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分离滤芯及组合式过滤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2324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过滤分离滤芯及组合式过滤分离器属于除杂装置技术领域,其中组合式过滤分离器包括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筒体和过滤分离滤芯,所述筒体分为进气室和出气室,其中过滤分离滤芯设置在出气室内,并通过其下端盖上的通孔与进气室相通,所述出气口与出气室相通;过滤滤芯包括上端盖、设置有孔道的下端盖、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其中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与透气内层组成空心腔体;所述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之间填充有滤网组件,其中滤网组件从内到外依次为超细纤维滤材层和泡沫体聚集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自动分离固液杂质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除杂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固液分离过滤分离滤芯及使用该过滤分离滤芯的组合式过滤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各个领域及生产、生活中,都对气体的洁净程度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需要对气体 进行过滤净化,从而达到生产、生活中所需的质量要求,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气体过 滤滤芯,就是利用过滤材料阻挡、拦截需要去除的颗粒杂质,主要清除的对象是粉尘、颗粒 等固体杂质。当含有固体和液体杂质的气体通过这种过滤滤芯时,气体中所含的固体杂质 会滞留在滤芯的入口一侧,而含有的液体杂质会继续随着气体的流动被带入下游甚至是直 接进入对气体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各个领域及生产、生活中,从而对后续的工业生产造成危 害。 由于目前的滤芯存在上述的问题,因此采用上述滤芯的过滤分离器也存在同样的 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固液分离的过滤分离滤 心。 本技术过滤分离滤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过滤分离滤芯,包括上端盖、设置有孔道的下端盖、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其中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与透气内层组成空心腔体;所述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之间填充有滤网组件,其中滤网组件从内到外依次为超细纤维滤材层和泡沫体聚集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滤分离滤芯,其中所述泡沫体聚集层为高孔隙度的耐油塑料泡沫体聚集层。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滤分离滤芯,其中所述上、下端盖的边缘设置有凹槽部,透气 内、外层卡入端盖的凹槽部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过滤分离滤芯,其中所述透气内层为含有通孔的板材。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实现固液分离过滤分离滤芯的组合式过滤分离器。 本技术组合式过滤分离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组合式过滤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中所述组合式过滤分离器还包括上述过滤分离滤芯技术方案中的任意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过滤分离滤芯;所述筒体分为进气室和出气室,其中过滤分离滤芯设置在出气室内,并通过其下端盖上的通孔与进气室相通,所述出气口与出气室相通。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 1、由于在本技术结构中的滤网组件从内到外依次设置了超细纤维滤材3层和泡沫体聚集层,超细纤维滤材层可以通过拦阻、惯性碰撞、扩散和分子间力来捕集 3 ii m-0. 01 ii m的液滴式粒子,固体颗粒附着在纤维上不动,而液滴却能沿着滤材的长纤维 往下游移动到交叉点聚结,液滴经聚结后逐渐增长变大,气流形成的微小压差使液滴通过 滤芯的纤维网,最后聚结的液滴成为液滴式液膜出现在滤芯的外侧泡沫聚集层表面。 2、由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了高孔隙度的耐油塑料泡沫体聚集层,泡沫体 搜集捕捉极小液滴并在微孔中使液滴聚集增大,跟随气流向下游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 降到积液区。 3、由于在本技术的结构中滤网组件依次设置了超细纤维滤材层和泡沫体聚 集层,因此可以使气体中的固体和液体杂质得以分离。 4、由于过滤分离滤芯中设置了含有通孔的板材作为透气内层,增强了过滤分离滤 芯的整体结构强度。 5、为了解决在先技术中过滤层搭合、粘接的问题,本技术结构中的透气内层 采用了含有通孔的板材,由于板材的刚性大,因此可以避免内层搭合的情形。附图说明 1、图1为本技术一种过滤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2、图2为图1中过滤分离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 1、过滤分离器,11、筒体,111、进气口,112、出气口,113、进气室,114、出气室;12、 过滤分离滤芯,121、上端盖,122、下端盖,123、透气内层,124、透气外层,125、滤网组件, 1251、超细纤维滤材层,1252、泡沫体聚集层,126、凹槽部。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能够被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 说明。实施例1 : 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过滤分离滤芯12,包括上端盖121、下端盖122、 透气内层123、透气外层124和填充在透气内、外层之间的滤网组件125,其中所述上、下端 盖和透气内层组成空心腔体;其中滤网组件125从内到外依次为超细纤维滤材层1251和泡 沫体聚集层1252。 实施例2 : 本实施例中,过滤分离滤芯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泡沫体聚集层采用的是高孔隙度的耐油塑料泡沫体聚集层。实施例3 : 本实施例中,过滤分离滤芯的结构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 例中过滤分离滤芯的上、下端盖的边缘分别设置有凹槽部,透气内、外层卡入端盖的凹槽部 内。实施例4 : 如图1所示,为采用了实施例1、2、3中所述的过滤分离滤芯的一种组合式过滤分离器l,包括筒体11和实施例1-3中的任意一种过滤分离滤芯12,在筒体11的上部和下部 相对侧面分别设置出气口 112和进气口 111,所述筒体11分为进气室113和出气室114,其 中过滤分离滤芯12设置在出气室114内,并通过其下端盖122上的通孔与进气室111相通, 所述出气口 112与出气室114相通。 本技术的一种过滤分离滤芯及组合式过滤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含杂气体从组合式过滤分离器l的进气口 111进入进气室113,在空气压力差的作用下经由过滤分离滤芯下端盖122上的通孔进入过滤分离滤芯内12,在从过滤分离滤芯12的内表面向外表面流动过程中经过滤网组件125时,滤网组件125中由多层超细纤维滤材组成的内层聚结层,利用拦阻、惯性碰撞、扩散和分子间力来捕集3 ii m-O. 01 ii m的液滴式粒子,固体颗粒附着在纤维上不动,而液滴却能沿着滤材的长纤维往下游移动到交叉点聚结,液滴经聚结后逐渐增长变大,气流形成的微小压差使液滴通过滤芯的纤维网,最后聚结的液滴成为液滴式液膜出现在滤芯的下游即过滤组件的外层,滤芯的外侧(即纤维滤材的下游)是由高孔隙度的耐油塑料泡沫体材料构成的聚集层,泡沫体捕集极小液滴并在微孔中使液滴聚集增大,跟随气流向下游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到积液区,然后通过排污口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和实 质上的限制,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以 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 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 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过滤分离滤芯,包括上端盖、设置有孔道的下端盖、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与透气内层组成空心腔体;所述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之间填充有滤网组件,其中滤网组件从内到外依次为超细纤维滤材层和泡沫体聚集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分离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体聚集层为高孔隙度的耐油塑料泡沫体聚集层。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过滤分离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端盖的边缘设置有凹槽部,透气内、外层卡入端盖的凹槽部内。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分离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内层为含有通孔的板材。5. —种组合式过滤分离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过滤分离器还包括权利要求1-4中任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分离滤芯,包括上端盖、设置有孔道的下端盖、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下端盖与透气内层组成空心腔体;所述透气内层和透气外层之间填充有滤网组件,其中滤网组件从内到外依次为超细纤维滤材层和泡沫体聚集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川世纪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