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烷衍生物作为NMDA拮抗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063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治疗活性唑烷衍生物以及NMDA拮抗剂组合物,所述物质可抑制NMDA受体过度活化从而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障碍。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在哺乳动物和人中治疗和/或预防神经变性疾病以及神经病理障碍的方法,在诸如中风等应激条件下提供神经保护的方法,以及增强大脑认知功能的方法。例如,所述化合物可在存在中毒量NMDA时抑制NMDA受体活性从而防止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毒性。此外,所述化合物在低剂量NMDA存在时可增强钙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噁唑烷衍生物作为NMDA拮抗剂本申请要求2008/1/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1/021,608的优先权,该 申请通过引用全文纳入本文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介绍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是主要定位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的配体门 控离子通道。它们属于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家族,同时由于能够表达的NR1、NR2(NR2A、NR2B、 NR2C、NR2D)和NR3亚基的不同组合以多种亚型存在。除了激动剂结合位点,NMDA受体具有 多个不同的结合位点以供能增强、调节和抑制受体激活的各种化合物结合。已知NMDA受体参与神经元通信并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与记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 用。在正常情况下,NMDA受体通过神经递质谷氨酸参与突触传递,谷氨酸能调节和改进突触 生长及可塑性。然而,当谷氨酸水平异常高时(即在病理条件下),NMDA受体被过度活化, 导致Ca2+流过度流入神经元细胞,这又导致兴奋性中毒以及引发神经元凋亡的一些信号传 导途径的激活。谷氨酸诱导的脑组织凋亡还伴有氧化应激,这会导致ATP流失、线粒体膜电 位损失以及释放活性氧和活性氮(例如压02、而、00而-、02-),造成相关细胞损伤和死亡。最 终发生神经细胞功能降低以及神经元细胞死亡。如果细胞的能量代谢受到威胁也会发生兴 奋性中毒。NMDA受体过度活化参与神经变性疾病和其它神经相关症状,因为其造成神经元 流失和认知损害,同时也在导致各种神经变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帕金森病、阿尔茨 海默病和亨廷顿病以及诸如中风之类的症状)的神经元损伤的最终通用途径中起作用其 它。最近的发现显示,NMDA受体涉及许多其它神经性障碍,如多发性硬化、大脑性瘫痪(脑 室周围白质软化病)和脊髓损伤,以及慢性和严重性情绪障碍(Mathew SJ等,Rev Bras Psiquiatr,27 :243-248(2005))。NMDA受体在调节和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以及造成导致致命症状的细胞死亡中 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的证据是,给予细胞的信号类型取决于活化NMDA受体的定位。激 活的突触NMDA受体产生生长和存活-促进信号,而突触外NMDA受体产生造成细胞死亡的 信号。最近的研究还证明,激活的突触NMDA受体导致转录因子CREB的转录调控残基kr 133 强烈磷酸化并促进CREB-依赖性基因表达和神经元存活。然而,激活的突触外NMDA受体仅 短暂磷酸化CREB且不会激活CREB-依赖性基因表达,导致神经元细胞死亡(Hardingham GE 等,Nat Neurosci, 5 :405-414 (2002)) 然而,几乎没有有效的兴奋性中毒治疗剂可缓解其相关神经元紊乱症状。开发有 效的NMDA拮抗剂作为神经治疗药的一个困难是,许多NMDA拮抗剂还显示致神经病和神经 毒特性。例如,MK-801(地卓西平马来酸盐)能够为缺血性中风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 但也与神经作用和不良运动作用有关。因此,需要鉴定和/或开发能赋予导致神经保护的 NMDA突触活性的化合物。因此,需要开发能实现以下作用的有效的NMDA拮抗剂(i)预防和/或治疗CNS紊 乱,如兴奋性中毒、神经变性疾病和神经病理症状;(ii)在应激情况,如中风下提供神经保 护;和(iii)增强大脑认知功能。本专利技术满足了这种以及其它需求。专利技术概述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式(I)的化合物权利要求1.