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7887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包括一车灯外壳,以及一与该车灯外壳结合的灯罩,该灯罩由一导光外壳、一导光片以及一透光镜座组合而成;一发光二极体设于该车灯外壳中,向该透光镜座发射光束,该透光镜座产生一向下折射适当角度的主光源。该导光外壳具有多个透光孔,该导光片的光经由该透光孔释出而形成次光源。(*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灯尤其涉及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体因为具有高亮度、体积小、省电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灯具做为照明光源。自行车灯即为应用的一种。 一种传统型式辅助发光二极体光源向外射出的自行车灯灯罩结构,大致包括一反射杯以及一前罩。该反射杯内层为一反射材质,用以反射发光二极体光源,该前罩盖合于该反射杯前端,可依照该车灯所欲产生的出光光形,而为凸透镜、半凸透镜或平面透镜等。发光二极体光源大部份经由该反射杯反射后从前罩射出而产生一束状光线。 发光二极体束状光线是比较剌眼的,因此应向下调整照明角度,以免光线直射对方的眼睛。而习知向下调整照明角度的手段是藉由安装该车灯的灯座来达成。亦即调整该灯座的倾斜角度,使组装于其上的车灯微微向前倾斜,将照明光束的角度向下调整。已知照明角度以下斜8 16度为宜,但是一般使用者并不容易拿捏适宜的照明角度,而不当的照明角度将影响行车安全。 本技术申请人认为,依照发光二极体光源特性,设计一可自动将照明用的主光源向下折射适当角度的车灯,将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该车灯可将照明用的主光源向下折射适当角度且该车灯可产生向上散射的次光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包括 —车灯外壳,其内部具有一电池室,前端具有一镜座容置空间, 一设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的发光二极体; —灯罩,包括一结合且封闭该车灯外壳开口的导光外壳、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内表面的导光片、以及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和该导光片前端的透光镜座,该透光镜座位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该透光镜座的前端具有一当该发光二极体向该透光镜座发射光束时使出射光向下折射并汇聚成主光源的界面; —次光源透光构造,包括多个穿透该导光外壳而使该导光片的光释出形成次光源的透光孔。 其中,该次光源透光构造更包括多个设于该导光片上表面且对应位于每一透光孔中的透光凸点。 其中,该次光源透光构造更包括多个设于该导光片下表面的导光槽。 其中,该导光片前半部的导光槽为三角形。 其中,该导光片后半部的导光槽为多边形。 其中,该多边形导光槽的位置对应于该透光凸点。 其中,该多边形导光槽为一斜面槽。 其中,该导光外壳包括一镜座框以及从该镜座框的顶端水平延伸的光源散射板,该次光源透光构造设于该光源散射板。 其中,该镜座框具有一镜座嵌孔,该透光镜座的界面周缘固定于该镜座嵌孔的孔缘。 其中,该车灯外壳与该导光外壳具有能相对结合或分离的一第一扣合部和一第二扣合部。 通过上述构造,本技术的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利用主光源的折射原理,由于光源由光速小的介质进入光速大的介质,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线偏离法线,由此达到向下调整照明角度的技术效果,同时通过次光源中具有透光性的导光片、导光槽32的设置产生较佳效果的向后分光的技术效果,由此实现本技术的技术目的。 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新型内容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系按适于说明的比例、尺寸、变形量或位移量而描绘,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且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图2为本技术车图3为本技术车图4为本技术车图5为本技术车图6为本技术车图7为本技术车灯的立体外观图。灯的立体分解图。灯的灯罩的立体分解图。灯的灯罩的组合侧视图。灯的灯罩的组合仰视图。灯的灯罩的组合剖面图。灯的侧视图并描述主光源及次光源c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本技术的车灯主要包括 —车灯外壳IO,该车灯外壳10的内部具有一电池室ll,前端具有一镜座容置空间12,朝上的开口其周边为一第一扣合部13,下表面具有一灯座结合部14,用以和一灯座(图未示)结合。 一发光二极体15设于该镜座容置空间12的后端。 —灯罩50,包括一导光外壳20、一可透光的导光片30和一透光镜座40,三者以高周波技术结合为一体。