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云母电发热板,涉及一种电发热板。目前,常用发热板的结构不合理,发热板体积大,电路复杂,给维修、安装、使用带来不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上、下衬板层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发热层,三者通过中部的连接件及包覆于衬板外周的包边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层为云母电热板,所述的发热层设有至少二组云母电热板,各组电热板包括复数个间距排设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片状云母电热条;各组电热条的第一端间隔一绝缘片叠置;同组电热条相互并联或串联,各组电热板相互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电路清晰,体积较小,安装、维修、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第l/6页一种云母电发热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发热板,尤指一种云母电发热板。
技术介绍
以一种在绝缘体上直接喷涂或以丝网印刷的方式覆盖一层导电薄膜 而制成的发热板,其在通电后由导电薄膜产生热,并以热传导或热辐射 的方式传递热,其具有以下特点为面状发热,热效率高,热惯性小, 省电省时,清洁卫生,无明火,可长时间连续工作。使得该发热板具有 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目前,常用发热板的结构不合理,发热板体积大, 电路复杂,给维修、安装、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 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云母电发热板,其体积较小,安装、维修、 使用方便。为此,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云母电发热板,包括上、下衬板层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发热层, 三者通过中部的连接件及包覆于衬板外周的包边条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发热层为云母电热板,所述的发热层设有至少二组云母电热板, 各组电热板包括复数个间距排设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片状云母电热 条;各组电热条的第一端间隔一绝缘片叠置;同组电热条相互并联或串 联,各组电热板相互并联。同组电热板的相邻电热条之间存有合适距离 使各组电热板的电热条交替排设,不仅可以避免出现电热条直接叠置现 象,又能充分利用电发热板的内部 间,减少体积,且使发热板的热度较为均匀,尤其在个别组工作情况下,不会造成局部过冷或过热情况的 发生。相邻组电热板之间间隔有一绝缘片可防止短路。其结构简单,电 路清晰,体积较小,给安装、维修、使用等方面带来方便;采用多组电 热板并联的方式,其最大功率为多组电热板功率的叠加,最小功率为单 组电热板功率,当然单组电热板功率也可不同,通过控制各组电热板的 通断电状况获得多种功率,以满足不同需要。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 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电热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涂有银浆层;同组电热条的第一端共 接于一导电体,各组电热条的第二端共接于一导电体;所述导电体设于 银浆层上,其上方覆有绝缘条;所述银浆层、导电体和绝缘条三者的宽 度相适配,电热条、导电体和绝缘条三者通过连接件连接。各组电热板 的第一端均独自设导电体使同组电热条相连,各组电热板的第二端由同 一导电体相连,当导电体与电源相连时,同组电热条构成并联回路,同 时各组电热板也实现并联回路,此结构简单,利于实际生产,提高生产 效率,便于检修、装配。银浆层将导电体的电源有效传导至电热板上, 防止接触不良、跳火现象,提高电连接的可靠性。所述的连接件可为卡 接件或铆接件等,因电热条、导电体和绝缘条三者的叠加后较薄,可用 钉书针将三者直接钉住固接。所述的导电体为铜网或铜箔。导电体为铜网,其柔性好能与银浆层 较好贴合且网状的导电体使两者接触面较大,同时铜网强度较高、导电 性能好,故铜网导电体在确保电接触可靠的同时具有长的寿命;采用铜箔作为导电体,其与银浆层为面接触,导电性好,防止跳火。两者可酌 情选择。所述下衬板层设有内、外二片绝缘板,两片绝缘板之间设有铝箔, 所述铝箔的面朝发热层面为亮光面,其背对发热层面为亚光面。外绝缘 板用于遮掩连接件并保护铝箔,使发热板表面平整、美观,发热层的热 传递主要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进行,设铝箔可把发热层的热辐射反射回 去,使云母电发热板单面散热,集中供热,加快升温。