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萧于盛专利>正文

浮砂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465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砂机,其包含砂筒,该砂筒的侧筒壁设有风道,在风道上设有外风管接口,同时砂筒的侧筒壁近底端处设有与筒内相通的排砂口;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其横向结合在该砂筒的筒内,在各浮砂风管之间构成落砂缝隙,各浮砂风管分别与该风道相通,并在各浮砂风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部。借此,可在砂筒内放入砂子,再输入空气至该风道,空气经过该浮砂风管从喷气部喷出,使砂子在砂筒内浮动,既可进行制作铸模时的粘砂动作,另外可使多余的砂团通过落砂缝隙沉淀在筒底,再从该排砂口清除砂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浮砂机,尤指一种应用在脱蜡法制造铸模的浮砂机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脱蜡法制造而成的铸模,经常应用在精密铸造的产品上,制作该铸模必须依据产品形状、尺寸预先制造蜡模,再在蜡模表面沾上浆液,然后将蜡模放入浮砂机,使砂子沾粘在蜡模表面,如此反复地进行沾浆及粘砂动作,直到蜡模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铸模,再加热使蜡模熔化流出,即制成可以浇铸金属熔液的铸模。而公知的浮砂机IO,如图l所示,其具有砂简101,简内近底部结合隔板102,在隔板102下层构成风道103,隔板102上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喷气嘴104,并在外简壁上设有与风道103相通的管接头105。但由于在蜡模沾浆及粘砂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滴浆的情况,浆液会将砂简101内的砂子粘着成一些小砂团20,并随着浮砂机IO的运作而沉入简底,久而久之将堵塞简内的喷气嘴104。然而公知的浮砂机10却欠缺清除底部砂团20的机制,每经过一段时间就必须将砂筒101上方的砂子全部倒出,才能清除最底部的小砂团20,因此足见公知的浮砂机使用上相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小砂团堵塞喷气部,以及可轻易清除砂简底部小砂团的结构改良后的浮砂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浮砂机包含砂简,其侧简壁设有风道,在风道上设有外风管接口,同时砂简的侧筒壁近底端处设有与砂简内部相通的排砂口;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其横向结合在该砂简的简内,在各浮砂风管之间构成有落砂缝隙,各浮砂风管分别与该风道连接相通,并在各浮砂风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部。借由结构改良后的本技术的浮砂机,可在砂简内放入砂子,再输入空气至该风道,使空气经过该浮砂风管而从喷气部喷出,让砂子在砂筒内浮动,即可进行制作铸模时的粘砂动作,另外可使多余的砂团通过浮砂风管之间的落砂缝隙沉淀在简底,使用者即可从排砂口清除砂团,借此达到防止砂团堵塞喷气部,以及可轻易清除砂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浮砂机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组成状态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4为图3的局部截面立体图;图5为图4的局部截面立体图6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剖面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正视图;图8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喷气部与浮砂风管分解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喷气部与浮砂风管组合的截面示意图11为本技术浮砂机的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如附图所示,结构改良的本技术浮砂机,其较佳实施例主要包含砂简l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2,其中砂筒1,如图2、图3及图5所示,其侧简壁11设有风道12,在风道12上设有外风管接口 13,同时该砂简1的侧简壁11近底端处设有与砂简1内部相通的排砂口 14。该排砂口 14如图所示可以是设在与所述外风管接口 13相对的侧筒壁ll的近底端处。其中,如图4所示,该风道12可设置于砂简1的侧简壁ll的外面或内面,并环绕砂简1的侧简壁11,且该风道12可为矩形管状或其它形状。该外风管接口 13的结构包含与风道12相通的圆管131或其它形状的管,及设置于圆管131端部的法兰132。该排砂口 14的结构包含与砂简1筒内相通的圆管141或其它形状的管,及设置于圆管141端部的法兰142以及活动盖143。另如图5及图7所示,该砂简1简内的近底部可设有朝向排砂口14倾斜的锥形斜底板15,导引砂团41 (如图ll所示)自行往排砂口14集中,方便从该排砂口 14清除多余的砂团41。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2,如图4及图5所示,其为矩形管或圆管或其它形状的管,分别横向结合在该砂简1的简内,在各浮砂风管2之间构成落砂缝隙21,各浮砂风管2分别与上述风道12连接相通,并在各浮砂风管2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部3。其中,该浮砂风管2可为其中一个端部穿过砂简1的侧筒壁11与该风道12相通,或如图6至图8所示,该浮砂风管2也可为两个端部分别穿过砂简1的侧简壁11与该风道12相通,或该浮砂风管2的两个端部直接与该风道12相通。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喷气部3的实施例包含柱状的喷嘴31,喷嘴31顶端设有伞形上端部32,喷嘴31中央设有通道33,周围设有至少一个与通道33相通的喷气孔34,该喷气孔34为斜向下方的状态,借此将喷嘴31结合在上述浮砂风管2上,使空气可从该喷嘴31的喷气孔34喷出。借由结构改良后的本技术的浮砂机,其应用时如图ll所示,可在砂筒1内放入砂子4,再从外风管接口 13输入空气至该风道12,并使空气经过该浮砂风管2而从喷气部3的喷嘴31喷出,借此让砂子4在砂简1内浮动,即可进行制作铸模时的粘砂动作。当蜡模表面的浆液不慎滴入砂简1内导致形成小砂团41时,可使多余的砂团41通过浮砂风管2之间的落砂缝隙21沉淀在简底,达到防止砂团41堵塞喷气部3的效果。同时,借该锥形斜底板15将砂团41导引到排砂口 14处,使用者每经过一段时间即可从该排砂口 14清除砂团41,而不必将整简的砂子倒出,借此达到轻易清除砂团41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浮砂机,其包含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筒的侧筒壁设有风道,在所述风道上设有外风管接口,同时所述砂筒的侧筒壁近底端处设有与所述砂筒内部相通的排砂口;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其横向结合在所述砂筒的筒内,在所述各浮砂风管之间构成有落砂缝隙,所述各浮砂风管分别与所述风道连接相通,并在所述各浮砂风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部。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砂简的侧简壁的外面,并环绕所述砂简的侧简壁,所述浮砂风管的两个端部穿过所述砂简的侧简壁与所述风道相通。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砂简的侧简壁的内面,并环绕所述砂简的侧简壁,所述浮砂风管的两个端部与所述风道相通》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为矩形管状。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风管接口包含有与所述风道相通的圆管,及设置于所述圆管端部的法兰。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砂口包含有与所述砂简简内相通的圆管,及设置于所述圆管端部的法兰与活动盖。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简简内的近底部设有朝向所述排砂口倾斜的锥形斜底板。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砂风管的其中一个端部穿过所述砂简的侧简壁与所述风道相通。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砂风管为矩形管。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部包含有柱状的喷嘴,该喷嘴顶端设有伞形上端部,所述喷嘴中央设有通道,所述喷嘴周围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通道相通的喷气孔,所述喷嘴结合在所述浮砂风管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浮砂机,其包含砂筒,该砂筒的侧筒壁设有风道,在风道上设有外风管接口,同时砂筒的侧筒壁近底端处设有与筒内相通的排砂口;及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其横向结合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砂机,其包含:    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筒的侧筒壁设有风道,在所述风道上设有外风管接口,同时所述砂筒的侧筒壁近底端处设有与所述砂筒内部相通的排砂口;    两个或两个以上浮砂风管,其横向结合在所述砂筒的筒内,在所述各浮砂风管之间构成有落砂缝隙,所述各浮砂风管分别与所述风道连接相通,并在所述各浮砂风管上设有至少一个喷气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于盛
申请(专利权)人:萧于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