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包括溶解装置和投加装置,所述溶解装置包括:槽体,槽体由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溶解槽,下层为溶液槽;第一管道,第一管道连通溶解槽和溶液槽;第一阀门,第一阀门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向溶解槽供水的第二管道;第二阀门,第二阀门设置在第二管道上;向溶解槽添加固体药剂的进料装置;搅拌装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溶解槽中;与第二阀门联锁的液位计,液位计设置在溶解槽上;投加装置连接溶液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在溶解槽和溶液槽分开设置存在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配药及加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为溶解槽带料斗进料,配制好的溶液通过泵提升至溶 液槽或设置溶解槽平台重力自流到溶液槽,溶解槽溶液槽均需要设置搅拌机和液位计控 制;固体溶剂溶解投加装置逐步发展到将溶解槽与溶液槽叠放的装置,在溶解槽顶设置干 粉输送机或水射器投加固体。溶解槽和溶液槽分开设置,存在占地面积大、能耗大、所需要 的附加设备多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配制恒定浓度的溶液需事先将固体药剂用量和配水量计算出来, 然后将计算值设定到PLC控制系统中。 浓度定义是在某一单位物质中另一特定物质的含量。固体药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 水溶液则单位水体中固体药剂的含量即为该浓度,c-浓度、m「水质量、m2_固体质量,浓度c =m2+ (mi+m2)。水的密度P工=lg/cm3,即水的质量与体积呈1 : 1,设n^质量的水对应Vl 体积的水,则浓度c = m2+ (Vl+m2)。本装置以PAM固体粉状药剂为例,密度P 2 = 1. 3g/cm3,设m2质量的PAM粉剂对 应v2体积,m2 = 1. 3v2,则浓度c = 1. 3v2+ (Vl+1. 3v2)。 由此,溶解槽中水的体积用进水电磁阀与液位计联锁控制恒定Vl,固体药剂采用 螺旋给料机按设定时间输送恒定体积v2,则将恒定体积v2固体药剂溶入到恒定的水体Vl中 即得到恒定浓度c的溶液。 授权公告号为CN2457136Y,授权公告日为2001年10月31日的中国技术专利 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水处理用药剂溶解加药装置。 一种水处理用药剂溶解加药装置,包括上 部储药给药箱和下部搅拌溶解罐,其特征在于所说储药给药箱为锥形体,锥形底部有螺旋 推进给药器,所说螺旋推进给药器末端连接有与给水相通的射流混合器,所说搅拌溶解罐 有多个互相隔开的单搅拌罐串联组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以解决溶解槽和溶液槽 分开设置带来的占地面积大、能耗大、所需要的附加设备多的问题。 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装置和投加装置,所述溶解装置包 括 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底壁、侧壁和槽盖,所述槽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槽体由所述 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溶解槽,下层为溶液槽; 连通所述溶解槽和所述溶液槽的第一管道,所述溶解槽和所述溶液槽的侧壁均设 有第一管道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两头分别安装在所述溶解槽和溶液槽的第一管道安 装通孔中; 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 第二管道,所述槽盖上开有进水口 ,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槽盖上的进水口向所 述溶解槽供水; 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 进料装置,在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支撑,所述进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进料装 置支撑上,在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进料口 ,所述进料装置通过所述槽盖上的进料口向所述溶 解槽添加固体药剂; 用于搅拌所述溶解槽中的溶液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槽盖上; 与所述第二阀门联锁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溶解槽上; 所述投加装置连接所述溶液槽。 所述投加装置包括 离心泵; 第三管道,在所述溶液槽的侧壁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第三管道的一头连接所述溶 液槽的出水口,另一头连接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 ; 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的一头连接所述离心泵的出水口,另一头连接药剂的投 加点; 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道上; 回流管,所述溶液槽的侧壁设置有回流进水口 ,所述回流管一头连接所述溶液槽的回流进水口 ,另一头连接所述第四管道; 回流管控制阀,所述回流管控制阀设置在回流管上。 