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器及其光线反射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10235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太阳能芯片聚光的聚光器,其包括四光线反射架,此四光线反射架相互围绕设置,其中每一光线反射架包括一反射块及一座体,该反射块包含一反射面,且该反射块两侧设有二滑槽;该座体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对应该二滑槽设立,该本体向外翻折形成一结合部;该些光线反射架彼此相邻围绕排列,并使该些反射面围绕形成一反射空间。当阳光照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任一反射面时,将会依所设定的角度反射,最后将会落到所预设的太阳能芯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直接连接或锁固于该太阳能芯片组上,藉此可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稳固地结合在太阳能芯片的周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光器及其光线反射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辅助太阳能芯片进行聚光的聚光器及其光线反射架。技术背景由于石油能源逐渐减少,再加上燃烧石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视为地球暖化的 主要凶手,故积极开发新能源为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利用太阳能来产生电力为目前主要发展方向,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太阳能供应 源源不断,电力生成过程不会产生环境污染,不会消耗地球本身资源及导致地球温室效 应。将太阳能芯片置于阳光下,在经过内部反应作用后,即会产生电力。其中,聚光型太阳能模块中的聚光装置具有扁平菲涅耳(Fresnel)透镜及二次聚 光器(secondary concentrator);太阳光经过菲涅耳透镜及二次聚光器照射于用于将太阳 能转换成为电能的芯片上。二次聚光器的用途在于提升太阳能模块的可容许角度并且进 一步均勻化聚光后的太阳光,使得每一太阳能芯片转换效率可达到最佳效果,然而,此 种太阳能撷取装置必需搭配追日系统,以使芯片能正对太阳,但是追日系统转动时所产 生的震动,将易使透镜位置晃动,造成阳光落点的偏差,间接降低芯片转换太阳能的效 率。目前,有一种做为二次聚光使用的棱镜柱,其系直接安装在太阳能芯片上,藉 此将偏离的阳光再次聚焦至太阳能芯片上,但是其系直接黏着于太阳能芯片上,使太阳 能芯片的散热不良,导致芯片过热而造成电能转换效率降低,并且经长期曝晒后,将造 成黏性丧失,且因为棱镜柱呈柱状,重心较高,故当追日系统转动进行追日时,容易晃 动翻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聚光器,用 以将太阳光导引至该聚光器所结合的太阳能芯片上,并且可稳定地于太阳能芯片周围站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聚光器包括四光线反射架,其中每一光线 反射架包括一反射块及一座体,该反射块包含一反射面,且该反射块两侧设有二滑槽; 该座体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对应该二滑槽设立,该 本体向外翻折形成一结合部;该些光线反射架彼此相邻围绕排列,并使该些反射面围绕 形成一反射空间。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线反射架,其包括一反射块及一座体,该反射块包 含一反射面,且该反射块两侧设有二滑槽;该座体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 成二滑轨,该二滑轨对应该二滑槽设立,该本体向外翻折形成一结合部;该些滑槽与该 些滑轨的配合,使该反射块与该座体结合,并且,该反射面朝向外侧。上述座体进一步包含一间距调整机构,用以调整该二滑轨的间距,该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一穿设于该二滑轨之间的螺丝,一螺帽于该二滑轨的外侧锁入该螺丝,藉由调 整该螺帽的位置,以调整该二滑轨的间距。上述反射空间上方的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截面积。上述反射块上方两侧的距离大于下方两侧的距离,且该些反射块下方向内凹设有一凹槽。上述反射块为玻璃材质,而该反射面为金属材质,且该金属材质的反射面镀于 该玻璃材质的反射块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当阳光落到本技术聚 光器的任一反射面时,将会依所设定的角度反射,最后将会落到所预设的位置,故当本 技术结合在一太阳能芯片组上时,将会使偏移的阳光聚焦于该太阳能芯片组上的芯 片,以提升各太阳能芯片的转换效率。再者,本技术利用结合部与太阳能芯片组上 的电路板直接连接或锁固,藉此可使本技术稳固地结合在太阳能芯片的周围,不会 因外力而翻倒。再者,当任一反射块有损坏时,各反射块可直接抽取置换,不需将整体 聚光器取下更换,故可简化更换的步骤以及材料的费用。又,本技术的间距调整机构能调整二滑轨的间距,并藉此来夹持与调整反 射块的高度位置,故可对每一反射块来进行调整,使其达到最佳高度。再者,该些反射块进一步使上方两侧的距离大于下方两侧的距离,当将该反射 块置入于该座体时,可具有固定的效果。