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POSS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87470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POSS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包装薄膜。提供一种具有阻隔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透明性较好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薄膜包括外、中、里三层,外层薄膜组份为低密度聚乙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中层薄膜组份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增容树脂,里层薄膜组份为LDPE、LLDPE和开口剂。先制备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再制备含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的外层薄膜母粒,最后制备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薄膜,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 性的高阻隔性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包装材料提出了各种新的要 求。在食品包装领域,要求包装材料必须对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具有较高的阻隔性,以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目前实际使用中的包装技术方法很多,包括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防潮包装、脱氧包装、自调气氛包装等,都离不开阻隔型薄膜包装材料。到目前为止, 尽管阻隔性包装薄膜包括复合膜,品种很多,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对食品包装的 阻隔性要求。因此,包装界一直在努力开发高阻隔性、综合性能好、透明、使用安全的 理想阻隔性包装材料。目前,广泛应用的阻隔性包装材料主要有聚偏氯乙烯(PVDC),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腈树脂。其中EVOH具有很好的气体阻隔性和阻湿性,这是综合了聚乙烯和聚乙烯醇两 类高聚物性能后的结果。聚乙烯阻湿性好,而聚乙烯醇的阻气性好。20世纪50年代, 美国杜邦公司首次通过共聚、醇解反应得到了 EVOH。可乐丽公司则于1972年最早实 现了 EVOH树脂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人做过EVOH包装薄膜方面的研究。 金铁铃等(金铁铃,等.林产化工通讯,1995,6 3-6)阐述了研制新型高阻隔包装材料 EVOH树脂的迫切性,研究了合成EVOH树脂的工艺和流程,并对EVOH树脂的醇解工 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制成功的EVOH树脂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日本可乐丽公司 同类产品接近。蔡钢锋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430627A,通过改性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EVOH)提高氧阻隔性)公开了带有氧清除官能团的EVOH,该改性的EVOH 可用于氧阻隔应用,如形成包装制品的氧阻隔层。赵晓东等(赵晓东等,石化技术与应 用,2006,6 448-450)研究了 EVOH的热熔融性能、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加工流变性能, 并发现用EVOH改性HDPE时,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用HDPE改性EVOH 时,材料的熔体黏度下降,挤出机负荷降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性能得到改善。邓鹏飏 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948389,一种改性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其制备方 法)公开了一种改性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其吸水率只有 普通EVOH膜的30% 40%。吴艳秋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1323685A,线 性低密度聚乙烯与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共混膜及其制作方法)解决了 LLDPE与EVOH 不相容,二者共同使用时必须在两者之间加粘合层的问题。但由于聚乙烯醇是属于亲水 性薄膜,会吸附水分,这样就会影响薄膜的阻隔性能。因此EVOH最好使用在多层复合 薄膜的中间层,再用其他具有高阻湿性的聚烯烃材料在外层来阻止它吸附水分。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是一种近年来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的聚合物增 强材料,它属于纳米尺度的二氧化硅/硅氧烷杂化物,可以与多种有机聚合物结合,形 成纳米尺度的无机-有机杂化增强聚合物,显著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耐摩擦性能和力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阻隔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透明性较好 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包括外、中、里三 层,其中外层薄膜组份为10% 2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74% 87%的线型低密 度聚乙烯(LLDPE)和3% 6%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中层薄膜组份为85% 90%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和10% 15%的增容树脂,里层薄膜组份为10% 20 % 的 LDPE,79 % 89 % 的 LLDPE 和 1 % 的开口齐[J。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厚度可为40 60 μ m,外层薄膜的厚度、中层薄膜的厚度和里层薄膜的厚度最好相同。所述增容树脂可为PE-g-MAH等。所述开口剂可为油酸酰胺等。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的结构式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 中、里三层,其中外层薄膜组份为10% 20%的低密度聚乙烯、74% 87%的线型低密 度聚乙烯和3% 6%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中层薄膜组份为85% 90%的乙 烯-乙烯醇共聚物和10% 15%的增容树脂,里层薄膜组份为10% 20%的低密度聚乙 烯,79% 89%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的开口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厚度为4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 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外层薄膜的 厚度、中层薄膜的厚度和里层薄膜的厚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其 特征在于所述增容树脂为PE-g-MAH。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其 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剂为油酸酰胺。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其 特征在于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的结构式如下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的制备氮气保护下,在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HC4H9)7Si8O9 (OH) 319.9% 21.1%,四氢呋喃 64.4% 67.0%和 Et3N 7.6% 8.1%,再注入正烷基三氯硅烷 CH3(CH2)nCH2SiCl34.7% 6.6%, n=l 6,搅拌反应后,过滤,滤液旋转蒸发,得到淡黄色固体粉末,然后在甲 苯和乙腈的溶液中结晶,得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2)含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的外层薄膜母粒的制备按外层薄膜组份配比将低密度聚乙烯10 % 20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74% 87 %、 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3% 6%放入搅拌机中混合,然后造粒,烘干;3)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制备按中层薄膜组份和里层薄膜组份配比,分别将中层薄膜原料85% 90%的乙烯-乙 烯醇共聚物和10% 15%的增容树脂,里层薄膜原料10% 20%的低密度聚乙烯,79% 89%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的开口剂在搅拌机中混合,然后在三层共挤流延 膜机生产线上,将外层母粒、中层和里层原料分别进行混合熔融塑化,通过剂量共挤出 流延,得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制 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搅拌反应的时间为12 20h;得到多面体低聚倍 半硅氧烷改性剂后在50 70°C下真空干燥12h后备用。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的 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所述造粒,用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高阻隔三层共挤包装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中、里三层,其中外层薄膜组份为10%~20%的低密度聚乙烯、74%~87%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3%~6%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改性剂,中层薄膜组份为85%~90%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10%~15%的增容树脂,里层薄膜组份为10%~20%的低密度聚乙烯,79%~89%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和1%的开口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李宗蒋斌杰罗宇峰罗伟昂许一婷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厦门顺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