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9277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体量测定装置所存在的积液管接液时间控制方式导致积液管在接液时间内接液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积液管(7)和板架。板架的底部设有排液槽(4),在前端板(21)的内侧设有降液槽(3)。板架的顶部设有顶板(6),顶板的下方设有挡液板(1)。挡液板(1)的两端支撑于支撑板(5)上,且可在支撑板(5)上移动。积液管设于排液槽的上方、挡液板的下方;积液管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控制阀(8)。顶板上设有导液管孔(61),挡液板上设有降液孔(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液体采集装置和液体量测定装置分开布局的液体分布测试系统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尤其是涉及液体采集装置和液体量测定装 置分开布局的液体分布测试系统所用的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经常需要使用液体分布测试系统对诸如加氢等设备的内构件 (分配器或喷嘴等)的分配性能进行快速而精确的测试,以便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的内 构件进行工业应用。全面地了解内构件的分配指标,对优化内构件的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眉、ο液体分布测试系统的种类有很多,各有特点和相应的适用范围。中国专利 CN101576401A介绍的喷嘴液体分布测试系统,液体采集装置和液体量测定装置分开布局, 将液体量测定装置设于试验喷淋区域以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中液体量测定装置由积 液管和支架组成。存在的问题是,液体量测定装置积液管的接液时间需要通过液体分布测 试系统动力设备的开停来控制。动力设备开停时喷嘴液体流量不稳定,难以保证积液管在 接液时间内接液量的稳定性。同时,在多工况(主要是多种不同的液体流量)测定过程中, 因为动力设备要多次开停,并且每次测定结束后需将积液管从支架上取下倒出积液、再插 在支架上,使多工况测定过程的连续性较差,且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体量测定装置所 存在的积液管接液时间控制方式导致积液管在接液时间内接液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多工 况测定过程的连续性较差且操作繁琐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设有积液 管,其特征在于液体量测定装置还设有一个板架,板架设有前端板和后端板,板架的底部 设有排液槽,在前端板的内侧设有降液槽,降液槽与排液槽之间通过连通孔相连通,降液槽 的底部设有排液孔,板架的顶部设有顶板,顶板的下方设有挡液板,挡液板的两端支撑于分 别固定在前端板和后端板上的两个支撑板上,且可在支撑板上移动,所述的积液管设于排 液槽的上方、挡液板的下方,积液管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的顶板 上对应于各积液管的顶部入口设有导液管孔,所述的挡液板上设有降液孔,在挡液板处于 将各积液管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时,降液孔与降液槽的顶部入口相对应。采用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与液体分布 测试系统中液体采集装置相连的多根导液管的出口端分别插入顶板上所设的各导液管孔。 液体分布测试系统中的动力设备开启后,液体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液体由各导液管流出。移 动挡液板,当挡液板移至未将各积液管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时,导液管流出的液体流入 各积液管,积液管处于接液状态。当挡液板移至将各积液管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时,导液 管流出的液体流至挡液板上而不再流入各积液管,积液管停止接液。通过上述挡液板的移3动控制积液管的接液时间,而不是通过动力设备的开停来控制接液时间,十分方便。挡液板 的移动,不影响测试流场。动力设备一直开启,被测试喷嘴(或分配器等内构件)的液体流 量可保持稳定,因此积液管在接液时间内接液量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2)本技术在 多工况测定过程中,动力设备也是一直开启,不需要多次开停;动力设备在开启状态下调节 液体流量。每次测定结束、挡液板移至将各积液管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后,只需打开积液 管底部所设排液管上的控制阀,将积液管内的积液经排液管排放至排液槽内即可,排液方 便快捷。因此,本技术使多工况测定过程的连续性较好,且操作简便、劳动强度小,还可 节约大量的辅助时间。(3)本技术易于制造,且成本较低。本技术主要用于液体采集装置和液体量测定装置分开布局的液体分布测试 系统中,设于测试喷淋区域之外。