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控式油水分离阀及由其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主要由控水浮体(2)、控油浮体(6)、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2)构成的浮体(1)、控油浮体移动室(9)、出水口(5)、出油路(10)和出油口(11)等组成,利用油水混合液下排过程中的重力、浮力等力量进行自动控制,实现简单高效的油水分离。浮体(1)可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由自控式油水分离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根据情况增加冲洗池、固液分离室、油水分离室等结构,可分别对含或不含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液进行分离。调节浮体(1),也可分离其他含或不含固体杂质、比重不同的两相混合液。该自控式油水分离阀及由其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分离彻底,应用广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领域,涉及一种油水分离阀,尤其是一种无动力,能实现自动控制的油水分离阀,及由其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油水分离装置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专利申请逐年增加,可检索到的相关专利达到300条以上,专用或者通用于厨余处理、清洗、运输、石化等不同的领域。所提出的油水分离装置可分为有动力和无动力两种,有动力的装置有能耗,结构复杂,购置和运行成本较高,无动力的装置部分采用浮体控制,但只能控制水的排出,或者只能控制油的排出,难以实现两者同时分离,存在分离不彻底、效率低,功能单一,或者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无动力油水分离装置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控制功能,能够同时控制水和油的分离和排出的油水分离阀,及由该分离阀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能简便高效地进行油水分离。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油水混合液在逐渐静止的过程中,油和水因比重不同,逐渐分开,水下油上,出现清晰界面,构造控水和控油两种浮体,通过连接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上下移动,控水浮体的下部底面和控油浮体的上部顶面处在一条水平线上,调节浮体的重量使油水界面恰好位于控水浮体上部和控油浮体下部的水平线保持平衡。油水混合液流入后,位于下部的水产生的浮力使浮体上移,控水浮体打开出水口 ,同时控油浮体关闭出油口,水排出,随着油水界面下降,油的压力使浮体下移,控水浮体关闭出水口,同时控油浮体打开出油口 ,油排出,从而完成油水的分离和排出。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分别作为出水口和出油口的开关,功能不同,通过联动实现出水口在打开(关闭)的同时出油口关闭(打开),能达到简单高效分离和排出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自控式油水分离阀剖面构造图。 图2、图3和图4是自控式油水分离阀不同功能状态示意图。 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是几种变形的自控式油水分离阀剖面构造图。 图11是由自控式油水分离阀构造的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图12是由自控式油水分离阀构造的一种固油水分离装置。 图13是由自控式油水分离阀构造的一种家庭用固油水分离装置。 图l中,l.浮体,2.控水浮体,3.控水浮体上部,4.控水浮体下部,5.出水口,6.控油浮体,7.控油浮体上部,8.控油浮体下部,9.控油浮体移动室,IO.出油路,ll.出油口,12.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3.圆锥形口。 图2是分离水的功能状态图,图3是关闭状态图,图4是分离油的功能状态图。 图5、6是出水弯管油水分离阀,图7、8是圆筒形口油水分离阀,图9、10是裸露口油水分离阀。 图11中,14.油水分离室,15.集水管,16.集油管,17.自控式油水分离阀。 图12中,18.冲洗池,19.固液分离室入口,20.固液分离室,21. —级分离沉淀槽,22. 二级分离沉淀槽,23.三级分离沉淀槽,24.油水分离室入口,25.混合油水进入区,26.混合油水缓冲区27.混合油水缓冲板及固定杆,28.储油箱,29.储油箱出口,30.支架。 图13中,31.混合油水引入管。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自动式油水分离阀由控水浮体(2)、控油浮体(6)、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2)构成的浮体(1)、控油浮体移动室(9)、出水口 (5)、出油路(10)和出油口 (11)等组成。控水浮体(2)位于中间,出水口 (5)的上面,控水浮体上部(3)的直径大于出水口(5)的内径,控水浮体下部(4)的直径略小于出水口 (5)的内径,刚好能够插入出水口 (5),控水浮体下部(4)的长度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长度相等,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在同一水平线。