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770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包括一基座、一热管、多个散热鳍片、以及一中空管;其中,热管具有受热部与冷凝部,所述受热部即连接于基座上,而各散热鳍片则彼此呈间隔叠置,以穿设于热管的冷凝部上,所述中空管为热传连接于基座与散热鳍片之间,且中空管顶部的管端呈开口状者;可借由中空管提供另一低温的热传路径,以提供低温状态下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电子发热源的散热技术有关,尤指一种通过热管(Heat pipe)与中空金属管同时提供高、低温二种热传路径的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按,由于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升级,使得电子组件的运作速度日益增加,而 其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加。因此,为维持电子组件可于其许可的温度下继续 运作,利用散热装置提供电子发热组件的散热所需,已为众所周知的一项技术。 而现今的散热装置,已能通过热管(Heatpipe)等利用汽液相循环变化的导热 组件,来帮助散热装置快速达到热传作用。而目前具有热管的散热装置,主要往往是依赖热管的快速传热来帮助散 热。然而,热管乃通过其管端上两相远离的部位产生温差后,使高温可朝向低 温传递热量,并由其管内的真空状态而能快速传热;但当发热源初期产生热量 时,由于温度不高,故热管实际上所能传递的热量有限。也可以说,在发热源 所产生的热量尚未达到高温状态前,此时的热管并未发挥其效用。 一般来说, 虽可由散热装置用以贴附于发热源上的受热基座先囤积量,以达到高温后,热 管传热的效果才会明显;但此种单凭热管作为热传路径的散热方式,也容易造 成穿设于热管上的散热鳍片无法于发热源运作初期,立即提供其应该有散热效 果,非等到发热源达到一定高温后,热管及其散热鳍片始能一并产生的效用, 如此的设计恐仍有待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 置,其提供另一低温的热传路径,使发热源于产生热量的初期,即可先通过所 述低温热传路径来提供散热,并于该发热源持续提高温度后,再以热管(Heat pipe)接续处理后续的高温热传问题,以有效将发热源所产生的温度传导至散热鳍片上,避免热量过于囤积而造成散热鳍片无法应急等问题产生。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一热管,具有受热部与冷凝部,且所述受热部连接于该基座上; 多个散热鳍片,彼此呈间隔叠置而穿设于该热管的冷凝部上;及 一中空管,热传连接于该基座与该些散热鳍片之间,且该中空管顶部的管 端呈开口状。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底部凹设有沟槽, 以供所述受热部设于该沟槽内。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基座顶面设有定位孔, 以供该中空管插固于该定位孔内。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定位孔为盲孔。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热管为弯曲成U字型, 而所述受热部即位于该热管的中段部位,所述冷凝部则位于该热管的二端部 位。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热管的数量增设为多个。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些散热鳍片上皆设有供 所述冷凝部穿设的第一穿孔、以及供该中空管穿设的第二穿孔。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中空管相对设于该基座 的中央位置处,而该基座的中央位置处底面即用以与一发热源相贴附。上述的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中空管的数量增设为 多个。本技术的功效在于,由本技术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 可提供另一低温的热传路径,使发热源于运作初期所产生热量仍可获得散热; 若热量持续增加时,再由热管来处理高温热传的问题。如此,即可避免发热源 于运作初期的温度不高,使热管无法发挥效用而导致散热鳍片亦无作用的缺 失,且由于先行提供低温热传路径,故亦可延缓发热源的热量突然升高、或瞬 间发热等问题产生,以确实解决现有电子发热组件的散热问题。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3为本技术基座与中空管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技术基座组合中空管后,与热管的立体分解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6为图5的6-6断面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散热装置1基座10沟槽100定位孔101热旨11受热部110冷凝部111散热鳍片12第一穿孔120第二穿孔121中空管13发热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 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技术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1包括一基座 10、至少一热管(Heat pipe) 11、多个散热鳍片12、以及至少一中空管13; 射该基座10用以直接贴附于一电子发热源2 (如图6所示)上,作为受热 的基部。该基座10可为铝或铜等导热性佳的材质所制成;如图3及图4所示, 在本技术所举的实施例中,该基座IO底部凹设有供上述热管11埋设置入的沟槽100,以令基座10在与发热源2接触时,令热管ll亦能直接与该发热 源2相接触,以通过热管11来快速传热。而该基座10顶面则视上述中空管 13的数量而设有定位孔101,各定位孔101可为盲孔,用以供中空管13竖立 组设于基座IO表面上。该热管11可视实际需求而增加其数量,并可配合所增加的数量,而增加 上述基座IO底部的沟槽100。热管11具有受热部IIO与冷凝部111;在本实 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热管11弯曲成"U"字型,故热管11的受热部110 乃位于其中段部位、而冷凝部111则位于其二端部位。且该热管11的受热部 110即埋设于上述基座10的沟槽100内(即如图4所示)。该些散热鳍片12亦可为铝或铜等导热性佳的材质所制成;其彼此呈间隔 叠置而依序穿设于上述热管11的冷凝部111上,且各散热鳍片12上皆设有供 热管11的冷凝部111穿设的第一穿孔120、以及供上述中空管13穿设的第二 穿孔12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于该基座IO与该些散热鳍片12间,除了通过 热管11的连接达到高温热传的效果外,还进一步于该基座10与该些散热鳍片 12间连接有所述中空管13。该中空管13亦可由铝或铜等导热性佳的材质所制 成,其可呈竖立设置,且该中空管13的一端(即底部)乃插固于基座10的定 位孔101呈热传连接,而另一端至管身的部位(即顶部以下)则依序穿入各散 热鳍片12的第二穿孔121内,以作热传接触。此外,中空管13顶部的管端呈 开口状,以使其呈中空的管内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状态。所以,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技术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 热装置。据此,如图5及图6所示,为使中空管13能直接对应至发热源2上方, 以令发热源2产生热量时,即可以最短的路径进行传热;因此,中空管13相 对竖立设置于该基座10的中央位置处(即如图5所示),意即基座10以其底 面的中央位置处而与发热源2表面相贴附。而当发热源2产生热量时,由于初 期的温度不高,热管11尚无法发挥其作用,故可先通过中空管13将基座10 所吸收的热量传递至各散热鳍片12上,以避免热量过度囤积于基座10,且由 于中空管13内呈中空、其顶端又呈开口状而与外界相通,故能有效使温度上 升以作传递;以后,至发热源2产生的热量持续升高时,再由热管ll接续处理后续的高温热传问题。因此,由本技术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可提供另一低温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高低温热传导体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热管,具有受热部与冷凝部,且所述受热部连接于该基座上; 多个散热鳍片,彼此呈间隔叠置而穿设于该热管的冷凝部上;及 一中空管,热传连接于该基座与该些散热 鳍片之间,且该中空管顶部的管端呈开口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仁郑志鸿许建财
申请(专利权)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珍通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