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848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滑板车,主要于一车架的前端倾斜设置可自由转动的一前轮座,使得车架受到一操控杆的控制而左右侧倾时,前轮座可随着车架的侧倾而透过本身的自由转动以带动枢设于前轮座的一前轮左右偏摆,并同时利用车架的一踏板的弹性复位作用,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滑板车获得前进与转弯的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滑板车,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通过操控杆的偏摆获得前进动力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公告第507737号专利案所揭露的「杆控式滑板车前轮转向及缓冲结构 改良」是利用一拨杆拨动一转向杆,使连接转向杆的一前轮下板产生转动,让枢设于前轮下 板的前轮产生转向。 另外,中国台湾公告第489775号专利案所揭露的「滑板车的转向装置」则是利用 一车头架的一活动孔对一连杆产生加压,使连接于连杆底部的一连结架产生倾斜,让右轮 体呈现向右倾斜,同时让左轮体呈现直立且向右偏转的状态,以达到顺利过弯的目的。 然而,上述二专利案的操控杆只能改变前轮的转向,若要保持前进的状态,使用者 仍必须通过单脚不断地踩踏地面,才能提供滑板车前进的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板车,其不需要使用单脚不断地踩踏地面 即可获得前进的动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滑板车包含有一车架、一操控杆、一前轮组与一后 轮组。该车架具有一由挠性材质所制成的踏板与一连接该踏板前端的承板;该操控杆的底 端连接该车架的承板;该前轮组具有一前轮座与一前轮,该前轮座倾斜地且可自由转动地 设于该车架的承板,该前轮枢设于该前轮座并位于该操控杆的下方;该后轮组具有一对后 轮,该等后轮位于该车架的踏板的两相对侧。 本技术一种滑板车,其包含有 —车架,具有一由挠性材质所制成的踏板与一连接于该踏板前端的承板; —操控杆,以其底端连接该车架的承板; —前轮组,具有一前轮座与至少一前轮,该前轮座倾斜地且可自由转动地设于该车架的承板,该前轮枢设于该前轮座并位于该操控杆的下方;以及 —后轮组,具有一对后轮,该等后轮位于该车架的踏板的两相对侧。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车架的承板具有一向下倾斜的头端供该前轮组的前轮座连接。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车架还具有一设于该踏板的固定座与一连接管,该连接管 以其一端连接该承板,而以其另一端枢接该固定座。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后轮组具有一传动轴,该传动轴连接该固定座并以其两端 枢接该等后轮。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车架的固定座具有一轴孔与一第一挡止部,该第一挡止部 由该轴孔的孔壁突伸而出,该连接管的后端穿设于该固定座的轴孔中,并具有二第二挡止部,该第一挡止部位于该等第二挡止部之间,并可通过该连接管相对该固定座的枢转而分 别挡止该等第二挡止部。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后轮组具有二后轮座,该等后轮座可自由转动地设于该踏 板的两相对侧,并分别枢接该等后轮。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包含有一煞车件,该等煞车件设于该车架的踏板的后端。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包含有一对煞车件,该踏板具有二剖沟而于两相对侧分别形 成出一对应该后轮的翼部,分别供该等煞车件设置。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各该煞车件与该踏板之间设置有一隔热件。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前轮组具有二该前轮,该等前轮枢设于该前轮座的两相对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操控杆透过一枢接装置枢设于该车架的承板。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操控杆具有一外管、一内管与一定位装置,该外管的底端连接该车 架的承板,该内管由该外管的顶端可活动地穿设于该外管中,该定位装置设于该外管并可定位该内管。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前轮组的前轮座具有一座体、一枢轴与一扭力弹簧;该座体具有一顶壁与两相对的侧壁,该前轮枢设于该等侧壁之间;该枢轴穿过该顶壁且倾斜地连接该车架的承板;该扭力弹簧设于该枢轴,并以其两端分别顶抵该等侧壁。 所述的滑板车,其中,该车架的承板具有一向下倾斜的头部、一呈现水平的身部与一尾部,该承板以该头部连接该前轮组的前轮座的枢轴,以该身部连接该操控杆,而以该尾部连接该踏板。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的实施,左右偏摆该操控杆,该车架的 踏板将产生左右侧倾,使该前轮组的前轮可透过该前轮座的自由转动而产生左右偏摆,并 同时利用该踏板的弹性复位,让本技术的滑板车不需要用脚踩踏地面即可产生前进与 转向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后视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连接管尚未转动 的状态; 图4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主要显示连接管转动后的状 态; 图5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加装枢接装置的侧视图; 图6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前轮座的端视图; 图7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装设两个前轮的局部底视图; 图8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9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第一实施例」滑板车10车架20踏板21第一凸块212第二凸块214承板22头部221身部223尾部225固定座23轴孔232第一挡止部234连接管24第二挡止部242煞车件25操控杆30外管32枢接装置322内管34定位装置36把手38前轮组40前轮座42前轮44座体45顶壁452侧壁454枢轴46扭力弹簧47后轮组50传动轴52后轮54「第二实施例」滑板车60踏板62剖沟622翼部624后轮64煞车件66隔热件68「第三实施例」滑板车70后轮组72后轮座74后轮76踏板7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 图式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滑板车IO,包含有一车架20、 一操控杆30、一前轮组40,以及一后轮组50。 车架20具有一踏板21、一承板22、一固定座23,以及一连接管24。踏板21由挠 性材质所制成,用以供使用者踩踏,踏板21的后端设置有一煞车件25,且踏板21的前端与 中央处分别具有一第一凸块212与一第二凸块214 ;承板22具有一向下倾斜的头部221、一 呈现水平的身部223与一向下倾斜的尾部225,承板22以尾部225连接踏板21的第一凸 块212 ;固定座23固定于靠近踏板21后端的位置,并位于踏板21的下方,固定座23具有 一轴孔232与一第一挡止部234,第一挡止部234由轴孔232的孔壁突伸而出,如图3所示; 连接管24位于踏板21的下方,是以其前端固定于承板22,而以其后端穿设于固定座23的轴孔232中,并以其中间处连接踏板21的第二凸块214,连接管24的后端具有二第二挡止 部242,如图3所示,第一挡止部234恰位于该等第二挡止部242之间,使得该等第二挡止 部242可通过连接管24的枢转而分别被第一挡止部234挡止,用以限制连接管24的枢转 角度。值得一提的是,固定座23不限于设置在踏板21的后端,亦可设置于踏板21的前端, 用以供连接管24的前端穿入。 操控杆30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一外管32、一内管34、一定位装置36,以及一把手 38。外管32以其底端固定于车架20的承板22的身部223 ;内管34的底端由外管32的顶 端穿入而可相对外管32上下伸縮;定位装置36设于外管32的顶端,并可定位内管34,使 内管34无法相对外管32伸縮;把手38设于内管34的顶端,用以供使用者握持。当然,操 控杆30可于外管32与承板22之间加装一枢接装置322,如图5所示,使操控杆30可相对 车架20弯折;此外,操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车架,具有一由挠性材质所制成的踏板与一连接于该踏板前端的承板;  一操控杆,以其底端连接该车架的承板;  一前轮组,具有一前轮座与至少一前轮,该前轮座倾斜地且可自由转动地设于该车架的承板,该前轮枢设于该前轮座并位于该操控杆的下方;以及  一后轮组,具有一对后轮,该等后轮位于该车架的踏板的两相对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坤都
申请(专利权)人: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