控油浮体(6)位于两端,由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2)与控水浮体((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浮体(l),浮体(1)的重量刚好使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所在的水平线与油水界面重合。控油浮体(6)限定在控油浮体移动室(9)里上下移动,控油浮体上部(7)的直径略小于控油浮体移动室(9)的开口,并能够插入此开口,控油浮体下部(8)的直径大于控油浮体移动室(9)的开口。控油浮体移动室(9) 一边和出油路(10)相通,出油路(10)和出油口 (11)相通。圆锥形口(13)收口于阀的两边上端,与控油浮体移动室(9)相接,与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所在的水平线平齐。混合油水流入圆锥形口 (13),油水分离,下部的水产生的浮力使浮体(1)上移,控水浮体(2)上移时,打开出水口 (5),同时控油浮体(6)上移,关闭出油路(10)和出油口 (ll),水从出水口 (5)排出,这时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处于分离水的功能状态,如图2中所示。当水逐渐排完后,浮体(1)随之下降,油水界面下降到达控水浮体下部(4)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水平线上,这时控水浮体下部(4)恰好位于出水口 (5)上面并关闭出水口 (5),控油浮体上部(7)恰好位于控油浮体移动室(9)上部并关闭出油路(10)和出油口 (ll),这时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处于关闭状态,如图3中所示。油的压力使浮体(1)继续下移,直到控水浮体上部(3)接触并停留在出水口 (5)上面,和控油浮体(6)下移至控油浮体移动室(9)的底部,出油路(10)和出油口 (11)打开,油流入出油路(10),再汇集到出油口 (11)排出,这时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处于分离油的功能状态,如图4中所示。 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的圆锥形口 (13)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改变,以适应不同的位置和接口,可以将圆锥形口 (13)改成圆筒形口,如图7、图8所示,或者去掉成为裸露口,如图9、图10所示,将直的出水口 (5)改成出水弯管,如图5、图6所示,基本的方法和流程不变。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多个联合使用,这样效率更高,如图11、图12和图13中所示。多个联合使用时,可采用集水管(15)和集油管(16)将各个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分离出来的水和油集中排出。 在无外力提供的条件下,通过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各种力量,该油水分离阀实现了自动控制,达到简单高效分离和排出油水的目的。 利用该自控式油水分离阀,或者加以一定的改变,可构造各种油水分离装置,分别应用于不同领域,在不同情况下分离和排出油和水。针对油水混合液含和不含固体杂质及不同规模几种典型情况,本技术分别提供了相应的油水分离装置进行油水分离。图11、图12和图13是由该自控式油水分离阀组成的三种油水分离装置示意图,其中,图ll所示的油水分离装置适用于单纯的油水二相分离,图12和图13所示的油水分离装置适用于固油水的三相分离。 在图11中,油水分离装置由一组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集水管(15)、集油管(16)及油水分离室(14)构成。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多个联合使用,各个自控式油水分离阀(17)的出水口 (5)和集水管(15)相通,出油口 (11)和集油管(16)相通。混合油水进入油水分离室(14),油水分开,在油水界面以上的油水分离阀(17)处于分离油的状态,油分离进入集油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控式油水分离阀及由其所构造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自控式油水分离阀由控水浮体(2)、控油浮体(6)、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2)构成的浮体(1)、控油浮体移动室(9)、出水口(5)、出油路(10)和出油口(11)、圆锥形口(13)组成;控水浮体(2)位于中间,出水口(5)的上面,控水浮体上部(3)的直径大于出水口(5)的内径,控水浮体下部(4)的直径略小于出水口(5)的内径,刚好能够插入出水口(5),控水浮体下部(4)的长度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长度相等,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在同一水平线;控油浮体(6)位于两端,由控水浮体和控油浮体连接杆(12)与控水浮体((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浮体(1),浮体(1)的重量刚好使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所在的水平线与油水界面重合;控油浮体(6)限定在控油浮体移动室(9)里上下移动,控油浮体上部(7)的直径略小于控油浮体移动室(9)的开口,能够插入此开口,控油浮体下部(8)的直径大于控油浮体移动室(9)的开口;控油浮体移动室(9)一边和出油路(10)相通,出油路(10)和出油口(11)相通;圆锥形口(13)收口于阀的两边上端,与控油浮体移动室(9)相接,与控水浮体下部(4)的底面和控油浮体上部(7)的顶面所在的水平线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中,孙世明,
申请(专利权)人:孙世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