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1302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读卡器包括:感应线圈、射频单元、控制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指示单元、电源接口,感应线圈、射频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指示单元、电源接口均连接至控制单元;其中,感应线圈用于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以频率向ID卡发送射频信号,接收来自ID卡以频率发送的射频信号和/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射频单元用于对频率进行处理;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控制单元的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将解码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通信接口用于将来自控制单元的解码数据发送给上级控制器,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指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读卡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停车场出入口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对出入车辆进行管 理,配备了 ID卡的固定用户车辆可以刷ID卡进出停车场,即,将ID卡放置在读卡器的有效 读卡距离的范围之内,读卡器对ID卡进行识别、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当识别成功和/或 者数据处理成功后,车辆可以出入停车场。 然而,目前停车场使用的读卡器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停车场普遍采用的读卡器的读卡距离在0至15厘米,车辆刷卡时司机必须 将车窗摇下伸出手臂来刷卡,尤其在天气恶劣的环境下造成了不便; 第二,有些停车场采用3 10米的远距离有源读卡器,但存在读卡距离太远,ID卡 相互间易产生干扰的问题,例如读卡器不读或误读ID卡,并且存在需要经常更换ID卡内内 池的问题,此外整套设备价格昂贵、管理成本高。 针对上述停车场内读卡器的有效读卡距离不适于车辆刷卡,并且ID卡间容易产 生干扰的问题,目前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读卡器,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上述停车场内读 卡器的有效读卡距离不适于车辆刷卡,并且ID卡间容易产生干扰的问题。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 一种读卡器。 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包括感应线圈、射频单元、控制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 、指示单元、电源接口 ,感应线圈、射频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 、指示单元、电源接口均连接至控制单元;其中,感应线圈用于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以频率向ID卡发送射频信号,接收来自ID卡以频率发送的射频信号和/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射频单元用于对频率进行处理;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控制单元的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将解码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通信接口用于将来自控制单元的解码数据发送给上级控制器,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指示。 优选地,频率包括125KHz。 优选地,读卡器发送和/或接收数据。 优选地,通信接口包括wiegand 26数据接口 、 wiegand 34数据接口 、 RS232数据 接口、RS485数据接口。 优选地,指示单元包括声音指示器、和/或指示灯。 优选地,ID卡包括有源卡和/或无源卡。 借助于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读卡器中的感应线圈的面积根据读卡 距离进行设定,能够使读卡器有效地识别读卡距离内的ID卡,从而能够避免读卡器的有效读卡距离不适于车辆刷卡、ID卡间容易产生干扰的问题。 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 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 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具体实施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 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l是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l所示,根据本本技术的 读卡器包括感应线圈1、射频单元2、控制单元3、解码单元4、通信接口 5、指示单元6、电源 接口 7,感应线圈1、射频单元2、解码单元4、通信接口 5、指示单元6、电源接口 7均连接至 控制单元2。 其中,感应线圈l根据读卡距离设定其面积,例如,当ID卡为EMID卡时,读卡距离 可设为0至160厘米,当读卡距离在0至120厘米的范围内时,感应线圈相应地设置为直径 22厘米的圆形天线、天线面积为380. 13平方厘米,当读卡距离在0至160厘米的范围内时, 感应线圈相应地设置为直径45厘米X70厘米的矩形天线、天线面积为3150平方厘米。感 应通信接口 5包括wiegand 26数据接口 、wiegand 34数据接口 、RS232数据接口 、RS485数 据接口。指示单元6包括声音指示器、和/或指示灯。 在图l所示的读卡器中,射频单元2用于对频率进行处理,具体地,该频率可以是 125KHz ;感应线圈1用于根据控制单元3的指令以125KHz向ID卡发送射频信号,接收来 自ID卡以125KHz发送的射频信号和/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控制单元3,其中ID卡可 以是有源卡或无源卡;解码单元4用于对来自控制单元3的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 将解码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3 ;根据数据格式,例如wiegand 26数据接口 ,通信接口 5 (即 wiegand 26数据接口 )用于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解码数据以wiegand 26格式发送给上级 控制器。 图l所示的读卡器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图2示出了图l所示读卡器的工作流程, 包括检测、接收、解码、发送这四个步骤。 1、检测步骤读卡器以无源方式通过感应线圈1不断发出125KHz的检测信号,当 有源ID卡或无源ID卡进入到无源方式的检测范围内(即上述预定的读卡范围)时,ID卡 接收到读卡器发出的125KHz射频信号后,将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信息以125KHz的频率进 行发送; 2、接收步骤感应线圈1接收到ID卡发出的数据后,将该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3 ; 3、解码步骤控制单元3将数据发送到解码单元4,解码单元4对该数据进行解码 得到解码数据,并将解码数据发送给控制单元3 ; 4、发送步骤控制单元3将解码数据通过通信接口 5以wiegand格式发送给上级 控制器,以便上级控制器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读卡器具体实施的工作示意图,图1所示的读卡器10 内的感应线圈与控制单元的匹配电容组成串联谐振电路ll,读卡器10 —直以125KHz的频 率进行检测(即进行上述的检测步骤),当有EMID卡20进入到读卡器1的检测范围内时, EMID卡20通过内部的并联谐振电路21接收到读卡器1发出的125KHz射频信号后,EMID 卡2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启动EMID卡20工作,以125KHz的工作频率发送出存储在 CPU 22中的数据信息(即上述的接收步骤),读卡器10的处理电路12读取信息并解码后 (即上述的解码步骤),将数据通过设定的格式输出给上级控制器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即上 述的发送步骤)。 此外,通过在控制单元3中加载不同的功能模块,还可以实现对ID卡的控制和管 理,例如,读卡器每次只能读一张ID卡,同一 ID卡在读卡区内可以连续读取,多张ID卡在 读卡区内时禁止读取。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读卡器中的感应线圈的 面积根据预定的读卡距离进行设定,能够使读卡器有效地识别读卡距离内的ID卡,从而能 够避免读卡器的有效读卡距离不适于车辆刷卡、ID卡间容易产生干扰的问题;并且,相比 于相关技术,本技术的读卡距离适中,读卡器的响应速度快、性能稳定、性价比高,还能 通过多种数据接口读取和发送数据,从而具有较高的兼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射频单元、控制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指示单元、电源接口,所述感应线圈、所述射频单元、所述解码单元、所述通信接口、所述指示单元、所述电源接口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感应线圈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指令以频率向ID卡发送射频信号,接收来自所述ID卡以所述频率发送的射频信号和/或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射频单元用于对所述频率进行处理;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将所述解码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将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解码数据发送给上级控制器,所述指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指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线圈、射频单元、控制单元、解码单元、通信接口、指示单元、电源接口,所述感应线圈、所述射频单元、所述解码单元、所述通信接口、所述指示单元、所述电源接口均连接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感应线圈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单元的指令以频率向ID卡发送射频信号,接收来自所述ID卡以所述频率发送的射频信号和/或数据,并将所述数据发送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射频单元用于对所述频率进行处理;所述解码单元用于对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数据进行解码得到解码数据,并将所述解码数据发送给所述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将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解码数据发送给上级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大海刘鹏王文生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紫光百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