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9297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包括绝缘框架和至少二个金属电联接端子,绝缘框架中设置有若干放置热电元件的通孔,绝缘框架的边框中设置对应金属电联接端子数量的凹槽,凹槽连通不同的通孔,金属电联接端子的第一端部分别安设在凹槽中,第二端部位于绝缘框架的边框外,较佳地,第一端部分别卡设在凹槽中,还包括凸台,分别套设在第二端部上并安设在绝缘框架的边框的外侧面上,还包括至少一加强筋,设置在绝缘框架的边框的外侧面上,通孔之间的薄壁的高度小于通孔的高度且高低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洁新颖,能提高热电元件与外部系统电联接的可靠性,减化作业步骤,降低材料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电器件
,特别涉及热电模块
,具体是指一种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US5875098公开了 "应用无缝隙板条格的热电器件(thermoelectric module withg即less eggcrate)"。如图1所示,无缝隙板格条框架101是一种LCP材料, 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无缝隙板条格框架101通过注塑成形。在无缝隙板条格框架101内 放入全部的热电元件102后再放入铜导线103,加热铜导线103,使与铜导线103接触的框 架101材料软化,将电极粘连在框架101上。这种连接方式生产效率低、一致性差、最主要 问题是在后续加工过程存在脱落的风险,或者在器件安装或拆卸过程中出现铜导线103与 热电元件102发生脱离,使器件失效,影响器件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其能提高热电元件与外部 系统电联接的可靠性,减化作业步骤,降低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热电元件定位及电 绝缘框架,该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结构简洁新颖,能提高热电元件与外部系统电联 接的可靠性,减化作业步骤,降低材料成本,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具有如下构成 该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包括绝缘框架,其特点是,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 绝缘框架还包括至少二个金属电联接端子,所述绝缘框架中设置有若干放置热电元件的通 孔,所述绝缘框架的边框中设置对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数量的凹槽,所述凹槽连通不同 的所述通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分别安设在所 述凹槽中,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的绝缘框架的边框外。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分别卡设在所述凹槽中。 更佳地,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凹部/凸部,所述第一端部的侧面具有对 应所述凹部/凸部的凸部/凹部,所述凸部分别卡设在所述凹部中。 较佳地,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还包括对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数量的 凸台,所述凸台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并安设在所述的绝缘框架的边框的外侧面上。 较佳地,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还包括至少一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 在所述的绝缘框架的边框的外侧面上。 较佳地,所述通孔之间的薄壁的高度小于所述通孔的高度,且所述薄壁高低交错设置。 更佳地,所述的通孔的高度为2mm 20mm,所述的通孔间薄壁的厚度为0. 3mm 1. Omm。3 较佳地,所述通孔的横截面是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凹槽的横截面是圆形或多边形。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的侧部至少部分裸露在所述通孔中。 较佳地,所述绝缘框架是聚对苯二甲酰胺框架、聚苯硫醚框架或聚醚醚酮框架;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是铜端子、铜合金端子、铝端子或铝合金端子。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本技术的金属电联接端子的第一端部镶嵌并固化在绝缘框架的边框 中,第二端部位于绝缘框架外,通孔之间的薄壁高低交替设置,通过后续的热喷涂金属层将 热电元件之间、第一端部与热电元件之间形成良好的电联接,与已有技术相比,方便地解决 了热电元件与外部系统可靠的电联接问题,减化了作业步骤; 2、本技术的金属电联接端子的第一端部的侧面具有凸部,凹槽的内壁设置凹 部,凸部位于凹部中,且绝缘框架外设置凸台,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有效地防止金属电联接端 子与绝缘框架间的相对运动;提高了电联接的可靠性; 3、本技术的绝缘框架外侧设置了加强筋,有效地防止了绝缘框架最外围的通 孔变形的问题; 4、本技术的绝缘框架选用的材料是较现有技术中所用的LCP材料主要性能 指标类似但价格仅为其50 %的聚对苯二甲胺材料,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热电器件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a是图2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b是图2中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c是图2中C-C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视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局部剖视仰视示意图。图7a是图6中区域I的放大示意图。图7b是图6中D-D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7c是图6中E-E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2-7c所示,本技术的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包括绝缘框架1和 至少二个金属电联接端子2,所述绝缘框架1中设置有若干放置热电元件的通孔11 ,所述绝 缘框架的边框12中设置对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2数量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连通不同 的所述通孔ll,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2包括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所述第一端部21 分别安设在所述凹槽13中,所述第二端部22位于所述的绝缘框架1的边框12外。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21分别卡设在所述凹槽13中。更佳地,所述凹槽13的内 壁设置有至少一凹部14/凸部15,所述第一端部21的侧面具有对应所述凹部14/凸部15的凸部15/凹部14,所述凸部15分别卡设在所述凹部14中。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中,所述凹槽13的内壁设置有对称的两凸部15,所述第一端部21的侧面具有对称的两凹部 14,如图7a所示。 较佳地,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还包括对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2数量 的凸台3,所述凸台3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端部22上并安设在所述的绝缘框架1的边框12 的外侧面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金属电联接端子2具有两个,凸台3和凹槽13 也具有两个,如图2、4和6所示。 较佳地,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还包括至少一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 置在所述的绝缘框架1的边框12的外侧面上。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绝缘框架1 为矩形绝缘框架,四周外侧对称分布设置有4根加强筋4,如图2和4所示。 较佳地,所述通孔11之间的薄壁16的高度小于所述通孔11的高度,且所述薄壁 16高低交错设置。如图7b和7c所示。更佳地,所述的通孔11的厚度为2mm 20mm,所述 的薄壁16的高度为0. 3mm 1. Omm。 较佳地,所述通孔11的横截面是圆形或多边形,所述凹槽13的横截面是圆形或多 边形。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通孔11的横截面是矩形,所述凹槽13的横截面 是矩形,金属电联接端子2的横截面也是矩形,如图2、4和6所示。 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21的侧部至少部分裸露在所述通孔11中。在本技术 的具体实施例中,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端部21的一个侧面裸露在所述通孔11中,如图7b 所示。 较佳地,所述绝缘框架1是聚对苯二甲酰胺框架、聚苯硫醚框架或聚醚醚酮框架; 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2是铜端子、铜合金端子、铝端子或铝合金端子。在本技术的具体 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框架1是聚对苯二甲酰胺框架;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2是铜端子。 本技术制造时,将塑料粒放入注塑机的熔料箱内,温度控制在35(TC 40(TC,将金属电连接端子2放入注塑模具并处于绝缘边框1和凸台3中心位置,合上模具, 将熔融状态的塑料经螺杆注入模具腔体,冷却成形后从模具中起出,剔除通孔变形、金属电 连接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包括绝缘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元件定位及电绝缘框架还包括至少二个金属电联接端子,所述绝缘框架中设置有若干放置热电元件的通孔,所述绝缘框架的边框中设置对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数量的凹槽,所述凹槽连通不同的所述通孔,所述金属电联接端子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分别安设在所述凹槽中,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的绝缘框架的边框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燕青鲁端平林红飞李小亚柏胜强黄向阳陈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