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结构的古筝,包括由上部的面板、下部的底板、两端的端板和前后侧板组成的中空共鸣体,所述面板上设有筝码,筝码上架设有筝弦,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音柱管,各音柱管对应于上方的筝码而按相应间隔直立设置在中空共鸣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音柱管替代传统的音梁,使声音通过音柱管传导给底板,另外音柱管中的空间还可以共振,从而增强了共鸣和泛音,使古筝发音响亮、敏感,音色纯厚,富有弹性,筝韵发挥淋漓尽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古筝,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良型古筝。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古筝面板与底板的传声装置是音梁。一台古筝内部共设两条音梁,上下各 一条固定于面板与底板之间,音梁是古筝琴弦、琴码、面板的震动传给底板的主要途径,若 无音梁,古筝的发声就空、干,音量也小。弹过古筝的人在实践中得知,靠近音梁旁的弦发音 特别厚实,有韵味,离远了就稍差一点,距离远的音比较空、干,不够饱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 古筝,以使古筝发音响亮、敏感,音色纯厚,富有弹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改良结构的古筝,包括由上 部的面板、下部的底板、两端的端板和前后侧板组成的中空共鸣体,所述面板上设有筝码, 筝码上架设有筝弦,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音柱管,各音柱管对应于上方的筝 码而按相应间隔直立设置在中空共鸣体内。所述的筝码是每相邻两筝码或三筝码或独个筝码分别配置一个音柱管。所述的音柱管是由一中空圆柱形共鸣管和一装在共鸣管内的管塞组成,而管塞是 固定在能使共鸣管产生共鸣的位置处。所述的相邻两筝码配置的音柱管其固定在中空共鸣体内的位置是对应于两筝码 的前足与后足之间,三筝码配置的音柱管其固定在中空共鸣体内的位置是对应于三筝码的 的第二个筝码。所述的古筝有21个筝码,相应的21个筝码配有11个音柱管,其中第17、18、19筝码配有一个音柱管,第20、21筝码各配有一个音柱管,其余为相邻两筝码依序两两配置一 个音柱管。所述的11个音柱管其内孔大小与对应筝弦的音高相匹配,内孔大小随音高而逐 渐缩小,其中对应1、2筝弦的第1音柱管的内孔直径为1. 2cm,管壁厚为0. 3cm。所述的11个音柱管,对应3至19筝弦的第2至第9音柱管的内孔直径是相对第1 音柱管以每相差0. 4cm的内孔直径逐个递增,而对应20、21筝弦的第10、11音柱管其内孔 直径均为5. Ocm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由音柱管替代传统的音梁, 使声音通过音柱管传导给底板,另外音柱管中的空间还可以共振,从而增强了共鸣和泛音, 使古筝发音响亮、敏感,音色纯厚,富有弹性,筝韵发挥淋漓尽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反映音柱管在中空共鸣体内分布状况的示意图。图3为反映音柱管与底板、面板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结合图1-图3所示,本技术古筝也包括有现有技术的中空共鸣体1、筝码2和 筝弦3,中空共鸣体1由上部的面板11、下部的底板12、两端的端板13和前后侧板14、15组 成,筝码2设在面板11上,筝弦3而架设于筝码2上。本实施例的古筝为21个筝码和21 根筝弦。与现有古筝不同的是中空共鸣体内不再设置音梁,而是由11个大小不同的音柱 管4来替代,由这11个音柱管使每相邻两筝码或三筝码或独个筝码的下面均对应设有一个 音柱管。这11个音柱管装在中空共鸣体内,通过粘结等方式直立固定在底板上。各音柱管 的分布是这样的第1音柱管对应第1、2筝码,第2音柱管对应第3、4筝码,第3音柱管对 应第5、6筝码,第4音柱管对应第7、8筝码,第5音柱管对应第9、10筝码,第6音柱管对应 第11、12筝码,第7音柱管对应第13、14筝码,第8音柱管对应第15、16筝码,而第9音柱 管对应第17、18、19筝码,第10、11音柱管分别对应20、21筝码。其中第1_8音柱管的固定 位置是位于两筝码的前足与后足之间,而第9音柱管的固定位置是位于三个筝码的中间一 个位置,即对应上面的第18筝码位置,第10、11音柱管是分别对应于20、21筝码的下面。上述各音柱管的内孔大小须与对应弦的音高匹配,否则起不了共鸣的作用。其内 孔大小是随音高而逐渐缩小,最高音的音柱管(对应1、2筝弦)内孔直径为1. 2cm,管壁厚 为0. 3cm。其余对应3至19筝弦的第2至第9音柱管的内孔直径是相对第1音柱管以每相 差0. 4cm的内孔直径逐个递增,具体如下对应3、4弦的第2音柱管内孔直径为1. 6cm,对应 5、6弦的第3音柱管内孔直径为2. Ocm,对应7、8弦的第4音柱管内孔直径为2. 4cm,对应9、 10弦的第5音柱管内孔直径为2. 8cm,对应11、12弦的第6音柱管内孔直径为3. 2cm,对应 13、14弦的第7音柱管内孔直径为3. 6cm,对应15、16弦的第8音柱管内孔直径为4. Ocm,对 应17、18、19弦的第9音柱管内孔直径为4. 4cm,对应20、21弦的第10、11的内孔直径均为 5. Ocm0上述音柱管4均是由一中空圆柱形共鸣管41和一装在共鸣管内的管塞42组成, 各音柱管朝面板11的一头敞开,内部由管塞42封堵,使音柱管敞开一头有一与对应弦音高 匹配的深度。由于各音柱管的内孔大小不一样,因此管塞固定在各管内的位置都有差别,但 每个音柱管内的管塞42都是定位在使共鸣管产生共鸣的位置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结构的古筝,包括由上部的面板、下部的底板、两端的端板和前后侧板组成的中空共鸣体,所述面板上设有筝码,筝码上架设有筝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多个大小不等的音柱管,各音柱管对应于上方的筝码而按相应间隔直立设置在中空共鸣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结构的古筝,包括由上部的面板、下部的底板、两端的端板和前后侧板组成 的中空共鸣体,所述面板上设有筝码,筝码上架设有筝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多个大小 不等的音柱管,各音柱管对应于上方的筝码而按相应间隔直立设置在中空共鸣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筝码是每相邻两筝码或三筝码或独 个筝码分别配置一个音柱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音柱管是由一中空圆柱形共鸣管和 一装在共鸣管内的管塞组成,而管塞是固定在能使共鸣管产生共鸣的位置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两筝码配置的音柱管其固定在 中空共鸣体内的位置是对应于两筝码的前足与后足之间,三筝码配置的音柱管其固定在中 空共鸣体内的位置是对应于三筝码的的第二个筝码,独个筝码配置的音柱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麒,
申请(专利权)人:邵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