所述电热条包括云母绝缘基材板及在基材板单面喷涂有金属氧化物 的电发热层;所述绝缘板为云母板。云母板成本低,性能稳定、热传递性好。所述发热板还包括中空分体式接线座,所述接线座包括设于上衬板 上的上盖与设于下衬板上的具复数个数目与导电体相配的电源线引出孔 的下盖,两者通过连接件连接。接线座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固接在发热板 上,接线座的上、下盖之间通过螺钉紧固,接线座可用耐热、绝缘的塑 料制成。复数个电源线引出孔用以穿设与导电体相连的电源线。所述接线座设于发热板的下端,所述导电体的引入电源端位于接线 座腔内,导电体通过铆接件与电源线相连。所述的接线座还包括位于上、下盖之间的且与上、下盖相配的柔性 密封垫。由于云母板较脆硬,柔性密封垫能与云母板密封贴合,从而使 接线座密闭,不致由于外物(导电金属、水等)落于接线座内而发生短 路现象,提高工作安全性。所述的发热层设有二组电热板,同组电热板的相邻电热条间距大于或等于电热条宽度,二组电热板的电热条交替间隔排设。二组电热板经 组合后可产生多个不同功率,若二组电热板功率不同,该云母电发热板 可拥有三种不同功率,即最大的功率为二组电热板的叠加,另二种功率 分别为二组电热板的独自功率。 有益效果1、 发热层采用多组电热板,同组电热板的相邻电热条之间存有合适 距离使各组电热板的电热条可交替排设,不出现电热条直接叠置现象, 且充分利用电发热板的内部空间,采用同组电热条相互并联或串联,各 组电热板相互并联的结构,使本技术结构简单,电路清晰,体积较 小,给安装、维修、使用等带来方便。2、 发热层采用多组电热板,通过控制各组电热板的通电状况组合获 得多种功率,以满足不同需要。3、 不同组的电热板电热条交替排布,使发热板发热均匀,不出现局 部过冷及过热情况的发生,层状结构及其定位方式合理,满足牢固、轻 便可靠的要求。4、 下层衬板中间设有反射热辐射的铝箔,使发热板的热量向一面辐 射,定向热传递利于更快温升,减少能量的浪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发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组电热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二组电热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热条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接线座结构示意图。图中l一上衬板层,2 —下衬板层,3 —发热层,31 —电热板,32 — 绝缘片,4一包边条,5 —接线座,51 —上盖,52 —下盖,53 —上密封件, 54 —下密封件,6 —电热条,61—银浆层,62 —云母绝缘基材板,63—电 发热层,7 —导电体,71 —第一导电体,72 —第二导电体,73 —第三导电 体,74 —导电体的引入电源端,8 —电源线,9一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l一2所示,本技术包括上、下衬板层1、 2及位于两者之 间的发热层3,三者通过中部的连接件9及包覆于衬板外周的包边条4连 接,发热板四周设有包边条4,云母发热层3设有多组电热板31,在本 实施例中采用二组电热板31,各组电热板31包括复数个间距排设的具有 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片状云母电热条6;两组电热条6的第一端间隔一绝缘 片32叠置,二组电热板31的电热条6交替排设。如图5所示,电热条6 由绝缘云母板62上单面喷涂电发热层63制造而成,电热条6的第一端 及第二端涂有银浆层61;如图3、 4所示,第一组电热板31的电热条6 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一导电体71,第二组电热板31的电热条6的第一端共 接于第二导电体72,第一组和第二组电热板的电热条6的第二端共接于 第三导电体73,实现同组电热条6相互并联,两组电热板31相互并联的 目的。导电体7设于银浆层61上,其上方覆有绝缘条;所述银浆层61、导电体7和绝缘条三者的宽度相适配,电热条6、导电体7和绝缘条三者 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云母电发热板,包括上、下衬板层(1)(2)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发热层(3),三者通过中部的连接件(9)及包覆于衬板外周的包边条(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层(3)为云母电热板(31),所述的发热层(3)设有至少二组云母电热板(31),各组电热板(31)包括复数个间距排设的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片状云母电热条(6);各组电热条(6)的第一端间隔一绝缘片(32)叠置;同组电热条(6)相互并联或串联,各组电热板(31)相互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铖,
申请(专利权)人:余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