所述水源热泵机组通过循环泵、 集分水器与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为一箱体 结构,包括一个空气换热单元和一个冷冻单元;箱体内置平板热交换器、过滤器、表冷器、风 机;在箱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出口、室内风进出口、表冷器进出水管口 ;外设的冷热 源通过循环泵、进水管口与表冷器内腔相通,经出水管口回入外设的冷热源内;新风经过平 板热交换器与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后经过表冷器与所述室内风出口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 系统为一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包括表面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内置于 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内,表面温度传感器通过传输线敷设在空调区域温湿度最敏感处采集 并控制房间温湿度。所述水源热泵机组为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半封闭螺杆式压缩 机、壳管式冷凝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满液式蒸发器、热源侧管道以及使用侧管道。所述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为由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或耐高温聚乙烯PE-RT或 聚乙烯PB材质构成的辐射用毛细管网,设置于空调区域的地面、墙面或天花板面上。所述新风进出口与室内风进出口呈X形布设;所述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吊顶于 空调区域内。室内空气通过回风道经过平板热交换器与新风换热后与所述新风出口相连通;所 述空调区域置换新风采用下送风上排风方式。本专利技术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热泵循环系统为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夏季冷水温度较高,冬季热水温 度较低,机组效率高,运行稳定高效;2、室内主要以辐射方式承担冷热负荷,在保证与对流方式相同的条件下,冬季室内采 暖温度比传统的对流采暖方式降低2 3 V,夏季室内空调温度比传统送风空调方式提高 广2°C,运行能耗降低;3、Im3水相当于3840m3空气传播的能量,输配能耗低,输送冷热量效率高;4、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配合运行,实施供应新风,创造健 康生态环境,有效解决了室内甲醛等污浊有害气体对人体的长期侵袭,辐射方式空调没有 强风感和噪声,不传播细菌、温度分布均勻、轻柔安静;5、毛细管网仅需连接主管,与装饰面结合,可与地面、顶棚、柱面、墙面任意安装,不占 室内空间,便于室内装修;6、安装方便灵活,可独立设置开关,实现分户计量,技术节能和行为节能相结合;7、末端系统没有运动部件,一次施工终生免维修免清洗,具有制冷、制热、除湿和空气 循环,满足室内一年四季新风供应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包括水源热泵 机组1、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温湿度控制系统4。所述水源 热泵机组1为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半封闭螺杆式压缩机21、壳管式冷凝 器22、干燥过滤器23、电子膨胀阀24、满液式蒸发器25、热源侧管道26以及使用侧管道27。 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循环泵17、集分水器16与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为由无规共聚聚丙烯PP-R或耐高温聚乙烯PE-RT或聚乙 烯PB材质构成的辐射用毛细管网,设置于空调区域的地面、墙面或天花板面上。所述置换 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为一箱体结构,包括一个空气换热单元和一个冷冻单元;箱体内置平 板热交换器5、过滤器6、表冷器7、风机8 ;在箱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出口 9、10、室内 风进出口 11、12、表冷器7进出水管口 13、14。所述新风进出口 9、10与室内风进出口 11、12 呈X形布设;室内空气通过回风道经过平板热交换器5与新风换热后与所述新风出口 10相 连通;所述空调区域置换新风采用下送风上排风方式。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吊顶于空 调区域内。外设的冷热源20通过通过循环泵15、进水管口 13与表冷器7内腔相通,经出水 管口 14回入外设的冷热源20内;新风经过平板热交换器5与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后经过 表冷器7与所述室内风出口 12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4为一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包 括表面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所述湿度传感器19内置于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内, 表面温度传感器18通过传输线敷设在空调区域最敏感处,采集并控制房间温湿度,从而防 止房间结露。空调区域温度调节和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分立设置,即冷/热负荷、湿负 荷分别处理,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夏季制冷时,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向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通入温度为 16 25°C的冷水,毛细管网通过辐射向空调区域制冷。传统水源热泵机组向置换新风除湿循 环系统3通入iTl(TC的低温冷水,室内回风与新风通过置换新风除湿装置交叉换热后,再 经过表冷器7除湿后通过送风口送入房间,实现空气循环。 冬季制热时,毛细管网末端专用水源热泵机组向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通入温 度为28 35°C的低温热水,毛细管网通过辐射向空调区域制热。传统水源热泵机组向置换新 风除湿循环系统3通入28 35°C的低温热水,新风与室内回风通过置换新风除湿装置交叉 预热后,再经过表冷器7通过送风口送入房间,实现空气循环。权利要求一种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它包括水源热泵机组(1)、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温、湿度控制系统(4);其特点在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循环泵(17)、集分水器(16)与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为一箱体结构,包括一个空气换热单元和一个冷冻单元;箱体内置平板热交换器(5)、过滤器(6)、表冷器(7)、风机(8);在箱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出口(9、10)、室内风进出口(11、12)、表冷器(7)进出水管口(13、14);外设的冷热源(20)通过循环泵(15)、进水管口(13)与表冷器(7)内腔相通,经出水管口(14)回入外设的冷热源(20)内;新风经过平板热交换器(5)与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后经过表冷器(7)与所述室内风出口(12)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4)为一露点保护温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细管网末端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它包括水源热泵机组(1)、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温、湿度控制系统(4);其特点在于:所述水源热泵机组(1)通过循环泵(17)、集分水器(16)与毛细管网辐射循环系统(2)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置换新风除湿循环系统(3)为一箱体结构,包括一个空气换热单元和一个冷冻单元;箱体内置平板热交换器(5)、过滤器(6)、表冷器(7)、风机(8);在箱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出口(9、10)、室内风进出口(11、12)、表冷器(7)进出水管口(13、14);外设的冷热源(20)通过循环泵(15)、进水管口(13)与表冷器(7)内腔相通,经出水管口(14)回入外设的冷热源(20)内;新风经过平板热交换器(5)与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后经过表冷器(7)与所述室内风出口(12)相通;所述温湿度控制系统(4)为一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包括表面温度传感器(18),湿度传感器(19),所述湿度传感器(19)内置于露点保护温控器装置内,所述表面温度传感器(18)通过传输线敷设在空调区域温湿度最敏感处采集并控制房间温湿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年良郭其峰张文全韩东方杨文博李卫金林田杨新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中南科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