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8511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和与手柄固连为一体的旋转臂,在手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从手柄内引出,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放置所述导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之间设有限制凹槽内导线位置的限位装置。通过在旋转壁凹槽内设置限制凹槽内导线位置的限位装置,使得凹槽内的导线在转动整个车门把手时不会越过凹槽的顶面而与其它零部件产生接触摩擦,因为只需在凹槽内设置限位装置,所以使得旋转臂的四周的结构简单,从而整个车门把手的制造更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门把手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门无钥匙开启系统中,感应天线设置在车门把手里,因 此感应天线以 所产生的信号需要通过导线引入到车内ECU中去进而ECU对车锁进行控制,因为车门把手 的内部空间较小,所以导线的布置需要合理的安排。现有的一种车门把手结构如附图1所 示,感应天线置于把手的手柄1中,连接感应天线的导线2从手柄1内引出,然后经旋转臂 3上的凹槽4,最后引入到车内的ECU中去从而进行信号的传递;为了保证在转动车门把手 时导线2不会从旋转臂3上的凹槽4中窜动出来,在旋转臂3的四周套设有一个塑料套5, 该塑料套5通过与旋转臂3两侧的限位位凸6和位于旋转臂端壁的卡扣7而紧紧的固定在 旋转臂3的四周,塑料套5的位于导线2上方的一侧边51正好将导线2限制在旋转臂3的 凹槽4中,从而使得导线2不可能从旋转臂3的凹槽4中窜动出来,从而也就避免了导线2 与其它金属零部件产生接触摩擦而损坏。但是这种采用塑料套来限制导线位置的结构有一 些缺点,一是增加了一个塑料套从而增加了零件的数量,二是为了固定塑料套必须在旋转 臂上设置相应的限位凸台和卡扣结构,从而使得把手的结构复杂,三是塑料套易老化磨损 而不能起到限制导线的作用,使得导线能与其它金属部件直接接触而产生摩擦,减少了导 线的寿命,从而影响把手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车门把手内对导线的限制结构使 得整个车门把手的结构复杂、寿命减小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更可靠、寿命 更长的车门把手。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和与手柄固连为一体 的旋转臂,在手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从手柄内引出,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放置所述 导线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面之间设有限制凹槽内导线位置的限位装置。如此,通过在旋转壁凹槽内设置限制凹槽内导线位置的限位装置,使得凹槽内的 导线在转动整个车门把手时不会越过凹槽的顶面而与其它零部件产生接触摩擦,因为只需 在凹槽内设置限位装置,所以使得旋转臂的四周的结构简单,从而整个车门把手的制造更 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一限位臂,所述限位臂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旋转臂上凹 槽的两侧面之间,所述限位臂与凹槽的底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设于凹槽两侧面上的至少两个限位臂,每个限位臂的 一端固设于凹槽的一侧面上,其另一端向凹槽的另一侧面延伸,在凹槽的任一侧面上设有 至少一个限位臂,且位于凹槽的一侧面上的任一限位臂与位于凹槽另一侧面上的某一限位 臂的长度之和大于凹槽的宽度,所述每个限位臂与凹槽的底面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空间。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限位装置为分别设于凹槽两侧面上的两限位臂,所述两限位臂分别位于旋转臂的不同横截面上,且两限位臂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凹槽的宽度,所述 两限位臂与凹槽的底面都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述导线从两限位臂与凹槽底面之间穿过。作为优选,所述两限位臂与旋转臂一体注塑成型。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通孔,所述两限位臂分别固定在凹槽 两侧面的通孔中。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臂的横截面为圆形。作为优选,所述限位臂的横截面为任意多边形。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臂的棱角处 以圆弧过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车门把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门把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车门把手的旋转臂部分的纵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2、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车门把手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 为图2所示车门把手的旋转臂部分的纵剖示意图,车门把手10包括手柄11,手柄11的一 端固定连接有一旋转臂12,优选所述旋转臂12与手柄11连接为一体,在手柄11内部设置 有天线(图中未示出),在所述旋转臂12上设置有沿旋转臂12纵向延伸的凹槽13,在所述 凹槽13的第一、第二侧面14、15之间设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用于限定位于凹槽内的导 线(下文中将对该导线作出解释),使得凹槽内的导线不会越过凹槽的顶面,优选该限位装 置为分别设于第一、第二侧面14、15上的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所述第一限位臂16向凹 槽13的第二侧面15延伸,所述第二限位臂17向凹槽13的第一侧面14延伸,在第一、第二 限位臂16、17与凹槽13的底面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空间,所述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的长 度之和应大于旋转臂12上凹槽13的宽度,优选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的长度都大于凹槽 13的宽度的一半;所述车门把手10还设有导线18,所述导线18连接着手柄11内的天线, 并且导线18从手柄11内引出,所述导线18沿旋转臂12的凹槽13延伸,并穿过第一、第二 限位臂16、17与凹槽13底面之间的空间,然后继续沿旋转臂12的凹槽13延伸,最后经由 车门上的导线孔(图中未示出)引入到车内ECU,从而使得导线18完成将天线的信号引入 到车内ECU的作用;在将导线18安装到旋转臂12的凹槽13当中时,可先将导线18弯折两 次形成三段,且保证中间的一段的长度大致与凹槽13的宽度相等,然后将导线18的中间一 段放入到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之间的凹槽部分并使得该段导线与第一、第二限位臂16、 17基本平行,同时将导线18的另外两段分别放入第一限位臂16与凹槽13的第二侧面15 之间的间隙和第二限位臂17与第一侧面14之间的间隙,再将导线18向凹槽13的底部压 下,当导线18下移到位于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与凹槽13底面之间时将导线18拉直即可,如此便完成了将导线装入到旋转臂12的凹槽13中了 ;对于第一、第二 限位臂16、17之 间的间隙的宽度可根据导线18的粗细来决定,即使得该间隙的宽度比导线18的直径稍大 即可。如此,位于旋转臂12的凹槽13内的导线18便被凹槽内的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 限制,而不能越过凹槽13的顶面131与其它的零部件产生接触,所以在拉动车门把手10使 车门把手转动时位于旋转臂12的凹槽13内的导线18便不会与其它的金属部件产生摩擦 而被损坏,如此便保护了导线18,使其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大的增加,同时也保证了导线18 在传输信号过程的信号流通的顺畅、正确;另外相对于用塑料套来限定旋转臂凹槽内导线 的位置的车门把手来说,本技术车门把手的旋转臂四周不用设置固定塑料套的安装结 构,从而使得整个车门把手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降低。所述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可以是与旋转臂12—体做成的,即第一、第二限位臂 16,17与旋转臂12为一个整体,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先在旋转臂12的凹槽13 的第一、第二侧面14、15上分别设置安放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的孔,然后将第一、第二限 位臂16、17插入到凹槽13的第二、第一侧面15、14上的孔中,同时控制好凹槽第一、第二侧 面14、15上孔的尺寸以及第一、第二限位臂16、17的尺寸,使第一、第二侧面14、15上的孔 分别与第二、第一限位臂17、16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把手,包括手柄和与手柄固连为一体的旋转臂,在手柄内部设置有导线,所述导线从手柄内引出,所述旋转臂上设置有放置所述导线的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侧面之间设有限制凹槽内导线位置的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雁东吴宝成廖衍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