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大理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474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用蟑螂作原料,从中提取药用有效成份制备药物的方法,该方法由虫体干燥粉碎、乙醇浸泡提取、减压浓缩、脱脂过滤等步骤制得水溶性浸膏,然后按比例加入分散剂,防腐剂和蒸馏水配制而成。该方法工艺简单、易行。制备得的药物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损伤组织修复及抗炎具有特殊疗效,并能增强免疫功能,还可内服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核和脓肿等疾病。(*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用昆虫的提取物为有效成份制备药物的方法,尤其是用蟑螂的提取物为有效成份来制备药物的方法。比利时专利申请BE882829揭示了一种用于处理战伤、烧伤等外伤的抗菌和抗真菌药物,这种药物主要含有组织营养素,尤其是糖和活性化合物,尤其是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该种药物是一种均一的混合物,其中含有(A)10~80份重量的组织营养抗菌剂,(B)1份重量的抗菌(抗真菌)剂和(C)一定量的分散剂,当直接应用于外露的战伤或烧伤组织时,可将药物粘附到海绵状或纱网状复盖物上,使药物停留在创口部位。组份(A)、(B)和(C)是在物理上、化学上和药理上相容,(C)在重量上构成配方的1/3。(A)可优先采用蔗糖、葡萄糖、果糖、蜂蜜或糖浆,通常可采用结晶糖;(B)可用碘化聚乙烯吡咯烷酮(即碘化PVP)。上述组成是稳定的、非抗原的和无味的,并且具有杀菌和杀真菌(杀微生物和抗生)的能力,它可促进愈合、清洁周围组织促使肉芽增生、再生组织,减少疤痕形成以及具有冷却或局部麻醉作用,它不会粘附到损伤组织上,并且易于使用。该种药物可用于处理如擦伤、脓肿、痤疮、烧伤、深度战伤、坏疽、骨折裂伤、牛皮癣、切断术创面、溃疡等。该种药物的配方中除含有1份重量的抗菌、抗真菌成分以及一定量的分散剂外,主要是糖类营养物,缺乏能显著促进损伤组织修复的药用成份,因而使其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乙醇溶液来提取蟑螂虫体中的药用有效成份的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一、将蟑螂虫体干燥,粗粉碎,二、用乙醇溶液浸泡上述虫体,提取其中的药用有效成份,然后进行过滤,将滤渣与滤液分离,并对滤渣进行反复提取,三、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粘稠状物,四、在粘稠状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进行过滤,弃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残渣,减压浓缩滤液,得到水溶性浸膏,五、按上述水溶性浸膏(折成干重)0.4~1%(重量百分比),防腐剂0.2~0.5%(重量百分比),助溶剂(或稳定剂)10~12%(重量百分比),蒸馏水余量的比例配制成药剂。本专利技术采用蟑螂做为提取有效药用成分的原料,将蟑螂虫体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烘烤,使其干燥,但烘烤温度不宜高于80℃,因为当温度高于80℃时,蟑螂虫体中的有效药用成分有被破坏的可能。在本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的各个步骤中,温度均宜保持在80℃以下。经干燥后的蟑螂应进行粗粉碎,以便于用乙醇溶液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用乙醇溶液进行提取时,应有一定的浸泡时间,以使得各种有效成份能充分地被提取出来,浸泡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所用乙醇的浓度对提取效果也有影响,乙醇浓度恰当,可使蟑螂中的有效成分如各种氨基酸及多元醇等充分地被提取,而一些无效成分如蛋白、多糖等则产生凝固或不溶而被滤去。在使用中,乙醇的浓度可选择为85~95%,而以90~95%较为理想。经减压浓缩脱去乙醇后的粘稠状物为蟑螂中的部分油溶性及水溶性成分。在本方法中,采取加入蒸馏水的方法来进行油水分离。加入蒸馏水进行搅拌后,粘稠状物即成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为油层,中层为水层,下层为渣层,这样就使得用乙醇溶液所提取出来的蟑螂虫体中的油脂部分和其它部分进行了分离(即脱脂)。取水层进行减压浓缩,即得到了从蟑螂中提取出来的药用有效成分-水溶性浸膏,该种浸膏中含有丙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等八种主要的氨基酸、多种多元醇和一些结构尚未确定的成分。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中,蟑螂可以采用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或布鲁尼大蠊(Periplaneta burmister)。