所述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还包括透明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连通管本体,与所述连通管本体上端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一支管,与所述连通管本体中部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二支管,与所述连通管本体底端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三支管;所述溶解槽的侧壁的上端开有第一连通管安装通孔,所述溶液槽的侧壁的上端开有第二连通管安装通孔,所述溶液槽的侧壁的下端开有第三连通管安装通孔;所述连通管第一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管安装通孔中,所述连通管第二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管安装通孔中,所述连通管第三支管设置在所述第三连通管安装通孔中。此外通过透明的连通管,可以直接地观察到罐体液位高度。本技术中,溶解槽与溶液槽为一体结构,仅溶解槽设置一台搅拌机。 所述第一阀门是气动管夹阀门。上下溶解槽和溶液槽采用气动管夹阀连接,气动管夹阀自动切换,避免了固体药剂的於堵现象,根据PAM配制时间自动控制。 所述第二阀门是电磁阀。电磁阀根据溶解槽的液体低高来自动开启和关闭。 本技术的溶解槽与溶液槽为一体结构,相对于溶解槽与溶液槽的分体设置节省了占地。因为溶解槽与溶液槽为上下层结构,使溶解槽中的液体利用重力自流到溶液槽中,节省能耗。 现有技术中,也有溶解槽与溶液槽分体设置的,为了利用溶解槽液体重力自流,需 抬高溶解槽的高程,另设平台。而本技术仅设置在溶解槽中设置一台搅拌机,溶液槽不 需要设置液位计,节省了投资。 第二管道上的电磁阀与液位计联锁,进料装置可调,进料时间可调,因此配制溶液 体积和浓度范围可自动设定,浓度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l。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包括溶解装置和投加装置。 溶解装置包括槽体、第一管道3、第一阀门4、第二管道5、第二阀门6、进料装置7、搅拌装置8、液位计9、连通管10。 槽体,槽体主要由底壁、侧壁和槽盖组成。槽体中还设置有隔板。槽体由隔板分隔 为不连通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溶解槽2,下层为溶液槽1 ,隔板作为溶解槽2的底壁和溶液槽 1的顶壁。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槽体为圆柱状,故溶解槽2为带有槽盖的圆柱形槽,溶液槽为 上下端均不开口的圆柱形槽。在溶解槽2和溶液槽1的侧壁上,都开有第一管道安装通孔 (图中未示出)。第一管道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溶解槽2和溶液槽1的侧壁的第一管道安 装通孔中,这样第一管道3就连通了溶解槽2和溶液槽1 。在第一管道3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4,第一阀门4控制溶解槽2流向溶液槽1的溶液的流量。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阀门 4是气动管夹阀4。 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还包括连通管10。连通管10包括连通管本体,与连通管本 体上端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一支管,与连通管本体中部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二支管,与连 通管本体底端开口连接的连通管第三支管。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与连通管本体呈 一体结构。溶解槽2的侧壁的上端开有第一连通管安装通孔(图中未示出),溶液槽1的侧 壁的上端开有第二连通管安装通孔(图中未示出),溶液槽1的侧壁的下端开有第三连通管 安装通孔(图中未示出);连通管第一支管设置在第一连通管安装通孔中,连通管第二支管 设置在第二连通管安装通孔中,连通管第三支管设置在第三连通管安装通孔中。连通管10 为透明的连通管,可以观察溶液槽1中的液位,当溶液槽1中溶液压力过大时,溶液槽1中 的溶液可从连通管10回流到溶解槽2中。连通管10主要起到连通大气压和观察溶液槽1 液位的作用。 第二管道5向溶解槽2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固体药剂溶解投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装置和投加装置,所述溶解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包括底壁、侧壁和槽盖,所述槽体中设置有隔板,所述槽体由所述隔板分隔为不连通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溶解槽,下层为溶液槽;连通所述溶解槽和所述溶液槽的第一管道,所述溶解槽和所述溶液槽的侧壁均设有第一管道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两头分别安装在所述溶解槽和溶液槽的第一管道安装通孔中;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管道上;第二管道,所述槽盖上开有进水口,所述第二管道通过所述槽盖上的进水口向所述溶解槽供水;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进料装置,在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进料装置支撑,所述进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进料装置支撑上,在所述槽盖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装置通过所述槽盖上的进料口向所述溶解槽添加固体药剂;用于搅拌所述溶解槽中的溶液的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槽盖上;与所述第二阀门联锁的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溶解槽上;所述投加装置连接所述溶液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伟,尹军喜,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振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