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6810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下部导轨(1)和上部导轨(2)。下部导轨(1)或上部导轨(2)具有:设置在宽度方向的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壁(22),以及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位置上并与第一壁(22)相对的第二壁(23)。第一壁(22)和第二壁(23)中的至少一个壁具有开口部,保持部件(5)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及螺母部件(4)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进入所述开口部中,并与所述开口部的前后方向上的内侧面相对。由此,既能抑制保持部件的变形,又能实现保持部件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等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技术背景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06713号中提出了以往的车辆用座椅的滑 动结构。该公报所公开的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不能旋转地固定在下部导轨上的丝杠(螺纹 杆,screw rod)和与该丝杠螺合的螺母部件。在上部导轨上固定有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 是对板状体进行折弯加工从而形成的。所述保持部件呈U字形,包括前保持片、后保持片以 及连结它们的底端部的连结片。所述螺母部件可旋转地支撑在齿轮箱中。该齿轮箱容纳在所述保持部件的前保持 片与后保持片之间。即,所述螺母部件通过所述齿轮箱保持在所述保持部件上(参照日本 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106713号的图4)。并且,若所述螺母部件旋转并沿着所述丝杠的轴向移动,则所述螺母部件通过所 述齿轮箱向前方或后方按压所述保持部件。由此,所述上部导轨相对于所述下部导轨向前 方或后方移动。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保持部件呈U字形,因此具有如下所示的问题。例如图观所 示,当向前方或后方的力量P施加到上部导轨100上时(图观中例示了承受向后方的力量 P的情况),随之,保持部件101欲与上部导轨100 —起向该力量P的方向移动而按压齿轮 箱102。承受该力量P的齿轮箱102按压螺母部件103。由于螺母部件103与丝杠104螺 合而无法移动,所以齿轮箱102和保持部件101承受来自于螺母部件103的反作用力。由 此,保持部件101会如图观所示那样地变形。作为抑制此种变形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加厚齿轮箱102及保持部件101的板厚的 方法。但在这种情况下,当成形齿轮箱102及保持部件101时的弯折加工中需要较大的力 量而导致难以加工,并且,由于保持部件变大,因而难以容纳在上部导轨或下部导轨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保持部件的变形,又能实现保持部件小型化 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包括下部导轨,固定在车身上,并沿该 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上部导轨,固定在座椅上,并能相对于所述下部导轨沿所述前后方向 移动;丝杠,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的任一导轨上;螺母部件,与所述丝杠 螺合,并能相对于该丝杠旋转;以及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 置所述丝杠的导轨上,并保持所述螺母部件;其中,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 所述丝杠的导轨具有,设置在该导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壁,以及设置在该宽 度方向的另一侧位置上并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 一个壁具有开口部;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和所述螺母部件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进入所述开口部中,并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面相对。由此,既能抑制保持部件的变形,又能实现保持部件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螺母部件及蜗杆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 图。图4是图1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沿V-V线剖视图。图6是图4的沿VI-VI线剖视图。图7是当将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保持在第一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上时的说 明图。图8是表示从图7的状态起缩小了保持部件的前保持片到后保持片的距离,以保 持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当将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上 部导轨上时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将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 上部导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1是将保持第一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上部 导轨上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12是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突片插入孔的上部导轨主要部分的侧视 图。图13是在突片插入图12所示的变形例的突片插入孔中的状态下的上部导轨主要 部分的侧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立体图。图15是图14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螺母部件及蜗杆的位置关系的分解立体 图。图17是图14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的侧视图。图18是图17的沿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图17的沿XIX-XIX线剖视图。图20是当将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保持在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上时的说 明图。图21是表示从图20的状态起缩小了保持部件的前保持片到后保持片的距离,以 保持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当将保持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上 部导轨上时的说明图。图23是表示将保持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上部导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M是将保持第二实施方式的螺母部件及蜗杆支撑部件的保持部件组装在上部 导轨上的状态下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25是设置有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螺母收容孔及突片插入孔的上部导轨主 要部分的侧视图。图沈是在螺母部件及突片插入图25所示的变形例的螺母收容孔及突片插入孔中 的状态下的上部导轨主要部分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未设置突片插入孔及突片的参考例的说明图。图观是表示以往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中的保持部件发生变形的状态的剖视 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进行详细说 明。