为了防止制剂霉变以及其它细菌的生长,在本方法中还可加入防腐剂,所用的防腐剂可以是苯甲酸钠(C6H5·COONa)、苯甲酸(C6H5COOH)、尼泊金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其加入量一般为0.2~0.5%。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助溶剂(或稳定剂)可采用甘油(丙三醇)、丙二醇、聚乙三醇等多元醇,但以甘油为佳。助溶剂(或稳定剂)的存在,能增加从蟑螂虫体中提取出来的药用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充分发挥疗效,并能使制剂稳定,不易变质,延长有效期。在本方法中,助溶剂(或稳定剂)的用量为10~12%。下面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选用美洲大蠊新鲜虫体10公斤,用沸水烫死,置于烘箱中保持温度为60℃左右进行干燥,然后在粉碎机中研成瓜子状大小的碎片,加入95%的乙醇30升于60℃下浸泡12小时,过滤,如上重复操作4次,将滤液在60℃下减压至300毫米汞柱回收溶剂乙醇,使溶质浓缩至粘稠的糖浆状,再加入予热至60℃的蒸馏水20升,搅拌,静置,使其分层,移去上层油状物,将下层水溶液过滤,滤渣弃去,于60℃下减压至250毫米汞柱,蒸发去水,即得到水溶性浸膏。选取苯甲酸钠2.5克,溶解于蒸馏水中,再加入100毫升甘油混合均匀,测定出上述水溶性浸膏的含水量,折算出干物重量,加入5克(按干物重量计)于上述混合溶液中,再加入蒸馏水至1000毫升,充分搅拌,即得到水溶性药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所用溶剂乙醇价廉、易得、提取效果好,并在使用后可进行回收,回收时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的脱脂工艺不采取传统的加入石油醚的方法,而加入水,既降低了成本,又简化了工艺,使其分离提取安全、易行。本专利技术方法所制得的药品由于含有按一定比例配合的多种氨基酸、多元醇和一些结构尚未确定的药用有效成分,这些化合物的综合效应使该药品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机体损伤组织修复及抗炎具有特殊的疗效,并能增强免疫功能。据临床试验,用该药剂治疗337例烧伤及社会外伤创面,总有效率为92%,其中Ⅱ°烧伤创面和Ⅲ°烧伤肉芽面164例,有效152例,有效率为92.7%;软组织感染创面79例,有效75例,有效率为94.9%;开放型软组织损伤24例,有效23例,有效率为95.8%;各种原因的慢性溃疡面45例,有效37例,有效率为82.2%;各种类型的瘘管24例,有效18例,有效18例,有效率为75%;治疗战伤121例,其中117例均达到优良治疗效果,优良有效率为96.7%。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制得的药品是一种水溶性滴剂,除外用外,还可内服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结核和脓肿等疾病。该药品使用方便,保存期可长达5年,并且无毒无副作用,生产过程中也无须特殊设备,易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到用蟑螂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来制备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80℃的温度下:(a)将蛴螂虫体干燥,粗粉碎,(b)用乙醇溶液浸泡上述虫体,提取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然后将滤渣与滤液分离,并对滤渣 进行反复提取,(c)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粘稠状物,(d)在粘稠状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进行过滤,弃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残渣,减压浓缩滤液,得到水溶性浸膏,(e)按上述水溶性浸膏(折成干重)0.4~1%(重量百分比)、防 腐剂2~5%(重量百分比)、分散剂10~12%(重量百分比)、蒸馏水余量的比例配制成药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外伤创面药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到用蟑螂的提取物为有效成分来制备药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低于80℃的温度下(a)将蟑螂虫体干燥,粗粉碎,(b)用乙醇溶液浸泡上述虫体,提取其中的药用有效成分,然后将滤渣与滤液分离,并对滤渣进行反复提取,(c)将滤液进行减压浓缩,回收乙醇,得到粘稠状物,(d)在粘稠状物中加入蒸馏水,然后进行过滤,弃去上层油状物和下层残渣,减压浓缩滤液,得到水溶性浸膏,(e)按上述水溶性浸膏(折成干重)0.4~1%(重量百分比)、防腐剂2~5%(重量百分比)、分散剂10~12%(重量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楠胡忠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医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