根据上述诸多优点,为使审查委员对本技术能进一步的了解,故揭露一较 佳的实施方式如下。以下兹举一最佳实施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技术的构成内 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反射块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线反射架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结合于一太阳能芯片组上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于相对二光线反射架结合于一太阳能芯片组上的侧视 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单一光线反射架结合于一太阳能芯片组的立体示意 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反射块设有凹槽的反射块剖面视意图;图11与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反射块设有凹槽的爆炸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反射块设有凹槽的结合后立体示意图。标号说明10......座体11……本体111..…··滑轨12.…结合部13.…间距调整机构131..…·螺丝132..…··螺帽20...…反射块21...…滑槽22...…反射面23...…凹槽S….· 反射空间C-· 太阳能芯片B.... 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聚光器包括四个光线反射架,每一光线 反射架包括一座体10与一反射块20。请进一步配合图1至图5,该反射块20包含二滑槽21及一反射面22。该座体 10包含一本体11及一结合部12,其中该本体于该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成二滑轨111,该 二滑轨111对应该二滑槽21设立。该结合部12由该本体11向外翻折形成;其中,如图 6与图7所示,该些光线反射架彼此相邻围绕排列,并使该些反射面22围绕形成一反射 空间S,当有光线落入该些反射面22上时,经由各反射面22上的反射,该些光线最后将 会落于该太阳能芯片C (见图9)上,故可使太阳能芯片C发挥最大功效。当将本技术实施例置放于一太阳能芯片C周围时,可藉由该结合部12与该 太阳能芯片C上的电路板B结合,藉此使得该座体10得以稳固地站立于该电路板B上。 再者,该反射块20利用两侧滑槽21的设置,可相对于该座体10滑动,便于使用者拿取 进行更换,因此,当有单一反射块20毁损时,可直接取出进行更换,不需整体卸下,处 理简便且节省成本,且当该反射块20滑至定位后,该反射块20的底部可与该太阳能芯片 C的边缘紧邻,使得阳光聚焦更加集中。又,请再参阅图3与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该座体10进一步包含一间距调整机 构13,该间距调整机构13包括一螺丝131及一螺帽132,该螺丝131穿设于该二滑轨21, 而该螺帽132 —端锁入该螺丝131,藉由调整该螺帽132的位置,可进一步调整该二滑轨 111的间距,当该二滑轨111的间距较大时,该反射块20将可相对于该座体10移动,换 言之,当该二滑轨111的间距较小时,将会把该反射块20固定于该座体10上,使其具有 稳定的位置及高度。再者,请配合图8的示意图所示,该反射空间S上方的截面积大于下方的截面 积,藉此可提供更大的区域,以将更多的阳光或是偏离更远的阳光反射至该太阳能芯片 C上。又,该些反射块20上方两侧的距离大于下方两侧的距离,藉此,当该些反射块20在滑入该座体10,且接近座体10的底部时,将会因下方通道较窄而造成反射块20无 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光线反射架,每一光线反射架包括一反射块及一座体,该反射块包含一反射面,且该反射块两侧设有二滑槽;该座体包含一本体,该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对应该二滑槽设立,该本体向外翻折形成一结合部;该些光线反射架彼此相邻围绕排列,并使该些反射面围绕形成一反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光线反射架,每一光线反射架包括一反射块及 一座体,该反射块包含一反射面,且该反射块两侧设有二滑槽;该座体包含一本体,该 本体两侧向内弯折形成二滑轨,该二滑轨对应该二滑槽设立,该本体向外翻折形成一结 合部;该些光线反射架彼此相邻围绕排列,并使该些反射面围绕形成一反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进一步包含一间距调整机构, 用以调整该二滑轨的间距,该间距调整机构包括一穿设于该二滑轨之间的螺丝,一螺帽 于该二滑轨的外侧锁入该螺丝,藉由调整该螺帽的位置,以调整该二滑轨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空间上方的截面积大于下方的 截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些反射块上方两侧的距离大于下方 两侧的距离,且该些反射块下方向内凹设有一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光器,其特征在于,该些反射块为玻璃材质,而该反射面 为金属材质,且该金属材质的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涂刘淮上
申请(专利权)人:欧雅大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