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及其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843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包括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与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联接的且串联在一起的光电耦合器、基准电压源和检测电阻,输出端正极与次级线圈的正极联接,输出端负极接于基准电压源与检测电阻之间;还包括联接于次级线圈的负极与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之间的调压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有负载工作时检测电阻两端压差会增大,利用调节电阻的下拉作用,将基准电压源的负极电压拉低,从而增加光电耦合器的发光程度,改变与初级线圈串联的开关管的占空比,进而提高次级线圈输出电压,使接于输出端的负载电压提高,实现快速充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之充电器可以用于手机、PDA、数码相机、MP4和笔记本电脑等电池的充电。(*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器的恒压输出电路,更具体地说是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及其充电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于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充电器,空在载和满载时电压相差很大,在大批量生产时,难以满足输出电压误差必须控制在5 %以内的国标要求;如图1所示,为传统充电器的输出电路图;例如,额定输出为5V/700mA的手机充电器,当DC线的长度为1. 2米时,满载工作时线材的电压损耗会达到0. 2 0. 3V,导致充电输出端的电压不足,不能满足误差在5 %以内的要求。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创新设计出一种新电路,当有负载接入于输出端时,能提高输出端的电压,使被充电的电池两端电压相应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及其充电器。本技术之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包括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与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联接的且串联在一起的光电耦合器、基准电压源和检测电阻,输出端正极与次级线圈的正极联接,输出端负极接于基准电压源与检测电阻之间;输出端正极与输出端负极之间联接有取样电阻,所述的取样电阻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上偏电阻和下偏电阻;所述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联接于上偏电阻和下偏电阻之间;所述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与基准电压源的阴极联接有RC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于次级线圈的负极与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之间的调压电阻。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基准电压源的阴极和次级线圈的负极之间联接有恒流三极管;所述恒流三极管的控制端联接偏置电阻,该偏置电阻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负极联接。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次级线圈的负极与恒流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联接有热敏电阻。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的光电耦合器为PC817型芯片;所述的基准电压源为TL431型芯片。 本技术之具有恒压输出电路的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具有恒压输出电路的充电器,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与交流电源输入端联接的整流电路、与整流电路联接的变压器初级线圈,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还串联有开关电路,开关电路设有开关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述的次级恒压电路,所述的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控制端联接。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基准电压源的阴极和次级线圈的负极之间联接有恒流三极管;所述恒流三极管的控制端联接偏置电阻,该偏置电阻的另一端与输出端负极联接。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次级线圈的负极与恒流三极管的基极之间联接有热敏电3阻。 其进一步
技术实现思路
为所述的光电耦合器为PC817型芯片;所述的基准电压源为TL431型芯片。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有负载工作时检测电阻两端压差会增大,利用调节电阻的下拉作用,将基准电压源的负极电压拉低,从而增加光电耦合器的发光程度,改变与初级线圈串联的开关管的占空比,进而提高次级线圈输出电压,使接于输出端的负载电压提高,实现快速充电。本技术还同时增加了恒流电路,并对恒流电路设置了温度补偿的热敏电阻,进一步使充电电路在冷机和热机状态时,都能进行恒压恒流的充电。本技术之充电器可以用于手机、PDA、数码相机、MP4和笔记本电脑等电池的充电。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充电器的次级输出电路原理图2为本技术之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具体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3为图2所示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恒流电路的电路方框图;图4为本技术之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5为图4所示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恒流电路的电路原理图6为本技术之具有恒压输出电路的充电器具体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7为本技术之具有恒压输出电路的充电器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ll光电耦合器13检测电阻15上偏电阻17恒流三极管l变压器次级线圈12基准电压源14RC补偿电路16下偏电阻18偏置电阻2变压器初级线圈22交流电源输入端3输出端4调压电阻21整流电路23开关管5热敏电阻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之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包括变压器次级线圈1和与变压器次级线圈1两端联接的且串联在一起的光电耦合器11、基准电压源12和检测电阻13,输出端3正极与次级线圈1的正极联接,输出端3负极接于基准电压源12与检测电阻13之间;输出端3正极与输出端3负极之间联接有取样电阻,取样电阻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上偏电阻15和下偏电阻16 ;基准电压源12的检测端(C端)联接于上偏电阻15和下偏电阻16之间;基准电压源12的检测端(C端)与基准电压源的阴极(K端)联接有RC补偿电路14 ;还包括联接于次级线圈1的负极与基准电压源12的检测端(C端)之间的调压电阻4。在本实施例中,光电耦合器为PC817型芯片;基准电压源为TL431型芯片,于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同类芯片。本电路是在基准电压源的R端(检测端)通过两个调压电阻(R3、R4)连接电流检测电阻两端不同的压降来改变基准电压源R端的控制电压,来提升满载时的输出电压,实现空载和满载电压基本一样。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带载工作时,电流回路在检测电阻R5上会形成左_右+的压降,输出电流越大,R5两端的压降就越大。因为基准电压源(IC1)的A端是相对零点,所以相对就越负,通过R4拉低基准电压源R端的电压,使基准电压源(IC1)的K端电压下降,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发光程度增强,最终加大初级侧开关管的占空比来实现提升输出电压的目的。空载时由于没有电流流过R5,两端没有电压降产生,也就不会拉低基准电压源R端的电压,所以空载时维持正常的输出电压。 作为本技术恒压电路的进一步创新,可以在如图4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增加了恒流电路。在基准电压源12的阴极和次级线圈1的负极之间联接有恒流三极管17 ;恒流三极管17的控制端(基极)联接有偏置电阻18,该偏置电阻18的另一端与输出端3负极联接,从而实现恒压又恒流的输出电路。 恒流三极管be结的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性,所以传统的手机充电器在冷机和热机时恒流电流相差非常大。为补偿温度对恒流三极管的正向压降,可以在次级线圈1的负极与恒流三极管17的基极之间联接有热敏电阻5(NTC)。长时间充电时,由于充电电路的内部温度上升,使恒流三极管Q1的be结的正向压降逐渐开始降低,与此同时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NTC的阻值也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NTC与恒流检测电阻R5并联,所以在恒流检测电阻R5两端产生的压降也随之逐渐降低,通过偏置电阻R6提供给恒流三极管Ql,正好弥补了恒流三极管Ql的be结正向压降降低而引起的集电极电流Ic变化带来的恒流点漂移的问题;刚开始充电时,由于充电器的温度接近室温,NTC电阻的阻值较大,而三极管的be结电压也较高,所有充电时的恒流点无论是在冷机和热机状态下都能确保是精确的。 图6和图7为本技术具有恒压输出电路的充电器的具体实施例图;包括交流电源输入端22、与交流电源输入端22联接的整流电路21、与整流电路21联接的变压器初级线圈2,变压器的初级线圈2还串联有开关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具有输出电压补偿的次级恒压电路,包括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和与变压器次级线圈两端联接的且串联在一起的光电耦合器、基准电压源和检测电阻,输出端正极与次级线圈的正极联接,输出端负极接于基准电压源与检测电阻之间;输出端正极与输出端负极之间联接有取样电阻,所述的取样电阻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上偏电阻和下偏电阻;所述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联接于上偏电阻和下偏电阻之间;所述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与基准电压源的阴极联接有RC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接于次级线圈的负极与基准电压源的检测端之间的调压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洪宜邓良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