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2162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绕线基座,包括:本体,具有第一绕线区、第二绕线区以及第一卡合部件;以及通道,其贯穿本体;初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绕线区上;次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二绕线区上;盖体,覆盖于至少部分绕线基座上,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件;以及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绕线基座的通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压器结构,尤指一种可延伸绕线与磁心组之间电气安全距离的 变压器结构。
技术介绍
变压器为各式电器设备中经常使用的磁性组件,其利用电能、磁能转换感应的原 理来调整不同的电压,使其达到电器设备能够适用的范围。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变压器1包括绕线基 座 11 (bobbin)、盖体 12 (cover)及磁芯组 13 (magnetic core assembly),其中初级绕线 IlKprimary winding coil)及次级绕线 112 (secondary winding coil)缠绕于绕线基座 11上,至于其出线端113、114则直接缠绕并焊接在由绕线基座11底部垂直延伸而出的接 脚115上,盖体12则由绕线基座11的上方套覆绕线基座11,用以增加初级绕线111、次级 绕线112与磁芯组13之间的爬电距离,至于磁芯组13的第一磁芯部131容置于绕线基座 11的通道116中,第二磁芯部132则套设于绕线基座11外围,以组装成变压器1。于现有变压器1中,盖体12的前后两端分别具有延伸部121,其主要是通过延伸部 121以延长、增加盖体12前后端的长度,使盖体12罩设于绕线基座11上时,可增加初级绕 线111、次级绕线112与磁心组13之间的爬电距离,以维持初级绕线111、次级绕线112与 磁心组13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然而,此方式延长了盖体12两端的长度,因而会使得变压 器1的总体积变大。除此之外,当盖体12罩设于绕线基座11上时,则会因盖体12的阻挡, 使得初级绕线111及次级绕线112因散热不易而导致温度上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具有盖体、绕线基座、绕设于绕线 基座上的初级绕线及次级绕线以及磁芯组,通过盖体覆盖于至少部分的绕线基座上,来解 决现有变压器因盖体阻挡导致散热不佳、温度上升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中绕线基座及盖体上具有相对应 的卡合部件,以延伸初级绕线与次级绕线之间以及初级绕线、次级绕线与磁芯组之间的爬 电距离,以解决现有变压器为维持电气安全距离而使因盖体两端延长,进而导致变压器体 积较大的缺点。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义实施形式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绕 线基座,包括本体,具有第一绕线区、第二绕线区以及第一卡合部件;以及通道,其贯穿本 体;初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一绕线区上;次级绕线,其缠绕于绕线基座的第二绕 线区上;盖体,覆盖于至少部分绕线基座上,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件; 以及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绕线基座的通道中。附图说明 图1 其为现有变压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A 其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结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 其为本专利技术图2A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2C 其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结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A 其为本专利技术图2A所示的变压器组装完成的示意图。 图;3B 其为本专利技术图3A所示的变压器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变压器1、2 初级绕线111、24 出线端:113,114 通道:116,221 延伸部121第一磁芯部131、231、331 第一部分210 容置部212 第一表面214 第二卡合部件217 第六卡合部件218 第一绕线区220a 第一连接部222 第一卡合部件2 隔板:224b,225a,225b 第 第五卡合部件2 第二接脚2 轴心部231a、232a、331a、332a 侧柱:231b、232b、331b、332b绕线基座11、22 次级绕线112、25 接脚115 盖体12、21 磁芯组:13、23、33 第二磁芯部132、232、332 第二部分211 开口 213 内壁面:215,219 第四卡合部件216 本体220 第二绕线区220b 第二连接部223 侧板2Ma卡合部件225 第一接脚22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 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 及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2A,其为本专利技术变压器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专利技术变压器2主要包括盖体21、绕线基座22、磁芯组23、初级绕线M以及次级绕线25。 其中,盖体21与绕线基座22相组接且具有第一部分210以及第二部分211,绕线基座22具 有本体220以及贯穿本体220的通道221,本体220具有第一绕线区220a、第二绕线区220b 以及第一卡合部件224,以及,磁芯组23具有第一磁芯部231及第二磁芯部232。请再参阅图2A,如图所示,盖体21的第一部分210实质上高于第二部分211,且第 一部分210具有容置部212以及开口 213,容置部212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绕线基座22,开口 213则对应于绕线基座22的通道221,以及,第二部分211具有第一表面214,且第一部 分210的开口 213设置于第二部分211的第一表面214上。绕线基座22的本体220上具有第一绕线区220a、第二绕线区220b以及第一卡合 部件224,其中,第一绕线区220a及第二绕线区220b用以分别缠绕初级绕线M以及次级绕 线25,且在本体220的两相对侧分别延伸出第一底座222及第二底座223,在第一底座222 及第二底座223上分别具有多个第一接脚227及多个第二接脚228,用以分别连接于初级绕 线24及次级绕线25。以本实施例为例,第一卡合部件2M邻设于第一绕线区220a,即第一卡合部件2M 设置于初级绕线M的侧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件2 为凹槽结构,且其由侧板22 及套设于本体220上的隔板224b共同形成,但不以此为限,通过侧板22 及隔板224b之 间的间隙以形成第一卡合部件224的凹槽。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2B,图2B为图2A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盖体21 亦具有与第一卡合部件2 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件217,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件217 为一板件(即为一种凸部结构),其设置于盖体21的第一部分210的内壁面215上,且其 位置对应于第一卡合部件224,如此一来,当盖体21与绕线基座22相组接时,第二卡合部 件217恰可容设于第一卡合部件224的侧板22 及隔板224b之间的凹槽中,通过绕线基 座22的第一卡合部件2M与盖体21的第二卡合部件217两两相互卡合组接的结构,则可 使初级绕线M与第一磁芯部231之间的爬电距离可沿着第一卡合部件2M及第二卡合部 件217之间的凹槽结构而延长。于一些实施例中,绕线基座22上还可具有第三卡合部件225,其设置于第一绕线 区220a及第二绕线区220b之间,且第三卡合部件225可为但不限为跨设于该本体220上 的两隔板22 及22 所形成,通过隔板22 及隔板22 之间的间隙形成一凹槽结构。 并且,盖体21上的相对位置亦设置有与第三卡合部件225对应的第四卡合部件216,且第 四卡合部件216可为但不限为与第三卡合部件225的凹槽结构对应的板件,如此一来,当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器结构,其包括:一绕线基座,包括:一本体,具有一第一绕线区、一第二绕线区以及一第一卡合部件;以及一通道,其贯穿该本体;一初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一绕线区上;一次级绕线,其缠绕于该绕线基座的该第二绕线区上;一盖体,覆盖于至少部分该绕线基座上,该盖体具有与该第一卡合部件相对应的一第二卡合部件;以及一磁芯组,其部分设置于该绕线基座的该通道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辛卫陈义霖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