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继华专利>正文

子母轮滑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2242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子母轮滑行器,该结构是凹形的斜轮(1)半包围与中心轴(8)连接的悬臂支架(2),踏板横梁(12)利用轮辐(14)凹形空间放置,减小斜轮(1)的仰倾角。在斜轮(1)后通过后轮支架(15)安放一个与斜轮反向倾斜的轮径较小的子斜轮(6),让所述子斜轮(6)与斜轮(1)在纵向上更加靠近;从侧面看,所述子斜轮(6)与所述斜轮(1)的轮弧在纵向上呈相交重叠,从俯视来看,处于纵向中心线上的轮子各不干涉。利用在踏板一侧倾斜安置滑轮的办法,可装配出滑轮高出踏板的滑行器;轮径高度不受踏板高度限制;超野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母轮滑行器(一)
本技术为滚动行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滑行器。(二)
技术介绍
目前的各种滑行器,为了提高越野能力,采用了多种滚动排列方式;有为了增加滑 行器的横向稳定性而采用的双排四轮式,有为了增加纵向平稳过渡能力而采用的单排多轮 式等。但都由于未能增加轮径高度提高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滑行轮通常安装在踏板下 方,而踏板高度的升高会增加对人体足部的扭矩力,相应增加了足部受到扭伤的风险;所以 踏板的高度受限使滑行器的轮径高度也受到相应的限制,对滑行器来说,较为重要的过垂 直墙能力也因此一直受到踏板高度的制约,未能得到提高。在过垂直墙时,前后轮依次翻越 同一高度的障碍时,滑行器后轮受到的二次冲击与前轮相同的情况,目前未能得到解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径可以高过足踏板,因而有较高过垂直墙能 力,同时还具有较高平稳越障能力的滑行器。 本技术所述的子母轮滑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子斜轮(6)、 过渡轮(7)、中心轴(8)、踏板横梁(12)、后轮支架(15)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 (1)倾斜安放在踏板(3) —侧,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固定在中心轴(8)上,子斜 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 所述斜轮(1)呈单面凹形倾斜安放在踏板(3) —侧,呈半包围状包围所述踏板横 梁(12),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轮(1)的中心轴(8)上,所述子斜轮 (6)与斜轮(1)可呈相反的仰倾角,子斜轮(6)固定在斜轮(1)后方的后轮支架(15)上,还 可以加装过渡轮(7)于斜轮(1)和子斜轮(6)中间,所述过渡轮(7)可以离略微离地,与前 后滚轮的触地点应处于同一纵向线的重心位置附近,所述悬臂支架(2)上方设有一沿纵向 延伸的横挡。 本技术可以是两轮结构,也可以是多轮结构。在两轮结构中,上述斜轮(1)呈 单面凹形,所述凹形的斜轮(1)呈半包围状包围悬臂支架,所述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 轮(1) 一侧的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前面的斜轮(1)呈单面凹 形,所述悬臂支架(2)呈垂直状与斜轮(1)中心轴(8)连接。在悬臂支架(2)下方最好低于 中心轴(8)处悬挂踏板(3),让踏板横梁的纵向中心线处于斜轮(1)的触地纵向中心线上, 可以让一部分踏板横梁处于斜轮(1) 一侧的凹形空间中,从而可以在不提高踏板高度的情 况下,采用高过踏板高度的大直径斜轮(1)来提高所述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在多轮结 构中,还可以在斜轮(1)与子斜轮(6)的中间安放一个垂直过渡轮(7),所述过渡轮(7)通 过悬臂支架(15)与踏板横梁固定,让所述子斜轮(6)与斜轮(1)在因相互倾斜而腾出的垂 直空间纵向上相互触地点距离更加靠近;从侧面看,所述子斜轮(6)与所述斜轮(1)的轮弧 在纵向上呈相交重叠,从俯视来看,处于纵向中心线上的两个轮子各不干涉,在前后两个轮子中间还可以加一个过渡轮(7)来降低斜轮(1)与子斜轮(6)的轮弧交叉点,在翻越高过 轮弧纵向交叉点的垂直障碍时,过渡轮(7)可以不必从较高障碍的最低处开始翻越,因而 障碍对过渡轮(7)和后斜轮(1)的冲击可相应减小。所述子母轮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得 到显著提高,较高垂直墙对后轮的二次冲击受到过渡轮(7)的限制。增加了所述子母轮滑 行器的越障平稳性。 