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触摸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板及触摸屏终端,在所述触摸面板上平行排列若干组触摸感应滑条,每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若干个锯齿形咬合排列的感应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触摸感应滑条由若干个锯齿形咬合排列的感应电极组成,可以通过增加感应电极锯齿的个数来提高屏的分辨率和线性度,也可以适当压缩单个电极的尺寸达到提高屏的分辨率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触摸屏
,尤其涉及一种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 板及触摸屏终端。
技术介绍
当今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提供了触摸操作的界面。各种触摸界面中,包括有 触摸按键、触摸滑条或触摸滑轮,以及触摸面板或触摸屏幕。在触摸面板的方 案中,大多数都采取了在两面或多面布线感应电极的方法。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也出现了感应电极在单面布线的方案,如图1所示,已有的单面布线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由于电极间存在穿插走线,较大且不规则的分布电容引发感应干扰,导 致触摸面板的分辨率、线性度等指标降低。2、 在ITO (氧化铟锡)触摸屏的应用中,为了减少走线对于感应电极的分 布电容,穿插走线只能做得比较细小,以致于走线的电阻增加,影响到检测的 性能。此外,由于穿插走线穿过屏幕显示部位,故也不能采用导电性能更好的 非透明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板,旨在解决现 有的单面布线感应电极的触摸面板分辨率、线性度不够好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板,在所述触摸 面板上平行排列若干组触摸感应滑条,每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若干个锯齿形咬 合排列的感应电41。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感应滑条中首尾两个感应电极的走线由各自的外端引出,其中间位置的感应电极的走线紧靠滑条两侧就近引出。进一步地,其中至少有两个感应电极被连接的外部控制器的同 一个端口 。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连接到外部控制器的同一个端口的感应电极,其中一个感应电极的相邻电极与另 一个感应电极的对应相邻电极分别接入外部控制器的不同端口。进一步地,所述触摸感应滑条上的感应电极数不超过4个。进一步地,触摸面板边沿部分的走线的交叉部分釆用跳线(Jumper)或0 欧姆电阻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电极布线在PCB或FPC基板上。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终端,包括一显示装置和一置 于所述显示装置之上的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板,所述电容型触摸面板为如 上所述的电容型触摸面板。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电极为透明导电介质,布置在透明材料基板上。明材料或透明材料。本技术中,触摸感应滑条由若干个锯齿形咬合排列的感应电^i且成, 可以通过增加感应电极锯齿的个数来提高屏的分辨率和线性度,也可以适当压 缩单个电极的尺寸达到提高屏的分辨率的目的。由于电极走线都由滑条的两端 引出,可以适当增加走线宽度或选用导电率较高的非透明材料或透明材料来满 足导电性能的需求。同时触摸感应滑条的复用也可以满足更大尺寸的触摸面板 的应用。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的电极分布与走线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的感应电极分布与走线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感应滑条首尾两个感应电极的形 状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感应滑条中间位置的感应电极的 形状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四个感应电极组合而成一组触摸感 应滑条的形状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的感应电极分布 走线示意图;图7和图8分别是图6中每组触摸感应滑条中的首尾两个感应电极的形状 示意图;图9和图IO分别是图6中每组触摸感应滑条中中间位置两个感应电极的形 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兌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中,在面板上平行排列若干组触摸感应滑条,每组触4莫 感应滑条包括若干锯齿形咬合排列的感应电极,其中每个感应电极的走线由触 摸感应滑条的两侧引出。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的感应电极 分布与走线方式,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参照图2,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上分布有一感应电极阵列,形成若干组平 行排列的触摸感应滑条(图2中以5个为例),各组触摸感应滑条之间具有一 定的间隙(如0.2mm)。每一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若干感应电极(图2中以4个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感应电才及TP1-TP4,第二组触 摸感应滑条包括感应电才及TP5-TP8,第三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感应电^L TP9-TP12,第四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感应电极TP13-TP16,第五组触摸感应滑 条包括感应电才及TP17-TP20,具体实现时可以才艮据触4莫屏的有效感应面积的大 小设置适当数量的触摸感应滑条,而考虑到穿插走线形成的分布电容对于感应 检测产生干扰的会降低检测性能(包括分辨率和线性度等等),因此每个触摸 感应滑条上的感应电极的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在每一组触:摸感应滑条中,每个感应电才及与其他感应电才及相邻的一边为锯 齿形,各个感应电极依次咬合排列,图3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感应滑 条首尾两个感应电极的布线形状,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感应滑条 中间位置的感应电4 l的布线形状,图5即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由四个感应电才及 组合而成的一组触:摸感应滑条布线形状。每一组触摸感应滑条中首尾两个感应电极的走线由各自的外端部位引出, 如图2中第一组触4莫感应滑条的感应电极TP1、 TP4,第二组触摸感应滑条的感 应电极TP5、 TP8等。而位于每一组触摸感应滑条中间位置的感应电极的走线紧 靠滑条两侧就近引出,如图2中第一组触摸感应滑条的感应电极TP2、 TP3,第 二组触摸感应滑条的感应电极TP6、 TP7等。本实施例中,对于3英寸的触摸屏, 优选采用5组触摸感应滑条,每一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4个感应电极,其中首尾 两个感应电极的有效长度优选为18mm,宽度优选为9.2mm,而中间的两个感应 电才及的有效长度优选为33mm,宽度优选为9.2mm。这种感应电4及的走线方式招^ 大降低了感应电极走线与触摸物体的接近干扰,同时由于走线都由滑条的两端 引出,可以适当增加走线宽度来满足导电性能的需求,而触摸板边沿部分的走 线还可以采用导电率比感应电极导电率高的非透明材料或透明材料,进一步地, 触摸面板边沿走线的交叉部分采用跳线(Jumper)或0欧姆电阻连接。具体实施时,在单个感应电极长和宽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感 应电极锯齿的个数来提高触摸检测的分辨率和线性度,适当压缩各个滑条通道的尺寸也可以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图6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单面布线式触摸面板的感应电极 分布方式,为了便于描述,同样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为与第一 实施例相区别,图6中用Sl-S20表示感应电极。同时图7至图IO示出了图6 中每组触摸感应滑条中的各个感应电极的形状。参照图6,第一组至第五组触摸感应滑条均包含的有多个感应电极,而第 六组至第十組触摸感应滑条分别复用第一组至第五组触摸感应滑条中的感应电 极,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复用属于同一触摸感应滑条的两个感应电极,即至少有 两个感应电极(属于同一触摸感应滑条或不同的触摸感应滑条)被连接到外部 控制器的同 一个端口 。这种复用触摸感应的方法可以使用较少数量的感应电极 来满足较大尺寸的触摸面板的应用需要,有利于降低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面布线的电容型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摸面板上平行排列若干组触摸感应滑条,每组触摸感应滑条包括若干个锯齿形咬合排列的感应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春,郝学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