该导光外壳20的周缘系一可和该车灯外壳10的第一扣合部13相对结合的第二扣合部25。该导光片30被固定于该导光外壳20的底面,该透光镜座40固定于该导光外壳20和该导光片30的前端。该导光外壳20由一镜座框21,以及从该镜座框21的顶端水平延伸的光源散射板22所构成。该镜座框21与该散射板22具有一大于90度的内角。 一镜座嵌孔23设于该镜座框21中。多个透光孔24均匀的布设于该光源散射板22。该导光片30的上表面具有多个透光凸点31 —一的对应位于该透光孔24中;其下表面均匀的布设多个导光槽32。图例所示该导光片30前半部区域的导光槽321系为锐角三角形,后半部区域的导光槽322则是面积大于前述三角形的四边形或多边形。该透光镜座404的前端为一可使出射光向下折射的一界面42,后端具有一发光二极体容设槽41。该透光镜座40被固定于该导光片30的前端,该界面42的周缘被固定于该镜座嵌孔23的孔缘。 上述透光孔24、透光凸点31、导光槽32构成该灯罩50的次光元透光构造。 如图7,上述灯罩50藉由该导光外壳20的第二扣合部25与该车灯外壳10的第一扣合部13结合,而固定于该车灯外壳IO,并将该车灯外壳10的整个开口封闭,该透光镜座40位于该镜座容置空间12中,发光二极体15位于该发光二极体容置槽41,而向该透光镜座40发射光源。从该透光镜座40的界面42射出的光为主光源,而透过该导光片30从该导光外壳20的透光孔24释出的则为次光源。兹将主光源和次光源说明如下。 主光源,发光二极体15的光束通过该透光镜座40从该界面42射出,依据光的折射原理,光源由光速小的介质(透光镜座40)进入光速大的介质(空气),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折射线偏离法线,故发光二极体15光束从该界面42射出时将产生向下折射一适当角度的情形,达到向下调整主光源照明角度的目的,已知向下调整照明角度以8 16度为宜。 次光源,发光二极体15光束经由透光镜座40除了向界面42出射之外,亦可藉由具有透光性的导光片30而从该导光外壳20释出,形成次光源。导光片30利用其上的透光凸点31从该导光外壳20的透光孔24释出次光源。上述导光槽32的设置是为了增加该导光片30的透光率,导光槽32所在位置的导光片30壁厚相对较薄,因而增加透光率。而该导光片30后半部的导光槽322的面积大于前半部的导光槽321的面积,是因为导光片30后半部相对于该透光镜座40的距离较前半部大,因此所能接收的光源亮度较弱,因此以扩大导光槽面积的方式来增加透光面积及透光率,使得该导光片30前半部及后半部的透光率相当,使从导光外壳20的透光孔24释出的次光源是平均的,而不致有前端较明亮后端较暗淡的差别。此外,三角形导光槽321的功能是让光线由前向后分散,夹角愈大分光效果越佳,使该导片30前半部的光可以调整平均分布。四边形导光槽322除了具有夹角与面积较该三角形导光槽321大而分光效果更佳的特征外,其另一特征为该四边形导光槽322是一斜面槽,且位置与该透光凸点31对应,利用斜面使光反射至上方透光凸点31。该三角形导光槽321及该四边形导光槽322均为后端夹角大于前端夹角的特征,以便产生较佳效果的向后分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灯外壳,其内部具有一电池室,前端具有一镜座容置空间,一设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的发光二极体;一灯罩,包括一结合且封闭该车灯外壳开口的导光外壳、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内表面的导光片、以及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和该导光片前端的透光镜座,该透光镜座位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该透光镜座的前端具有一当该发光二极体向该透光镜座发射光束时使出射光向下折射并汇聚成主光源的界面;一次光源透光构造,包括多个穿透该导光外壳而使该导光片的光释出形成次光源的透光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灯外壳,其内部具有一电池室,前端具有一镜座容置空间,一设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的发光二极体;一灯罩,包括一结合且封闭该车灯外壳开口的导光外壳、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内表面的导光片、以及一结合于该导光外壳和该导光片前端的透光镜座,该透光镜座位于该镜座容置空间中;该透光镜座的前端具有一当该发光二极体向该透光镜座发射光束时使出射光向下折射并汇聚成主光源的界面;一次光源透光构造,包括多个穿透该导光外壳而使该导光片的光释出形成次光源的透光孔。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其特征在于该次光源透光构造更包括多个设于该导光片上表面且对应位于每一透光孔中的透光凸点。3. 如权利要求2所述折射光源角度的自行车车灯,其特征在于该次光源透光构造更包括多个设于该导光片下表面的导光槽。4. 如权利要求3所述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庆义林嵩晢苏仁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