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系包含: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各该等碳质颗粒系可选择卡固于所述金属网层之网格内或由所述金属网层以覆盖固定所述碳质颗粒其中任一状态,前述碳质复合层系可与一金属制基体搭配组合;并透过烧结将所述碳质复合层固定于前述金属制基体;根据前述散热结构不仅可提升散热效率进者更可改善碳质颗粒附着度不佳之缺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尤指一种具有极佳之散热效能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现行电子设备随着运算及处理数据之效能越高及速度越快,其内部所设置之电子组件相对的将会产生更高之热量,如无法实时将热能排出,轻者将影响运作效率重者则将会造成电子组件烧毁,故现有技术于电子组件上方设置有散热单元并透过该散热单元对所述电子组件进行散热,现有散热组件通常以散热鳍片组或散热器之状态为最为常见之使用状态,并于散热组件之本体与热源间搭配穿设热管以增加导热及散热之效能。目前,由于热管具有较快的传热速度,而广泛应用于电子组件散热领域。常用之热管包括具有一定真空度之密封管型壳体,且在壳体内设有烧结而成之毛细结构并于壳体内 充有适量之工作流体,该热管一端为蒸发端而另一端为冷凝端。当热管蒸发端受热时,工作 液体蒸发汽化,蒸气在微小压差下流向冷凝端放出热量后凝结成液体,所述液体藉由毛细 结构产生之毛细压力差回流至热管蒸发端,而从使热量由热管蒸发端迅速传至冷凝端。然 而,热管之工作性能受毛细压力差和回流阻力二者因素之影响,该二因素随着毛细结构之 毛细孔隙之大小而变化,当毛细孔隙较小时,其具有较大毛细压力差,可驱动凝结液体进入 毛细结构内并向蒸发端回流,但另一方面毛细孔隙之减小使工作流体回流之摩擦力和粘滞 力增大,即工作液体回流阻力增大,导致工作液体回流速度慢,易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 现象,而当毛细孔隙较大时,工作液体受到较小回流阻力,然而,使凝结液体吸入毛细结构 之毛细压力差随之减小,减少工作液体回流量,亦会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现象,且因热 管内部毛细结构系将铜粉末透过粉末冶金之方式烧结于热管内壁以形成所述毛细结构,也 因毛细结构具有孔隙,彼此间结合度不佳,铜粉末常因热管受外力弯折而脱落散布于热管 内部令热管导热效能降低,故传统热管之毛细结构已无法负荷高功率之中央处理器所产生 之热能。 根据上述所知之缺点,熟悉该项技艺之人士系采用具有高导热系数之人工钻石材 料来作为增加散热及导热效能之结构材料,工业钻石之热传导性高达2300 (W/m. K),相较于 铜之热传导性401 (W/m. K),高出甚多,故透过所述人工钻石材料所制成之散热结构系可有 效提升散热效率,因受人工钻石材料沉积及制造方法种种条件因素受限制下,故成本较为 昂贵,例如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对欲沉积之工件进行人工钻石镀层批覆,欲沉积之工件大 小及材料熔点皆为受限制之条件之1,故针对较大型及低熔点之材料则无法披覆人工钻石 镀层,故需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并搭配其它异质材料一起混合烧结使用,但所述人工钻石 材料与其它异质材料结合度不佳,例如透过粉末冶金之方式令所述人工钻石材料与金属粉末烧结结合,最后人工钻石材料亦会因为结合度不佳而脱落;故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结合度不佳; 2.成本较高; 3.导热效能不佳; 4.加工材料受限条件较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结构单纯、易于制作以及有效 降低成本之设计,以改善前述现有技术之缺失,实为本产业亟需待解决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结构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结构。 本技术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改善碳质颗粒应用于散热结构中附着度不佳的散热结构。 为达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系包含至少 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各该 等碳质颗粒选择地卡固于所述金属网层之网格内或受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并所述碳质 颗粒系可选自于钻石及石墨所组成之群组,所述碳质复合层可与至少一金属制基体搭配, 附着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另者,所述碳质复合层更可与一具有腔室之金属制基体 搭配,所述碳质复合层系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 为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系包含至 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各该等碳质颗粒外部披覆有至少一 层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前述该等碳质颗粒选择地卡固于所述金属网 层之网格内或受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并该碳质颗粒系可选自于钻石及石墨所组成之群 组,及所述金属镀层材料系可选自于铜及铝及银所组成之群组,另者,所述碳质复合层可与 至少一金属制基体搭配,附着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再者,所述碳质复合层更可与一 