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 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液体量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1至图3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液体量测定装置。它设有积液管7,积液 管7上标有刻度。液体量测定装置还设有一个板架,板架设有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板架 的底部设有排液槽4,在前端板21的内侧设有降液槽3。降液槽3与排液槽4之间通过连 通孔41相连通,降液槽3的底部设有排液孔31。板架的顶部设有顶板6,顶板6的下方设有挡液板1。挡液板1的两端支撑于分别 固定在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上的两个支撑板5上,且可在支撑板5上移动。挡液板1上 表面的周边设有凸缘,以防止流至挡液板1上的液体由挡液板1上表面的周边流下。所述的积液管7设于排液槽4的上方、挡液板1的下方,固定于积液管安装板9上。 积液管7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控制阀8。所述的顶板6上对应于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设有导液管孔61。所述的挡液板1 上设有降液孔11 ;在挡液板1处于将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时,降液孔11与降 液槽3的顶部入口相对应。本技术液体量测定装置的各部件,除控制阀8外,一般均采用有机玻璃制成; 相关部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粘接。积液管7的底部所设的排液管为有机玻璃管时,排液 管上所设的控制阀8 —般为金属球阀。排液管还可以采用软管,排液管上所设的控制阀8为软管夹。排液槽4与降液槽3的底板一般是向排液孔31的方向倾斜5 10度,以利于排 液槽4与降液槽3内的液体经排液孔31排放。本技术在使用时,将与液体分布测试系统中液体采集装置相连的多根导液管4的出口端分别插入顶板6上所设的各导液管孔61 (图略)。液体分布测试系统中的动力设 备开启后,液体采集装置采集到的液体由各导液管流出。此时挡液板1处于将各积液管7 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导液管流出的液体流至挡液板1上,经降液孔11流入降液槽3内。 测定计时开始时,移动挡液板1,将挡液板1移至未将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 此时导液管流出的液体流入各积液管7,积液管7处于接液状态。测定计时结束时,将挡液 板1移至将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此时导液管流出的液体流至挡液板1上而 不再流入各积液管7,积液管7停止接液。积液管7上标有刻度,可以直接、快速地读取各积 液管7内积液的体积。测定结束后,打开积液管7底部所设排液管上的控制阀8,将积液管 7内的积液经排液管排放至排液槽4内。测定过程中,由导液管流出、溅漏于各积液管7以 外的液体,也进入排液槽4内。 以上说明了液体量的一次测定过程;多次测定液体量时,重复上述的过程。液体量 测定过程中,流至挡液板1上的液体经降液孔11流入降液槽3内,顺着降液槽3流下,最后 通过降液槽3底部的排液孔31排出装置。进入排液槽4内的液体经连通孔41流入降液槽 3,最后也通过降液槽3底部的排液孔31排出装置。权利要求1. 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设有积液管(7),其特征在于液体量测定装置还设有一个板 架,板架设有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板架的底部设有排液槽(4),在前端板(21)的内 侧设有降液槽(3),降液槽(3)与排液槽(4)之间通过连通孔(41)相连通,降液槽(3)的底 部设有排液孔(31),板架的顶部设有顶板(6),顶板(6)的下方设有挡液板(1),挡液板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量测定装置,设有积液管(7),其特征在于:液体量测定装置还设有一个板架,板架设有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板架的底部设有排液槽(4),在前端板(21)的内侧设有降液槽(3),降液槽(3)与排液槽(4)之间通过连通孔(41)相连通,降液槽(3)的底部设有排液孔(31),板架的顶部设有顶板(6),顶板(6)的下方设有挡液板(1),挡液板(1)的两端支撑于分别固定在前端板(21)和后端板(22)上的两个支撑板(5)上,且可在支撑板(5)上移动,所述的积液管(7)设于排液槽(4)的上方、挡液板(1)的下方,积液管(7)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控制阀(8),所述的顶板(6)上对应于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设有导液管孔(61),所述的挡液板(1)上设有降液孔(11),在挡液板(1)处于将各积液管(7)的顶部入口挡住的位置时,降液孔(11)与降液槽(3)的顶部入口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连波陈强李保锋赵晓青盛维武庞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广州中元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