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211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双向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其中双向晶闸管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形成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N阱、P阱以及第二N阱;所述P阱分别与第一N阱以及第二N阱相邻;形成于第一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一N+型注入区以及第一PMOS晶体管;形成于第二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二N+型注入区以及第二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均与P阱相连接;所述第一N+型注入区与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阳极,第二N+型注入区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阴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晶闸管具有双向导电的能力,且触发电压较低,使得静电保护电路具有较强的静电保护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静电保护电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电保护电路的 超低压双向晶闸管。
技术介绍
可控硅整流器件(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 SCR)又被称为晶闸管,其特点 在于,晶闸管的阴极与阳极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能导通,而需要在控制极上加入正向触 发脉冲,一旦晶间管导通形成稳定电流后,即使撤除控制极上的外置电压也能够持续导通, 直至阴极与阳极之间的电流小于维持导通的最小电流(称为维持电流),晶闸管才会自行 关断。在集成电路CMOS技术中,晶闸管被经常使用于静电保护电路(ESD),为了满足静 电释放的需求,所述晶闸管的触发电压应当尽可能的小,因此超低压双向晶闸管(UBSCR) 应运而生,该器件可以在极低的触发电压下工作,并且具有高抗静电压的能力。如图1所示,为一种典型的ESD静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待保护器件4通过静 电释放端3释放自身静电电荷,第一晶闸管1以及第二晶闸管2可以采用相同规格的双向 晶闸管,其中第一晶闸管1的阳极与高位电源线Vdd连接,阴极与静电释放端3连接;第二 晶闸管2的阳极与静电释放端3连接,而阴极与低位电源线Vss连接。因此无论静电释放 端3上的电势位如何,均可以经由两个晶闸管向高位电源线Vdd或者低位电源线Vss释放 静电电荷。所述第一晶闸管1以及第二晶闸管2中,阳极、阴极仅仅表示晶闸管的输入输出电 极,而并不限定晶闸管中的电流流向。此外在电路正常工作时一般将低位电源线Vss接地, 以便固定电势位。再如图1所示,根据静电释放时,不同电势位的静电释放端3向高位电源线Vdd以 及低位电源线Vss的电流流向不同,所述双向晶闸管可以定义出四种工作模式,其中第一 晶闸管1工作于ND或者PD模式,而第二晶闸管2工作于PS或者NS模式。图2提供了一种现有的晶闸管的剖面结构,包括P型衬底100 ;位于P型衬底100内且相邻的N阱101以及P阱102 ;位于N阱101 表面的第一 N+型注入区201、第一 P+型注入区202 ;位于P阱102表面的第二 N+型注入区 204、第二 P+型注入区205 ;横跨于N阱101以及P阱102表面的N+型连接区203 ;上述各 注入区以及连接区之间通过浅沟槽隔离(STI)700绝缘隔离。其中第一 N+型注入区201与 第一 P+型注入区202相连接作为晶闸管的阳极;第二 N+型注入区204作为晶闸管的阴极; 而第二 P+型注入区205接地。当应用于图1所示ESD保护电路时,可以将第二 P型注入区 205与低位电压源Vss连接。图3为上述晶闸管的等效电路图,结合图3以及图2所示,N阱101、P阱102以及 第二 N+型注入区204构成NPN型三极管T2,其中根据注入浓度的差异可知,P阱102与第 二 N+型注入区204构成的PN结为发射极;同理第一 P+型注入区202、N阱101以及P阱102构成PNP型三极管Tl,其中根据注入浓度差异可推断,第一 P+型注入区202与N阱101 构成的PN界面为发射极。由于相邻的同掺杂类型的区域之间可以视为电连接,因此所述晶 闸管的等效电路连接如下NPN型三极管T2的发射极连接晶闸管的阴极,基极连接PNP型 三极管Tl的集电极;而集电极经由N阱101的等效电阻Rnwell连接晶闸管的阳极;同时PNP 型三极管Tl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T2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晶闸管的阳极,集电极经由 P阱102的等效电阻Rpwell连接地。NPN型三极管T2与PNP型三极管Tl构成了典型的晶闸 管结构。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外加正向偏置电压并超过触发值,所述偏置电压需在N阱以及 P阱间形成反向击穿电流,从而才能够在晶闸管中形成稳定电流,而无需另行设置控制极。