具有腔室之金属制基体搭配,所述碳质复合层系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 为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系包含 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及复数高导热金属颗粒,所述金属 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前述该等碳质颗粒与前述高导热金属颗粒均匀混合,并由所述金属 网层覆盖固定,该碳质颗粒系可选自于钻石及石墨所组成之群组,及所述高导热金属颗粒 系可选自于铜及铝及银及镍所组成之群组,另者,所述碳质复合层可与至少一金属制基体 搭配,附着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再者,所述碳质复合层更可与一具有腔室之金属制 基体搭配,所述碳质复合层系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 为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技术系提供一种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系包含 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及复数高导热金属颗粒,各该等碳 质颗粒外部披覆有至少一层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前述该等碳质颗粒 与前述高导热金属颗粒均匀混合,并由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该碳质颗粒系可选自于钻 石及石墨所组成之群组,所述金属镀层材料系可选自于铜(Cu)及铝(Al)及银(Ag)所组成 之群组,所述高导热金属颗粒系可选自于铜及铝及银及镍所组成之群组,另者,所述碳质复 合层可与至少一金属制基体搭配,附着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再者,所述碳质复合层 更可与一具有腔室之金属制基体搭配,所述碳质复合层系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 散热结构之制造方法,系包含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金属制基体及至少一金属网 层及复数碳质颗粒;并将所述碳质颗粒压入前述金属网层之网格中构形成一碳质复合层;再将前述碳质复合层披覆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并以烧结之方式令所述碳质复合 层与金属制基体紧固贴合;在将该等碳质颗粒压入前述金属网层之网格之步骤前,更可于 所述碳质颗粒外部披覆至少一金属镀层,另者,于所述碳质颗粒外部披覆至少一金属镀层 之步骤前,更包括先于所述碳质颗粒表面披覆碳化层之步骤,所述碳化层材料系选自于铬 (Cr)、钛(Ti)、钨(W)、钼(Mo)、硅(Si)、钒(V)等材料所组成之群组,及前述金属镀层材料 系选自于铜(Cu)及铝(Al)及银(Ag)及所组成之群组,并且该碳质颗粒系选自于钻石及石 墨所组成之群组,再者,于前述将所述碳质颗粒压入前述金属网层之网格中之步骤前,更包 括将所述碳质颗粒与高导热金属颗粒均匀混合之步骤。 —种散热结构之制造方法,所述散热结构之制造方法,系包含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金属制基体及至少一金属网层及复数碳质颗粒;将所述碳质颗粒均布前述金属制基体欲沉积之部位;再由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形成一碳质复合层;及以烧结之方式令所述碳质复合层与金属制基体紧固贴合;其中将所述碳质颗粒均布前述金属制基体欲沉积之部位之步骤前,更可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各碳质颗粒选择地卡固于所述金属网层之网格内或受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属网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各碳质颗粒选择地卡固于所述金属网层之网格内或受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结构更具有一金属制基 体,所述碳质复合层覆盖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结构更具有一金属制基 体,所述金属制基体具有至少一腔室,所述碳质复合层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4. 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含至少一碳质复合层,具有复数碳质颗粒及至少一金 属网层,各该等碳质颗粒外部披覆有至少一层金属镀层,所述金属网层具有复数网格,且前 述该等碳质颗粒选择地卡固于所述金属网层之网格内或受所述金属网层覆盖固定。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结构更具有一金属制基体,所述碳质复合层覆盖于所述金属制基体一侧表面。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散热结构更具有一金属制基 体,所述金属制基体具有至少一腔室,所述碳质复合层附着于前述金属制基体之腔室表面。7. —种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恩,陈盈同,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恩,陈盈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