在以下各实施方式中,以车辆为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的X方向表 示车身的前方、Y方向表示车身的后方、Z方向表示车身的左方、W方向表示车身的右方。(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汽车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具备长条状的下部导轨 1、长条状的上部导轨2、长条状的丝杠3、与丝杠3螺合的螺母部件4、以及保持部件5,所述 螺母部件4可旋转地保持在该保持部件5上。此外,该滑动结构还包括后述的减速装置。下部导轨1具有作为第一壁的右侧壁12、作为第二壁的左侧壁13、以及作为第三 壁的下壁14。下壁14将右侧壁12的底端部和左侧壁13的底端部彼此连结。右侧壁12与 左侧壁13从下壁14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延伸。右侧壁12与左侧壁13 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并且相互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右侧壁12与左侧壁13分别具 有从各上端向内侧折回的折回片15。换言之,下部导轨1具有剖面为大致U字形且上侧开 口的导轨主体部,以及一对折回片15。下部导轨1具有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槽。下部导轨1配设为下壁14位于下侧,并且其长边方向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下壁 14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车身的底面上。下部导轨1是对金属薄板实施弯折加工等冲 压加工从而成形的。上部导轨2具有作为第一壁的右侧壁22、作为第二壁的左侧壁23、以及作为第三 壁的上壁对。上壁M将右侧壁22的上端部和左侧壁23的上端部彼此连结。右侧壁22与 左侧壁23从上壁M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向下方延伸。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 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并且相互大致平行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分别具 有从各下端向外侧折回的折回片25。换言之,上部导轨2具有剖面为大致U字形且下侧开 口的导轨主体部,以及一对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导轨,固定在车身上,并沿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上部导轨,固定在座椅上,并能相对于所述下部导轨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丝杠,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的任一导轨上;螺母部件,与所述丝杠螺合,并能相对于该丝杠旋转;以及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所述丝杠的导轨上,并保持所述螺母部件;其中,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所述丝杠的导轨具有,设置在该导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壁,以及设置在该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位置上并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壁具有开口部,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和所述螺母部件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进入所述开口部中,并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面相对。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10-5 2009-231199;JP 2009-10-5 2009-231200;1.一种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部导轨,固定在车身上,并沿该车身的前后方向延伸;上部导轨,固定在座椅上,并能相对于所述下部导轨沿所述前后方向移动; 丝杠,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的任一导轨上; 螺母部件,与所述丝杠螺合,并能相对于该丝杠旋转;以及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所述丝杠的导轨上,并保持 所述螺母部件;其中,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所述丝杠的导轨具有,设置在该导轨的宽度方 向的一侧位置上的第一壁,以及设置在该宽度方向的另一侧位置上并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中的至少一个壁具有开口部,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和所述螺母部件的一部分中的至少一者进入所述开口部中,并 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面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具有 保持部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以及插入部,是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外 侧位置上;其中,所述开口部包括让所述插入部进入的保持部件插入孔,所述插入部与所述保持部件插入孔的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内侧面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主体包括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相互隔开距离而相对的板状的第一保持片和 板状的第二保持片,所述第一保持片保持所述螺母部件的前侧端部,所述第二保持片保持所述螺母部件的 后侧端部,所述插入部包括板状的第一突片和板状的第二突片,所述第一突片从所述第一保持片 向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突出,所述第二突片从所述第二保持片向所述宽度方 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突出,所述保持部件插入孔为分别让所述第一突片和第二突片进入的多个狭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导轨和所述上部导轨中没设置所述丝杠的导轨还具有将所述第一壁的底端 部和所述第二壁的底端部彼此连结的第三壁, 所述第三壁具有卡止所述保持部件的卡止孔,所述保持部主体还包括将所述第一保持片的底端部和所述第二保持片的底端部彼此 连结的连结片,并能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弹性变形,所述保持部件还具有第一卡止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一保持片靠近所述保持部件的上 端侧的位置;以及第二卡止部,设置在比所述第二保持片靠近所述保持部件的上端侧的位 置,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在承受克服所述保持部件的弹力的力量而相互之 间沿前后方向的距离被缩小的状态下,能进入所述卡止孔中,并且,在所述卡止孔中,该克服所述保持部件的弹力的力量被解除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卡止部按压所述卡止孔的所述前 后方向上的前方的内侧面以卡止在所述卡止孔中,所述第二卡止部按压所述卡止孔的所述 前后方向上的后方的内侧面以卡止在所述卡止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包括让所述螺母部件的所述一部分进入的螺母收容孔,所述螺母部件的轴向沿着所述前后方向,该螺母部件具有朝向前方的前表面及朝向后 方的后表面,进入所述螺母收容孔中的所述螺母部件的所述一部分包括所述前表面的一部分及所 述后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前表面的所述一部分与所述螺母收容孔的前内侧面相对,所述后表面的所述一部 分与所述螺母收容孔的后内侧面相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樽泽诚梅崎几世纪
申请(专利权)人: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