一种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 其中R1选自下组=(C1-C8)烷基、(C1-C8)杂烷基、芳基烷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 基-烷基、杂环烷基、杂环烷基-(C1-C6)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烷基和芳基; R2和R3各自独立选自下组-H、(C1-C8)烷基、(C1-C8)杂烷基、杂芳基-烷基和芳基; R4选自下组-H、(C1-C8)烷基、(C1-C8)杂烷基、芳基烷基、(C3-C8)环烷基、 (C3-C8)环烷基-烷基、-X1S(O)R^-X1S(O)2R^-X1SO2NH2,-X1S(O)2NHR^-X1S(O)2N (Ra)2, -X1C(O)NH2, -X1C(O) NHRa, -X1C(O)N(Ra)2, -X1C(O) R\ -X1C(O) H、-X1C ( = S) Ra、-X1CO2H, -X1CO2Ra, -X1P(O) (ORa)2和氨基保护基;其中Ra是(C1-C8)烷基或芳基,且各X1 独立为键或(C1-C4)亚烷基;用一表示的波浪线表示连接该波浪线的碳原子具有R立体构型、S立体构型或其混合物;任选地,R1和R4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有0-1个选自0或N的额外环杂原 子的5元杂环;和其中各R1-R4基团任选被1-3个独立选自下组的Rb取代基取代卤 素、-OH、-0R\-OSi (Rc) 3、-OC (0) O-Rc,-OC (0) Rc、-OC (0) NHRc,-OC (0) N(Rc) 2、-SH、-SRc、-S (0) Rc、-S (0) 2Rc、-SO2NH2, -S (0) 2NHRc、-S (0) 2N (Rc)2, -NHS (0) 2RC、-NRcS (0) 2RC、-C (0) NH2、-C (0) NHRc, -C (O)N (Rc) 2、-C(O) R\ -C(O) H、-C ( = S)RC、-NHC(O) R\ -NRcC(O) R\ -NHC(O) NH2、-NRcC (0) NH2、-NRcC (0) NHRc、-NHC (0) NHRc、-NRcC (0) N (Rc) 2、-NHC (0) N (Rc) 2、-CO2H, -CO2Rc、 -NHCO2Rc、-NRcCO2Rc、-Rc、_CN、-NO2、-NH2、-NHRc、-N (Rc) 2、-NRcS (0) NH2、-NRcS (0) 2NHRC、-NH2C (= NRc) NH2, -N = C(NH2)NH2, _C( = NRc) NH2, -N3, -NH-0H、-NRc-OH, -NRc-ORc, -N = C = 0、-N = C = S. -Si (Rc) 3、-NH-NHRe、-NHC (0) NHNH2、-P(O) (ORc)2, -N = C = NRc 和-S-CN,其中各 Re独立为烷基或芳基,其中Re任选被1-3个选自下组的取代基进一步取代卤素、-0H、-0Rd 、-SH、-SRd、-S (0) 2Rd、-SO2NH2, -C (0) NH2、-C (0) NHRd, -C (0) N (Rd)2, -C (0) Rd、-C (0) H、-NHC (0) Rd、-NRdC (0) Rd、-CO2H, -CO2Rd,-Rd, _CN、-NO2、-NH2、-NHRd, -N (Rd) 2、-NH-0H、-NRd-OH, -NRd-ORd, -N = C = 0、-N = C = S、-NH-NHRd 和-S-CN,其中各 Rd 独立为(C1-C6)烷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具有式I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具有式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是-H。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式(Ⅰ)的化合物:  *** Ⅰ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合物;  其中:  R↑[1]选自下组:(C↓[1]-C↓[8])烷基、(C↓[1]-C↓[8])杂烷基、芳基烷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烷基、杂环烷基、杂环烷基-(C↓[1]-C↓[6])烷基、杂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烷基和芳基;  R↑[2]和R↑[3]各自独立选自下组:-H、(C↓[1]-C↓[8])烷基、(C↓[1]-C↓[8])杂烷基、杂芳基-烷基和芳基;  R↑[4]选自下组:-H、(C↓[1]-C↓[8])烷基、(C↓[1]-C↓[8])杂烷基、芳基烷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烷基、-X↑[1]S(O)R↑[a]、-X↑[1]S(O)↓[2]R↑[a]、-X↑[1]SO↓[2]NH↓[2]、-X↑[1]S(O)↓[2]NHR↑[a]、-X↑[1]S(O)↓[2]N(R↑[a])↓[2]、-X↑[1]C(O)NH↓[2]、-X↑[1]C(O)NHR↑[a]、-X↑[1]C(O)N(R↑[a])↓[2]、-X↑[1]C(O)R↑[a]、-X↑[1]C(O)H、-X↑[1]C(=S)R↑[a]、-X↑[1]CO↓[2]H、-X↑[1]CO↓[2]R↑[a]、-X↑[1]P(O)(OR↑[a])↓[2]和氨基保护基;其中R↑[a]是(C↓[1]-C↓[8])烷基或芳基,且各X↑[1]独立为键或(C↓[1]-C↓[4])亚烷基;  用*表示的波浪线表示连接该波浪线的碳原子具有R立体构型、S立体构型或其混合物;  任选地,R↑[1]和R↑[4]与它们所结合的碳原子一起形成含有0-1个选自O或N的额外环杂原子的5元杂环;和  其中各R↑[1]-R↑[4]基团任选被1-3个独立选自下组的R↑[b]取代基取代:卤素、-OH、-OR↑[c]、-OSi(R↑[c])↓[3]、-OC(O)O-R↑[c]、-OC(O)R↑[c]、-OC(O)NHR↑[c]、-OC(O)N(R↑[c])↓[2]、-SH、-SR↑[c]、-S(O)R↑[c]、-S(O)↓[2]R↑[c]、-SO↓[2]NH↓[2]、-S(O)↓[2]NHR↑[c]、-S(O)↓[2]N(R↑[c])↓[2]、-NHS(O)↓[2]R↑[c]、-NR↑[c]S(O)↓[2]R↑[c...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玉如朱华结
申请(专利权)人:生物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