将图3所示晶闸管应用至图1所示ESD静电保护电路中,即第一晶闸管1以及第 二晶闸管2均采用图3所示晶闸管电路,下面分别描述不同静电测试情况下,晶闸管四种工 作模式的原理。由于Vss为接地,因此图3中PNP型三极管Tl的集电极可以等效于通过电 阻Rpwell连接至低位电源线Vss。对于静电测试而言,只有正负两端,而这两端也是ESD测试模式下整个电路的最 高和最低电势位,对应于晶闸管可以阳极高也可以阴极高。在PD模式下,将静电释放端3的电势位接正向静电脉冲,而高位电源线Vdd接零 电位,对于第一晶闸管1,由于阳极和阴极反向偏置,晶闸管不工作,而仅通过第二 N+型注 入区204、P阱102和N+型连接区203形成的寄生NPN型三极管导通放电,放电电流极小。在ND模式下,将静电释放端3的电势位接负向静电脉冲,而高位电源线Vdd接零 电位,对于第一晶间管1,阳极和阴极正向偏置,构成晶间管导通放电机制,具有极大的放电 电流。在PS模式下,将静电释放端3的电势位接正向静电脉冲,而低位电源线Vss接零 电位,对于第二晶闸管2,阳极和阴极正向偏置,构成晶闸管导通放电,具有极大的放电电流。在NS模式下,将静电释放端3的电势位接负向静电脉冲,而低位电源线Vss接零 电位,对于第二晶闸管2,由于阳极和阴极反向偏置,晶闸管不工作,但阴极与低位电源线 Vss相连接故等电势,从而可以通过P阱102和N阱101所形成寄生的二极管正向导通放 电,具有相对较大的放电电流。从上述工作原理可知,现有的晶闸管在不同静电测试模式下,电流导通路径存在 明显的差异,使得ESD静电保护电路中,不能总是使用效率最高的晶闸管导通机制进行放 电,因此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现有的晶闸管触发电压较高,对于弱电势差反应不灵敏,使 得ESD静电保护电路无法满足精密电路释放静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向晶闸管,具有触发电压低,以及双向导通释放 静电荷的能力,应用至ESD静电保护电路中,满足精密电路释放静电的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双向晶闸管,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形成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 N阱、P阱以及第二 N阱;所述P阱分别与第一 N阱以 及第二 N阱相邻;形成于第一 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一 N+型注入区以及第一 PMOS晶体管;形 成于第二 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二 N+型注入区以及第二 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 PMOS 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二 PMOS晶体管的漏极均与P阱相连接;所述第一 N+型注入区与第一 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阳极,第二 N+型注入区与第 二 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阴极。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半导体衬底接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双向晶闸管还包括形成于半导体衬底内的P型连接阱,所述P 型连接阱内形成有第三P+型注入区。将第三P+型注入区接地。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与第二 PMOS晶体管的尺寸、规格相同。在第 一 PMOS晶体管以及第二 PMOS晶体管中,源区以及漏区均包括位于栅极侧壁底部的LDD轻 掺杂区以及位于LDD轻掺杂区外侧的HALO注入区。所述LDD轻掺杂区的掺杂类型为P型 轻掺杂,所述HALO注入区的掺杂类型为N型轻掺杂。向所述第一 PMOS晶体管以及第二 PMOS晶体管的栅极均施加不超过阈值的电压。 作为可选方案,将第一 PMOS晶体管以及第二 PMOS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正向于P阱的偏置电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晶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半导体衬底;形成于半导体衬底内的第一N阱、P阱以及第二N阱;所述P阱分别与第一N阱以及第二N阱相邻;形成于第一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一N+型注入区以及第一PMOS晶体管;形成于第二N阱表面区域且相隔离的第二N+型注入区以及第二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PMOS晶体管的源极以及第二PMOS晶体管的漏极均与P阱相连接;所述第一N+型注入区与第一PMOS晶体管的漏极连接阳极,第二N+型注入区与第二PMOS晶体管的源极连接阴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毅何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