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3969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位导线,尤其是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属于线圈绕组技术领域。按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无氧铜扁线导体;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再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及聚酰亚胺基膜层,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形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及防水性好,适用性强,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位导线,尤其是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属于线圈绕组

技术介绍
在已有技术中,耐高温、抗电晕型的变压器用低压线圈绕组线是采用单一的漆膜 结构或聚酰亚胺F-46复合膜层的换位导线。采用上述结构的换位导线具有如下缺点第 一,单一漆膜结构的换位导线,若是采用耐潮湿型绝缘漆,它的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能差;若是采用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能绝缘漆,它对铜导体的附着性极差。因此,在变压 器绕组承受瞬间高压冲击、高机械应力冲击和恶劣环境冲击时,换位导线的运行安全性和 保障性都存在缺陷。第二,聚酰亚胺F-46复合膜层的换位导线,虽然从材料使用性能上能 解决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和耐潮湿性,但若采用传统的聚酰亚胺F-46薄膜复合绕包 工艺,膜包线表面存有气泡和皱褶,薄膜对导体的附着有不连续性和针孔点,同样会影响变 压器的安全工作和使用寿命。国内的此等换位导线性能制约着高速货车电力机车组的设计 与制造,因此,专利技术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已属时不我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其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及防水性好,适用性强,使用寿命长。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无氧铜扁线导体;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的外表面用用氧化铝或尼龙进行抛光处理,再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及聚酰亚胺基膜层,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形成一体。 所述铜导体表面用氧化铝或尼龙进行抛光处理。所述绝缘防水胶层的厚度为 0. 128 0. 132mm。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的为厚度0. 245 0. 255mm。所述耐高温绝缘层的 厚度为0. 35 0. 45mm。 本技术的优点设计结构紧凑、合理,绕组线的耐水、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 耐高机械强度性能大幅提高。绕制的线圈除能经受抗高频脉冲尖峰电压冲击和耐电晕性方 面的性能外,还能经受淋雨、浸水、热汽化等恶劣环境的冲击,适用性强,提高了牵引电力变 压器及电机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所示本技术由无氧铜扁线导体1、绝缘防水胶膜层2、聚酰亚胺基膜层 3及耐高温绝缘层4组成。 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1的外表面用氧化铝或尼龙进行抛光处理。所述无氧铜扁线 导体1的外表面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2及聚酰亚胺基膜层3,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 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 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4形成一体。 所述绝缘防水胶层的厚度为O. 128 0. 132mm。所述聚酰亚胺基膜层的为0. 245 0. 255mm。所述耐高温绝缘层的厚度为0. 35 0. 45mm。 加工时,所述的无氧铜扁线导体1经连续挤压高温成型后,进行矫直整形。使用氧 化铝、碳化硅或尼龙对无氧铜扁线导体1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将绝缘防水胶膜层2、聚酰 亚胺基膜层3依次包覆在无氧铜扁线导体1的外表面上,通过电磁线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烧 结后,绝缘防水胶膜层2、聚酰亚胺基膜层3熔融后粘结在无氧铜扁线导体1上,经轧辊压 制后绝缘防水胶膜层2、聚酰亚胺基膜层3与无氧铜扁线导体1紧密结后在一起,经水循环 冷却之后即用强冷风吹干后形成单根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扁线。单根防水型聚酰亚胺 烧结膜包扁线在预设节距内将所有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双向推指换位装 置将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扁线进行"S"型小边弯曲,迭次交叉换位,编结成集束导线线 芯,然后包覆耐高温绝缘层4,经过牵引设备压实后上盘巻绕即成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 换位导线。权利要求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无氧铜扁线导体(1),其特征是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1)的外表面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2)及聚酰亚胺基膜层(3),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4)形成一体。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扁线,其特征是所述绝缘防水胶层(2)的厚度为0. 128 0. 132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扁线,其特征是所述聚酰亚胺基 膜层(3)的厚度为0. 245 0. 255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扁线,其特征是所述耐高温绝缘 层(4)的厚度为0. 35 0. 4S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换位导线,尤其是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属于线圈绕组
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无氧铜扁线导体;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的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再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及聚酰亚胺基膜层,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形成一体。本技术耐高温、耐高压、抗电晕性及防水性好,适用性强,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H01B7/02GK201518238SQ20092004950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姚星, 陆炳兴, 鲍煜昭 申请人:无锡环宇电磁线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型聚酰亚胺烧结膜包换位导线,包括无氧铜扁线导体(1),其特征是:所述无氧铜扁线导体(1)的外表面依次包覆绝缘防水胶膜层(2)及聚酰亚胺基膜层(3),形成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所述换位导线线芯的单线配列成窄边相互接触的两列,经过换位形成整束线,在整束线外缠绕耐高温绝缘层(4)形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炳兴鲍煜昭姚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环宇电磁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