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76671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该背光模块包含光学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光学板包括入光面与出光面。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发光元件面对于入光面,其中,发光元件是利用设置于光学板及电路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之上的至少一个磁吸件而磁吸于光学板上。由于使用磁吸件进行组装,因此可提高背光模块的组装定位精度、并可减低发光元件毁损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精准定位组 装的背光模块以及组装程序简单的光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液晶显示器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并不具有主动发光的功能,因此液晶显示面板必须搭配背光光源方可进行影像的显示。图IA及图IB为现有一种侧向式背光模块10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A, 在现有技术中,是使用黏胶(未标示)将已设置有发光元件120的电路板110 固定在胶框130或是导光板140上。但是,上述以黏胶固定的方式容易因导 光板140的位移或是其它因素而导致导光板140与发光元件120之间的存在 间隙d,如图1B所示。如此一来,背光模块100容易产生漏光。此外,因 导光板140与发光元件120的定位精度不易控制,因此以黏胶来固定上述元 件也不易使导光板140与发光元件120能够精准对位。另外,当需要对背光 模块100进行重工程序时(rework process)时,还必须要克服粘胶的黏性与残 留的问题,因此重工程序不易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可提高组装定位精度。 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可减低光源毁损的风险。 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光电装置,具有上述的背光模块,可简化组装程序以及重工程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含一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含光学 板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光学板包括入光面与出光面。发光元件设置于电 路板上,且发光元件面对于入光面,其中,发光元件是利用设置于光学板及4电路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之上的至少一个磁吸件而磁吸于光学板上。本专利技术又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包含光学板、背板、至少一个灯管以及多 个灯管固定装置。光学板包括入光面以及出光面。背板位于光学板的入光面 的下方。灯管设置于背板与光学板的入光面之间。多个灯管固定装置分别包 覆于灯管的末端,并且光学板设置于灯管固定装置上,其中每一个灯管固定 装置包括弹性主体、埋于弹性主体内的磁吸件以及埋于弹性主体内且与灯管 的末端电性连接的电极,其中埋设于多个灯管固定装置内的磁吸件磁吸于背 板或光学板的入光面上。本专利技术再提出一种光电装置,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背光模块是使用磁吸 件进行组装,因此可提高组装定位精度、并可减低光源毁损的风险。此外,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光电装置具有上述背光模块,因此可简化组装及重工程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及图1B为现有一种侧向式背光模块100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300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发光元件320的示意图。图5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400组装之前的侧视示意图。 图5B为发光装置4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6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发光装置500组装之前的示意图。图6B为发光装置500组装之后的上视示意图。图6C为发光装置5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600'的分解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发光装置600组装之前的侧视示意图。图7C为发光装置6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8A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0组装之前的侧视示意图。图8B为背光模块7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9A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0,组装之前的侧视示意 图9B为背光模块7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10A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700"组装之前的侧视示意图10B为背光模块700"组装后的侧视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示意图。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光电装置的示意图。g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200、 600,、 820、 700、 700,、700,':背光模块110、330、 630:电路板120、320、 620:发光元件130:胶框140:导光板210、620':反射板220、630':光学片组230:框架232:容纳侧边300、400、 500、 600:发光装置310、510、 610、 710:光学310c、510c:底面310a、510a、 610a、 710a:入光面310b、510b、 610b、 710b:出光面322、容置槽324:发光二极管芯片326:光学胶340、640、 744:磁吸件340a:磁吸件340的表面350a:被磁吸件350的表面350、650、 750:被磁吸件610,-、720、 720,、 720":背730:灯管732:末顺740:灯管固定装置742:弹性主体800:显示模块810:显示面板900:电子元件950:光电装置d:间隙El、E2:电极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背光模块200的分解示意图。图3A为图2 的背光模块的局部构件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侧视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 背光模块200为侧向式背光模块,且图3A与图3B为图2的发光装置300 中的导光板与电路板组装之前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图3A及图3B,背光模块200包括发光装置300,较佳的 是,背光模块200还包括反射板210、光学片组220以及框架230。反射板 210设置于发光装置300之下。光学片组220设置于发光装置300的上方。 框架230的容纳侧边232定义出一容纳空间232a,以容纳发光装置300、反 射板210以及光学片组220。具体而言,设置于发光装置300底下的反射板210可将发光装置300所 产生的光线反射,以使光线往特定方向射出。另外,设置于发光装置300上 方的光学片组220例如可使用扩散片(Diffuser)、增亮片(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BEF)、偏极转换片(DBEF)、或其它合适的膜片,其中,光 学片组220是由至少一种以上选自上述的光学膜片所搭配而成,以使光线均 匀且集中。此处要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反射板210的设置,在其它实 施例中,亦可在光学板310的底面310c上设置一涂层或图案以取代反射板 210的配置。发光装置300包含光学板310以及至少一个发光元件320,如图3A及 图3B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光学板310例如为一导光板。光学板310包括入光面310a 与出光面310b。所谓入光面310a指的是光线射入光学板310之处,而出光 面310b则是光线自光学板310射出之处。而光学板310除了入光面310a以 及出光面310b以外的表面(例如是底面310c以及其它侧表面),可设计成反 射面,进而提高光学板310的出光效率。光学板310的材质可为透明聚合物 材质,例如聚甲基丙酰酸甲酯类(PMMA)、聚碳酸酯类(PC)、聚苯乙烯类、全氟树脂类、环氧树脂类、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发光元件320设置于电路板330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30上具有 电路设计,因此设置于电路板330上的发光元件320便可通过电路板330上 的电路而与外部电路或电源电性连接。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3207例如是以发光二极管来描述说明。特别是,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包括: 一光学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与一出光面; 至少一个发光元件,设置于一电路板上,且该发光元件面对于该入光面,其中该发光元件是利用设置于该光学板及该电路板的至少其中之一之上的至少一个磁吸件而磁吸于该光学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鸿杨青桑邓友渊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