根据上述说明可能看出,本技术采用所述凹形母轮倾斜安放固定在踏板一 侧,并可半包围踏板,利用凹形轮辐的凹形空间安置踏板,可减小所述斜轮的仰倾角,侧面 放置的斜轮也使轮径高度不再受踏板高度限制,因而消除了人体足部扭矩承受能力限制踏 板高度,而踏板高度限制滚轮高度的矛盾。使滑行器的过垂直墙能力得到突破性的提升。(四) 附图说明 图1为带过渡轮的子母轮滑行器侧视图。 图2为子母轮滑行器的正视图。 其中(l)为斜轮,(2)为悬臂支架,(15)为后轮支架,(4)为轮圈,(7)为过渡轮, (8)为中心轴,(6)为子斜轮,(14)为轮辐。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对实施例之一进行具体说明。该实施例为一个子母轮滑行器, 由轮圈(4)、轮辐(14)、斜轮(1)、子斜轮(6)、过渡轮(7)、悬臂支架(2)、后轮支架(15)、中 心轴(8)构成。将斜轮(1)倾斜安放在悬臂支架(2) —侧,将后轮支架(15)与悬臂支架 (2)相连,悬臂支架(2)垂直于地面与斜轮(1)的中心轴(8)通过轴承相连。凹形的斜轮 (1)采用具有一定横向厚度的轮辐(14)以应对斜轮(1)的横向受力,在轮辐(14)外加蒙皮 与轮辐(14)成整体,起到防止轮辐(14)变形的牵拉作用,斜轮(1)与子斜轮(6)从侧面看 在纵向上相交重叠,作俯视看,两轮各不干涉。以减小高于轮弧交叉点的垂直障碍对后面子 斜轮(6)的二次冲击。在斜轮(1)与子斜轮(6)的触地中间线上,可加装一个垂直安放在 后轮支架(15)上的过渡轮(7),让过渡轮(7)起到再次降低斜轮(1)与子斜轮(6)的轮弧 交叉点的作用,增加所述子母轮滑行器的通过能力和平稳越障能力。权利要求一种子母轮滑行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中心轴(8)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1)倾斜安放在踏板(3)一侧,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固定在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2. —种滑行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中心轴(8)、悬臂支架横梁(12)构 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1)呈单面凹形,所述凹形的斜轮(1)呈半包围状包围悬臂支架, 所述悬臂支架(2)垂直悬吊在斜轮(1) 一侧的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 (15)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轮(1)的轮辐上加有 固连轮辐(14)的蒙皮(13),对轮辐起固定牵拉作用。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悬臂支架(2)上方设有一横 挡,沿轮圈(4)弧形纵向延伸。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斜轮(1)和子斜轮(6)中间, 加装有过渡轮(7),与前后滚轮的触地点处于同一纵向重心位置附近。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在斜轮(1)和子斜轮(6)中 间,加装有略微离地的过渡轮(7)。7. 根据权利1或2之一所述的滑行器,其特征在于子斜轮(6)与斜轮(1)在同一纵 向上呈相对反向倾斜状。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子母轮滑行器,该结构是凹形的斜轮(1)半包围与中心轴(8)连接的悬臂支架(2),踏板横梁(12)利用轮辐(14)凹形空间放置,减小斜轮(1)的仰倾角。在斜轮(1)后通过后轮支架(15)安放一个与斜轮反向倾斜的轮径较小的子斜轮(6),让所述子斜轮(6)与斜轮(1)在纵向上更加靠近;从侧面看,所述子斜轮(6)与所述斜轮(1)的轮弧在纵向上呈相交重叠,从俯视来看,处于纵向中心线上的轮子各不干涉。利用在踏板一侧倾斜安置滑轮的办法,可装配出滑轮高出踏板的滑行器;轮径高度不受踏板高度限制;超野能力得到突破性提高。 文档编号B62K17/00GK201501484SQ200920131020公开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子母轮滑行器,由踏板(3)、悬臂支架(2)、斜轮(1)、中心轴(8)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斜轮(1)倾斜安放在踏板(3)一侧,所述踏板横梁通过悬臂支架(2)固定在中心轴(8)上,子斜轮(6)固定在后轮支架(1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华
申请(专利权)人:孙继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